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以心印心,才是真知道

禪宗怎麼來的呢?釋迦牟尼在靈鷲山講法,幾千人在聽,大梵天主從天上趕過來聽法,手裡面拿了一個金色的波羅花,送給佛祖,請世尊說法。

世尊拈著這朵花,什麼話都沒有說,過一會兒說,法講完了,大家莫名其妙,不知道世尊幹了什麼。這時只有迦葉會意笑了,這個笑是破顏為笑,不是皮笑肉不笑的那種,是自己真正喜歡才笑出來的。這個舉動世尊看到了,他曉得迦葉懂他的意思了,於是和迦葉說,要把這個“法”傳給他。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把衣缽傳給了迦葉,迦葉也就是禪宗的始祖,這就是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的故事。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以心印心,才是真知道

關於這個故事,胡適之先生說這是中國人編的最美的故事。我們需要明白一點,古時候很多事情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大眾聽的,因為這樣說才有趣味性,才有可聽性,一上來就講大道理,應付生活已經夠辛苦的了,還要應付別人講大道理,這實在是太累了,所以用故事的形式把道理講清楚,大家更容易接受。這樣做的弊端是,人們把故事當真了,沉浸在那個幻想的夢境中,把這些事當成了迷信,沒有好好分析其中關鍵之處,道理沒有弄明白就胡亂用,結果就是作繭自縛,本來是為了明白道理更好地生活,基於這個點學習這些思想,過程中聽故事聽跑題了,最終自己的心被這些知識迷住了,不如不學。

關於這個故事的真偽,要看那部經書《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這部經最開始存在大內,因為經中有很多預言的事情,要做好保密措施,所以不流傳到民間。之後傳到了日本,被日本皇家保存,所以這個故事在真偽上應該是真的,確實有這麼個事情。王安石和宋聯這兩個人在皇家圖書館都看過這本書,所以世尊拈花就是在說法,法在哪呢,法哪裡都在,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連串的行為都是在悟“法”。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以心印心,才是真知道

有一則公案就講得這個事情,說是有一個人跟著一個禪師後面學習,跟了好長一段時間,每天的任務就是端茶送水。終於有一天,這人忍不住抱怨了,對那個禪師說,我跟你這麼長時間,你啥都不教我,也沒見著你給我講法,更別提開示這個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那禪師說道,我一直在開示你呀,你端茶來,我接茶,開示呀!你送飯來,我接飯,說謝謝你,開示呀!怎麼說沒開示你呢?所以說,等哪天我們能明白這個一言一行都是開示,我們就知道為啥迦葉那時候要笑了。

這個概念又類似於莊子說的話,道在哪裡呢,道哪裡都有,或是在小草裡面,或是在手掌心裡,或是在空氣裡,哪裡都是道,就看自己能不能悟出來了。所以說迦葉笑是道,我們哭也是道,就看自己知不知道,知道自己心裡自然明瞭,不知道再怎麼求都是枉然,沒有用處。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以心印心,才是真知道

世尊認可迦葉,知道他悟道了,所以傳給他“正法眼藏”,這個意思是所有的佛法都在裡面,這是最正宗的法。正者,正見,四聖諦,十二因緣(因果)。四聖諦,苦集滅道,把這裡面的關係弄清楚,怎麼去“正”,就是要學習八正道。必須先有正見,如果自己一個人瞎琢磨,萬一想錯了,那就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個玩笑開不得,所以學習這些思想的朋友,若是沒有老師帶,就必須得虛心學習,先得有正見,有正見之後才能更好地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