【学习时报】李建超:“党群三六〇工作法”绘就同心圆

“党群三六〇工作法”绘就同心圆


李建超 字数:4135

社区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各级各部门扎实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为巩固基层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在社区治理中,党建与群建“两张皮”、基层治理效果不佳,仍是困扰基层干部的一道难题。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出“党群360工作法”,打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党建带群建促社建、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新路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经受住了“大考”,交出了满意答卷。
  “基层三问”,倒逼出金点子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山阳区地处焦作市中心城区,上世纪80年代前是郊区,全区304个居民楼院中,老旧楼院占251个,其中无主楼院99个,基础设施欠账多,人居环境脏乱差,群众缺乏家园感。过去靠运动式、突击式治理,经常是干部干、群众看,钱没少花、事没办好,群众埋怨、干部抱怨。2017年,在焦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们专门就老旧失管楼院等问题问计于民。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老党员都有这样的疑问:困惑之问——惠民政策一个接一个,便民措施一条接一条,通常来说老百姓应该领情,为什么还有群众有获得却无感觉?扪心再问——我们“5+2,白加黑”,实打实给老百姓办事,做出了那么多牺牲,为什么仍有群众袖手旁观,甚至说风凉话,按理说这不应该啊?深省三问——为什么像南水北调征迁那样的大事群众都理解支持,而在老旧小区改造这样的小事上我们经常出力不讨好,究竟是陷入了“塔西佗陷阱”,还是我们的方法不得当?面对“基层三问”,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冷静审视,认识到,有的民生实事群众不买账、不领情,主要是我们的官本位思想、管理者心态作祟,“内部循环”“闭合工作”的惯性较大,导致干部“干”的与群众“要”的存在错位。要想让“吃瓜群众”真正摒弃“打酱油”心态,最根本的是必须改变党建与群建相互脱节的现象,坚持党建引领,减少大包大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放手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具体事务。不仅要把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变为我们的施政方向,也要把党委政府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强化党建政治引领的内在支撑,提升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基于这种考虑,山阳区的党群360工作法应运而生。


  党群360工作法,社区治理好抓手
  山阳区的党群360工作法,其要义是“三全六步同心圆”,即通过党建全引领、群众全参与、项目全支撑,落实问、议、定、办、晒、评“六步议事”程序,提升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感召力、提升群众的自治力,构建全方位的党群深度融合社区治理体系,绘就党群同心圆。这一基层治理新举措,有效地将党建与群建融为一体,找准了党建与群建的结合点,遵循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原则。
  党建全引领。就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把关定向、统筹协调、选贤任能作用,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确保党的主张落到实处。对于基层来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把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基层,离不开“最后一公里”的接力。在党群360工作法中,山阳区基层党组织主要发挥着三个作用:一是区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山阳区委负责区域民生实事所有项目的顶层设计、谋划实施、强力推进,定标准、定流程、定机制,坚持发动群众、项目实施全程同步,明确县级干部和区直部门分包社区楼院,派驻社区党建指导员,每季度观摩评比推进民生项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区委树牢“战时思维”,围绕“早发现、全发现,硬隔离、全隔离”,第一时间指导出台各类防控规范,在全市率先扩大排查范围、率先前置流调关口、率先开展集中隔离、率先实施小区封闭、率先采用多种科技手段与发动群众排查相结合、率先指定定点医院为辖区居民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硬核阻断了疫情的输入扩散。二是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各街道党工委作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的“龙头”,在联结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方面发挥着“轴心”作用,任务是聚焦基层党建、城市创建、群众工作、民生实事,统筹协调辖区群众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重点对社区组织建设、服务群众、办理民生实事指导推进。三是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社区党组织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堡垒”,是离群众最近的一级党组织,负责选贤任能、组织党员、发动群众,指导楼院成立党群议事会,领导党群议事会开展工作。党群议事会有效克服了居民委员会偏向于行政服务、业主委员会侧重帮助群众维权的单一性、片面性,不仅注重党的引领,而且代表群众发声,能够把党的主张落实下去,把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做深做细做出感情,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成为了民意的“收集器”、民怨的“消化器”。

