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3月8日,農曆二月初二,永定區教字埡鎮上,張家界“二月二”開耕民俗文化旅遊節拉開帷幕,近4萬名村民齊聚教字埡,敲鑼打鼓、舞龍唱歌、暢享合攏宴。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標誌著陽氣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民間常通過祭祀舞龍等活動,慶祝開耕,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本次旅遊節的民俗表演精彩紛呈、鑼鼓喧天,觀眾們喜笑顏開、掌聲不斷。臺上演出一結束,臺下70米長的青龍繞街遊行,群眾們紛紛駐足觀看。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青龍舞起來,萬物長出來,日子火起來。”青龍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70米代表著新中國成立70週年,鄉親們希望祖國越來越富強,百姓日子越來越紅火。

這次活動以“留住鄉愁 開耕家園”為主題,表達農家兒女對故鄉的眷戀、對振興鄉村的渴望。近年來,隨著青壯年紛紛外出,中國大部分鄉村都呈現出衰落之勢,有些村落甚至已經消失。鄉村振興,是擺在所有遊子面前的一個難題。

教字埡鎮也不例外,這兩年,教字埡除了大力發展旅遊業,建設旅遊風情小鎮,也積極扶持農業,打造地標性農副產品。

合攏宴的菜品就是精心挑選的特色產品。

中午,沿街擺起了180桌合攏宴,幾千名遊客村民圍坐一起,場面十分壯觀。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首先上桌的是耕心園養生紅米酒,耕心園繼承土家釀酒技藝,並加以發展,取天然山泉水,精選“土著農耕”法種植的古庸有機紅米,以高中溫麥曲為發酵劑,重現古代米酒的原汁原味!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歡聚一堂、把酒言歡,好不快哉。

準備的紅米酒度數較低,老人、女性都很適合,外國友人也讚不絕口,許多小孩子都忍不住喝上幾口。

(注:不建議小朋友飲酒喲)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接著,古庸紅米飯端上了桌。古庸紅米,是張家界當地一個傳承了幾百年的稀有老品種,古時唯皇室貴族才能享用。八年前,老童從偏遠山區的農戶那裡尋找到紅米的種子,年年提純復壯,這兩年才推廣給其他農戶大面積種植。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本次活動使用的是紅胚芽米,紅胚芽米是紅米保留了胚芽的狀態,呈淺紅色,略帶糯性,米粒細長,香味濃郁,因保留了胚芽故營養更為豐富,鄉親們品嚐後,紛紛讚不絕口。這個曾經快要消失的老品種,如今煥發出勃勃生機。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鄉村們的熱情已經充分表達了對紅米飯的喜愛。

主菜姍姍來遲,血豆腐、臘豬頭、臘香腸等土家美食紛紛上桌,上千人齊舉酒碗,“一敬天、二敬地,幹!”

4萬人齊聚這個普通的小鎮,180桌合攏宴,70米草龍,這是要幹啥?

吃了合攏宴,投個好彩頭,家家都豐收。

“二月二”開耕民俗文化旅遊節的舉辦,既為了傳承農耕文化,又為了發展鄉村旅遊,促進民俗與旅遊深度融合,打造張家界地域特色民俗文化新名片。

活動雖然結束了,春耕卻才剛剛開始,又一年,耕耘與收穫,讓我們翹首以待。

備註:

教字埡位於永定區西北部,是通往張家界核心景區楊家界的必經之路,隨著楊家界大道的開通,黔張常高鐵的運營,教字埡將從一個普通小鎮成為張家界市全域旅遊接待的城市副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