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盛世:玄宗勵精圖治,長安從未如此美麗

公元711年,臨淄王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幫助下,發動唐隆政變,一舉剷除韋后極其黨羽,肅清朝綱。相王李旦在其子李隆基的擁戴下,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改年號為“景雲”,後來又改為“延和”。在延和元年七月的時候,西方出現彗星,經軒轅入太微至大角。此天象本是李隆基的催命符,沒想到卻會成為他走上皇位的助力。

開元盛世:玄宗勵精圖治,長安從未如此美麗


當時,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得知天有此異象,便急匆匆進宮向唐睿宗李旦進言,說這彗星一出,帝位當隨之變化,這表明太子就要當天子了。此言的本意是想要令睿總對其子李隆基有所防範,最好是可以除掉他。沒想到睿宗理解錯了太平公主的意思,聽完後直接對她說:“傳位於太子即可避災,朕決心已定,傳位於太子。”於是,在同年的7月25日,唐睿宗正是下詔,傳位於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就這樣當上了大唐的第七任皇帝,由此開啟了大唐璀璨奪目的歷史新篇章。

開元盛世:玄宗勵精圖治,長安從未如此美麗


李隆基即位後,改元“先天”,後才是“開元”。在中華悠久的歷史發展道路上,大唐一直是世人心目中的驕傲,而唐玄宗李隆基則是“開元盛世”的主宰者,成就了大唐時期最繁榮的天下。在其即位之初,就知人善用,任用了賢相姚崇和宋璟等人輔助朝政。姚崇提出的抑制權貴、不接受禮品貢獻、接受諫諍、不貪邊功等建議,得到玄宗李隆基的採納,並嚴格執行。而宋璟也是敢於直言犯諫之人,對於玄宗的過失和不當之處,從不留情面地直言,使得玄宗對其是又敬又怕。除了選用賢能,玄宗還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並且使賦役寬平,刑罰清省,百姓安居得以樂業,生活水平節節攀升。為了平定政局,穩坐江山,玄宗還嚴禁朝中權臣與外地藩王之間有所交集,並採取措施抑制地方王爺的權勢。其中有一項措施叫作“出刺諸王”,意為:解除諸王極其皇親國戚的兵權,令其統統到外州去做刺史。這一方法極大程度上削弱了諸王權力,他們根本無法掌握一地的軍政大權,也就鬧不起來了。而對於那些朝中的功臣、權貴,玄宗想了一些辦法將他們罷官的罷官,降職的降職,這樣的話朝廷也就不會發生動亂了。針對武則天執政以來,官吏冗濫之現象,玄宗也積極革新此弊病,他一舉就裁掉了員外官、檢校官等數千人之多,精簡官僚機構,開源節流。在選拔官吏上,玄宗可謂是嚴格至極,不只是要嚴格選拔新任的官員,還要對在職官員們進行考核。當時在開元四年舉行的一場縣令大考核中,不及格的四十五人隨即被免職。

開元盛世:玄宗勵精圖治,長安從未如此美麗


其實不管在哪一個興盛的王朝時代,治理中國如此遼闊的領土,眾多的民族,流民難免是會存在的。而開元初年,流民一下子就多了起來,玄宗立即採取了“檢田括戶,抑制兼併”的措施,下令清查全國的田地和戶口,妥善安置流離失所之人,並將籍外土地都分給農民進行耕種。要發展就離不開水利工程建設,玄宗李隆基也深知其理,在其執政時期,全國共興修了五十六項農田水利工程。使得民豐物實,幾乎看不到有流民再出現了。由於玄宗在位時期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唐朝由此進入全面繁榮時期,成為了當時全世界的中心。此時可謂是萬國來朝,長安城內一片繁華,燈火連晝,車水馬龍。就連偏居一隅的小日本國也前來學習,以我大唐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為“上”。當時對外貿易也是十分發達的,河面上的商船大大小小連綿不斷,外國人居住在長安城的不計其數,都以能生活在世界上最繁榮強盛的王朝中心而感到驕傲自豪。長安城不再是戰亂時期的一片蕭條,也不再是烽火狼煙下的一片悲涼,它從未如此美麗,絢爛多姿。

開元盛世:玄宗勵精圖治,長安從未如此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