  群众全参与。就是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群众全过程参与社区事务,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逐步提升群众的自治能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也是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在山阳区的党群360工作法中,群众全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覆盖面。群众积极出资、出力、出技、出智,对社区事务的知晓率、参与率、捐建率均不低于85%。二是全流程。就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围绕党委政府主张和群众需求,通过民主问事→党群议事→依法定事→承诺办事→公开晒事→群众评事“六步议事”的程序,小区事务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都让群众说了算。重大事项经过反复商议,由党群议事会形成初步方案上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召开群众代表会依法决定。民生事务办理情况向群众公开晾晒,接受群众监督评议。通过群众全过程参与,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推进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也保证了各项民生工程的阳光透明,把实施民生事务的过程变成取信于民、凝聚民心的过程。在疫情防控中,山阳区充分发挥党群议事会作用,动员党员群众3.5万余人、民兵1800余人,构筑起组织一盘棋、党群一股劲、应对一张网的群防群控格局,不到3天时间布控368个检查点、完成了12万余户排查任务,全面摸清了底数。

  项目全支撑。就是对需要办理的民生实事实行项目化运作,建立居民自筹、社会募集、街道配套、区级兜底的投入机制,优先办理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民生项目,优先向发动群众最充分的小区楼院倾斜项目和资金,由党群议事会参与监管,通过项目的落地见效提升群众的家园感和对党委政府的认同感。用项目化、规范化、可量化的方式推进民生实事办理,正是山阳区党群360工作法的生命力所在,如何抓落实?关键在于抓具体,一具体就深入,深入才能见效。
  有事好商量,画出同心圆
  党群360工作法实施以来,山阳区越来越多的小区面貌大改变,有事儿大家商量着办,成了干部群众的共识,党群关系更有“温度”、人民生活更有“质感”。
  邻里守望一家亲。群众踊跃参与社区事务,自发维护劳动成果,文明意识普遍提升。居民之间沟通交流多了,空巢老人、困难家庭得到了更好的关爱,守望互助蔚然成风。例如,百间房街道凤凰小区,群众遇事都会第一时间向党群议事会反映,议事会主任任宗富说:“党群议事会成员不拿一分钱工资,群众有事儿想到我们,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累点苦点都值了!”小区群众还自发组建了5支志愿服务队,自己动手开展墙体美化、楼道文化、日常维修等活动,城市社区也找回了乡村社会的温情。在疫情防控中,邻里之间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互帮互助的暖人事例不胜枚举。艺新街道云台小区党群议事会主任任铁龙带领居民为抗疫捐资3850元;新城街道墙南村成立9支党员突击队和1支志愿者服务队,昼夜值班值守,主动为行动不便或居家隔离群众提供“跑腿”服务……

  幸福生活感党恩。2018年以来,山阳区运用党群360工作法,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创新实施“五改”(即改模式、改硬件、改方式、改服务、改面貌),分级分批推进251个老旧楼院改造,先后实施5批201个民生项目,投入资金1.2亿元,解决老旧楼院基础设施等民生问题3万余个,一大批老旧、无主楼院旧貌换新颜,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同时,民生项目由基础设施改善向群众文化、卫生健康、社区养老等民生服务全领域拓展,实现了全区34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个千人以上行政村农村幸福院全覆盖,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艺新街道云台小区原是一家破产企业家属院,多年无人管理,道路坑洼不平,白天一路土,晚上一片黑,雨天满身泥。启动改造以来,实施了路面平整、车棚改造、文化提升等项目,楼院环境实现了大改善,小区居民任铁龙说,“现在党的政策就是好,国家给补贴,我们没出多少钱,环境变化都这么大,原来的住房都更值钱了!”不少群众自发给市委、区委送去锦旗,小区大门外墙上,还有群众撰写了对联“旧城改造360项目新倡导,环境升级400居民齐叫好”。
  党群融合心连心。家门口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看到了党委政府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决心,群众的幸福感提升的同时,对党委政府的认同感陡增。目前,全区共成立党群议事会317个,其中99个无主老旧楼院实现了全覆盖,党群议事会成员1468名,其中党员736名,占比达50%以上。党群议事会让原本“消失”在群众中的社区党员重新找到了组织,群众中的骨干和党员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基层工作人员的成就感、荣誉感被激发,带动更多群众理解、信任、支持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了党群深度融合。先后涌现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白院长服务团”“老兵巡逻队”等40余个“红色组织”,在疫情防控、文化活动、家事调解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听党话的坚强堡垒、楼院治理的“银发风景”、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山阳区创新实施的党群360工作法,不仅解决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的实事难事,还促进了邻里和谐、基层稳定。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唤醒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唤醒了人民群众的共建意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份“山阳样本”。
  (作者系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委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