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聯清算總裁董俊峰:強化金融基礎設施 服務跨境網絡支付

金融基礎設施是現代支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深度擁抱經濟全球化的新階段,在跨境網絡支付業務蓬勃增長的現狀下,更加凸顯其行業支撐和市場中樞價值。結合網聯平臺的業務實踐與探索細而論之,金融基礎設施至少可在跨境網絡支付領域中起到助力統籌監管、深化數據風控、應對境外合規、助推降本增效、聚合行業生態五個維度的作用。

助力統籌監管:跨境網絡支付長遠發展的前提

近年來,跨境貿易、跨境旅遊、跨境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帶來跨境網絡支付業務規模與業務增速的雙重躍升。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互聯網交易金額超過4900億元,比2017年增長55%;市場數據預測此後幾年內,跨境支付規模還將保持每年超過50%的增長速度。在我國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背景下,跨境網絡支付業務不斷迎來政策層面利好消息,為支付行業打開了業務拓展的新機遇窗口,也將促進更多機構加入跨境支付市場的新藍海。

跨境網絡支付行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展業分散、交易透明度不足、穿透式監管困難的挑戰。自2013年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人民銀行部分分支機構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試點以來,已有數十家支付機構獲得試點資質。各家展業情況差異較大,某些場景下跨境交易存在著資金信息鏈路不透明、不匹配、不可控等問題,為金融體系帶來系統性風險隱患。

在這樣的背景下,強化跨境支付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為透明化、一體化的監管架構提供落地支點,推動跨境網絡支付行業進入統籌監管軌道,就成為了一項緊迫而必要的工作。

網聯平臺積極行動,從行業監管大局視角出發,釐清跨境網絡支付業務鏈路合規化的可行路徑與技術方案,落地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支付等創新項目,探索以交易轉接和資金清算服務為基礎,構建跨境資金清算匯路,實現全鏈條交易信息實時掌握,提高跨境資金流轉透明度,併發揮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優勢,為監管提供可靠助力抓手,讓跨境網絡支付納入統一監管,為行業長遠發展構築前提基礎。

強化數據風控:跨境網絡支付健康發展的保障

跨境網絡支付涉及全球市場,境外交易場景環境更為複雜。即便在統一的監管體系下,具體交易場景中的風險管理問題仍然頗具挑戰,對精準有效監管提出新的課題。

在具體交易場景中,跨境網絡支付主要面臨兩個領域的風險。一是交易風險,部分境外地區對電子貨幣支付牌照管理相對寬鬆,賬戶機構對個人用戶的實名制要求也比較寬鬆,甚至設立收單機構也無需持牌,身份冒用、偽造交易成本較低,交易真實性存疑,資金來源合法性缺乏保障,同時部分境外地區如東南亞欺詐和盜刷活動猖獗,欺詐率遠高於境內地區,成為跨境網絡支付業務風險防控的重點難點之一。二是清算違約風險,目前境內銀行、支付機構具有較嚴格的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管理手段,如銀行使用央行貨幣清算,支付機構通過備付金額度管理等機制,保障清算正常完成。跨境網絡支付清算涉及境外機構及其合作銀行,關於境外機構和銀行的管理手段相對有限,且由於信息溝通不暢、資金交割週期不同等原因,若風險防控措施不足,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容易向境內傳導。

金融基礎設施服務跨境網絡支付展業,可作為交易轉接清算中樞,實現資金鍊路清晰透明,交易信息及數據標準化、規範化、可穿透,資金流與信息流可匹配、易追溯,有效阻斷風險傳導,保障業務合規穩健開展。特別是,網聯平臺等主要服務跨境零售支付場景的清算機構,基於信息通路和數據樞紐優勢,發揮海量數據處理能力,可通過大數據手段對異常交易進行監測分析,建立風險事前預警、事中攔截、事後處置的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實現風險有效識別,及時阻斷風險交易,及時處置風險事件。目前,網聯平臺已就跨境網絡支付風險監測與應對展開研究,將逐步向監管提供跨境交易數據報表分析等數據能力輸出工作,隨著平臺統籌處理的跨境網絡支付業務規模增長,數據累積與深度挖掘將進一步提升網聯平臺的監管科技賦能能力。

應對合規司法:跨境網絡支付境外展業的基礎

跨境網絡支付在全球市場中面臨多樣化的政策環境,中國支付“走出去”同樣可能帶來兩個領域的風險。一是合規風險,境外在網絡支付方面的管理政策、形式和合規要求與境內存在較大差異,監管環境較寬鬆,對商戶從業合規要求不同,展業過程中若風險控制不足易觸犯政策法規。另外跨境網絡支付業務易被不法分子用於洗錢,而境外反洗錢要求及處罰力度普遍高於境內,展業合規風險較高。二是法律風險,跨境網絡支付業務存在著遭遇他國長臂管轄的幾率,面臨著適用境外法律法規、在境外進行司法仲裁或審判的可能,司法維權難度相對更高。

在服務市場合規需求方面。境內支付機構的境外合規能力參差不齊,已成為制約跨境網絡支付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在擁有完備的展業資質基礎上,金融基礎設施可以發揮行業中樞價值,在轉接清算等基礎服務層面實現與境外合規體系的對接,進而建立完整、暢通的合規展業鏈路,提供一點接入式的合規解決模式,支持境內支付機構展業步入制度化、標準化軌道,實現合規賦能。

在建設自身跨境合規能力方面,金融基礎設施有兩方面重點。一是強化人員素質能力,加強跨境業務相關人員的境內、境外合規知識培訓,補充相應國際化背景人才,整體提升針對跨境業務的合規管控水平。二是實現合規體系接軌,包括引入外部法律諮詢合作,參與國際有關會議和業務組織,融入國際清算行業合規體系等,實現從局外人到局內人的身份轉變。

在規避境外長臂管轄風險方面,金融基礎設施有兩方面措施。一是強化成員機構約定約束,規定必須遵循所有業務所在地、交易主體所在地的法律等,降低長臂管轄觸發幾率,最大程度減少相應風險的波及範圍。二是搭建業務子公司等架構承接跨境業務,讓子公司成為風險觸發的涉及主體,一定程度上實現對長臂管轄的緩衝隔離。

服務市場訴求:跨境網絡支付降本增效的路徑

金融基礎設施是監管與市場的紐帶,既是助力監管的保險栓,也是服務市場的驅動器。特別是在跨境網絡支付高速發展和嚴控合規的背景下,金融基礎設施統一交易規則、統籌資金鍊路、提供跨境網絡支付業務中樞服務,有助於支付機構實現業務落地、降低展業成本、拓展業務空間。

目前,網聯平臺已將跨境網絡支付業務的探索付諸實踐,主動響應國家號召,投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2019年一季度,基於網聯的轉接清算網絡,大灣區內地區域的試點商戶實現受理支付寶香港錢包。截至目前,這一模式也已完成在內地商戶的推廣工作,切實便利了香港地區居民在內地的消費,取得了良好反響。2019年末,網聯又啟動了澳門跨境錢包項目,支持澳門地區電子錢包到內地使用。由此,港澳地區消費者在內地的移動支付體驗得到提升,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市場機構業務訴求、服務百姓民生支付需求的三重成效也得以實現。

在跨境支付市場,金融基礎設施也擁有提升行業效率、降低市場成本的價值潛能。在跨境網絡支付環境下,支付機構既面臨著不同地區節假日不同、時區不同、交易習慣不同帶來的清算週期不同問題,也面臨著語種不同的溝通障礙,在商戶拓展、技術維護和日常服務等方面往往耗費較高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因為商戶所在的各國各地區法律法規所限,境內支付機構往往要通過境外合作機構進行商戶間接拓展,更提高了展業成本,降低了盈利能力。

網聯平臺可通過在交易規則層面提供國際化解決方案,以從整體上降低跨境網絡支付的經營成本,提升運行效率,例如,可開通獲得不同地域、國家法定假日及銀行清算週期的穩定渠道,進而滿足多樣化的國際清算週期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清算服務;可針對平臺服務、交易轉接制度規範等範疇,提供多語種服務;可結合境內外法律法規及監管政策,制定相應的合作機構管理規則,受理各國境外成員機構接入,實現多樣化綜合支付清算平臺型服務,提供不同類型的清算服務產品,覆蓋更多的跨境網絡支付場景;可依託“一點接入”能力,降低各家支付機構分別對接的業務和技術成本,提升跨境支付清算效率及安全性,加速機構跨境業務推廣,降低跨境支付業務的整體社會成本。

引領標準整合:跨境網絡支付生態壯大的助力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在標準規制層面從分散走向統一是行業生態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移動支付領域發展領先全球,但由於市場上條碼支付模式各異,其他多重支付方式並存,帶來資源浪費,造成商戶、用戶使用障礙。隨著我國支付行業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一帶一路”跨境交流日益緊密,跨境移動支付場景下也存在相似的規範統一痛點。市場機構、商戶、用戶迫切需要金融基礎設施發揮行業中樞作用,組織建立統一的移動支付業務規範、技術體系和標準接口,打通市場阻隔藩籬,破除行業發展桎梏。

網聯平臺在人民銀行指導下,已在內地就條碼互聯互通進行多次成功試點,也在澳門跨境錢包項目中實現了跨境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網聯的願景是繼續開展標準整合範疇的探索,積極溝通協同國內行業各方,在不同機構、不同支付方式間構建互通一致的體系模式,推動跨境賬戶機構和收單機構加入,打通跨境網絡支付全鏈路。

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是全球化移動支付標準體系建設窗口期,跨境網絡支付在國際上尚未形成廣泛統一的標準和規範,金融基礎設施有責任也有條件主動作為,針對展業資質模糊或空缺領域,配合監管建立新資質,針對國際監管先例空白,助力中國金融監管標準規則在全球範圍推廣應用。

以金融基礎設施為支點,一側依託國家及監管頂層戰略推動,一側依靠市場手段及力量,實現跨境支付的生態引領和模式輸出,將有力提升我國的現代支付體系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話語權,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供助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打通高效安全的資金清算結算匯路,讓“中國支付”從全球矚目的國際名片成長為服務世界的國際品牌。

首發於《當代金融家》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