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婚俗繁复有趣,绝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繁复有趣的喇叭苗婚俗

文/安南书生

据相关史料记载,喇叭苗系明初调北征南从戎自湖南而来,其先民系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调北征南时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之士兵,来自宝庆府(今湖南邵阳)。先民曾参与明朝平定西南土司势力的战争,为实现明朝统一西南作出了突出贡献。明朝平定云南后开始“戎兵屯田”。《明会典》155载:“有妻在籍者,就结领(结领起解费)内备开妻室氏名年岁,责令原亲。”故而,除了多数官兵由原籍解妻、儿女到贵州军屯随营居住外,有一部份人与当地土著民族妇女结合成家繁衍至今。这便是喇叭苗一族的由来。

贵州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婚俗繁复有趣,绝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喇叭苗妇女服饰展示(胡燕葵提供)

喇叭苗主要居住在北盘江流域,即晴隆、普安、水城、六枝等县域的部分地区,人口约10万,其中晴隆长流、中营、花贡、普安龙吟等乡镇为其聚居区,约5万人。喇叭苗保持湖南邵阳地区语言、风俗习惯、村寨建设、妇女服饰等民俗文化特征。其日常生活及各种仪式中均使用汉语。1987年被国家有关部门识别确定为苗族。

喇叭苗灿烂多彩的遗风遗俗中,尤以婚俗习惯最为有趣。

解放前,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喇叭苗的青年男女婚姻多由其父母选配,没有自主权,更严格遵守“同姓不婚,与外族不婚”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婚姻法》的深入贯彻执行,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变,绝大多数喇叭苗青年男女迎来了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春天,并渐渐开始与外族通婚,打破了几百年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同姓不婚,与外族不婚”的古老传统。

贵州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婚俗繁复有趣,绝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喇叭苗服饰展示(陈亚林摄)

择婚开放后,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男同时被两女相中,一女精明,一女憨厚,精明的一女支开另一女,悄悄拉着意中人去相关部门作了登记,结果在下鲁打岩(长流乡虎场村太平组与岩脚组交界的地方)时,“东窗事发”,于是,发生了戏剧性一幕,两个姑娘,一人拉着男子的一只手,要把自己的意中人拉回自己家去,最后结果是,迫于世俗人言和难以取舍之痛苦,男的谁也没选择。

年轻人的婚俗观念渐渐开放,山歌又重回人们的视野。对山歌是过去年轻人谈恋爱的重要方式,逢年过节时男女青年会各聚一群,开口就唱:

男:新年初一摆歌台,郎约小妹诉情怀。郎妹好像鱼和水,一生一世不分开。

女:新年初一摆歌台,情妹约会好郎才。天上大雁双双对,地上红花朵朵开。

……

一唱就是数小时,有时唱一整天甚至几天几夜,不分胜负。正月初一、初二天最为隆重,这其中,又属杨寨与田坝交界的“大洼”和长流的“大冲槽”最负盛名。

贵州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婚俗繁复有趣,绝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喇叭苗少女(龙海情提供)

喇叭苗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婚俗习惯,主要包括说媒、挂八字、认亲、挑酒、送日子、结亲(包括进客、发旦、正酒、请客等)、回门等程序。

说媒。在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中,喇叭苗一直遵循着“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的传统古训,在男女双方共结秦晋之好前,男方家要请媒人向女方家阐明共结为秦晋之好的请求,即请德高望重的人从中说合,这种说合,民间称为“说媒”。建国以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媒人亦随之改为“介绍人”。说媒是一门技术,不是谁人都能随便胜任的,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而且必须做到既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使双方充分认识彼此的长处,对对方产生好感,从而乐于谈婚论嫁。做媒人不仅要天生要有一张“媒婆嘴”,更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就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汇报情况,传达双方的愿望和要求,防止中途发生变故。所以男女两家都必须高高兴兴地招待媒人,不可有丝毫怠慢,因而喇叭苗人自古就有“媒百餐”一说,可见其奔走撮合之勤和受人尊敬的地位。

贵州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婚俗繁复有趣,绝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喇叭苗服饰展示(龙君昊摄)

挂八字。解放前,喇叭苗青年男女的婚姻都由父母一手选配,没有谈情说爱的自由。有钱有势有地位的大户人家闺女,常年谨守芳阁,不得相会陌生青年男子;而贫民百姓的小户人家女儿,遇见陌生男孩也不敢正面相看,更没有自主择婚权。从前,人们一般通过赶乡场“看望”自己的意中人,但也只能远远的看,如“憋不住”近身而观,姑娘会迅速躲开,因为在接亲之前,双方是不可相见的。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喇叭苗年轻人的婚姻由父母选定门户相当的人家,经过媒人不停的往返攀缘,若男女双方父母同意后,就用红纸条写好双方的生辰八字(即年、月、日、时的五行甲子)同时地方星士(课理先生),按男女方生辰八字五行测算,互不相克者即为合。挂八字时,“生辰八字”十分重要,它决定喇叭苗青年男女婚姻是否幸福一生,恩爱百年。若八字不合而强行婚配,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则会矛盾不断,甚至影响两个家族的前途命运。

认亲(俗称认走)。挂完八字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则选定吉日定亲,互相往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走往后,男方家选定吉日准备办酒,并准备好糯米粑粑、鸡、布匹、红包等礼品,由德高望重又较亲的家族长老陪同男方到女方家认亲。女方家族设宴招待,共叙即将达成的秦晋之亲。2至4天后,男方回家时,姑娘会把自己亲手做的礼物(一般为荷包、绣花鞋垫、手工布鞋等)赠给未婚夫,岳父母则要赠送未来女婿一件衣服(解放前为一件长袍)作为纪念。

贵州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婚俗繁复有趣,绝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喇叭苗妇女绣花鞋(龙海情提供)

挑酒。认亲结束后,经过一两年或更长时间不断的交往,男方家要请媒人去向女方家请求“挑酒”。喇叭苗人有“今年挑酒明年结婚”的习俗。若女方家应允后,男方家即选定吉日带上礼金、布、肉、公鸡、酒等送去女方家,酒肉众亲吃,礼金备嫁妆。(以上礼品均用红纸条缠绕,酒壶上贴喜字,壶盖上贴红五角星,用扁担挑送,扁担两头各插红色香两炷)女方要赠送亲族或娘舅家一挂肉,称为“派合”或“合礼”。姑娘出嫁时,受礼者要陪嫁衣服或家具。挑酒后,男方家择好造床、裁衣、合帐、婚期等日期,写清结婚送去女方家的酒肉等礼品数量,送到女方家复查后,即将婚期定下。在此之前,女方家早早就开始砍树,请木匠为女儿打造衣柜、橱柜、柜子(一对)、桌椅板凳等嫁妆,有条件的人家自然少不了“三转一响”。

以上程序走完后,接下来就进入到为期四天的婚期。

贵州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婚俗繁复有趣,绝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喇叭苗妇女所穿绕子鞋(资料图片)

  第一天,俗称“进客”。头天,男方家就要请寨邻来帮忙准备喜宴,喜宴的丰盛与否视各自家庭情况而定。有钱人家自然大操大办,而对于较困苦的人家则诸多程序礼节之外,能简则简。当天下午,亲朋好友带着礼品(一般为床单被褥、锅碗瓢盆等生活必需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上物品渐渐被现金所取代。)、鞭炮(一般只有男方家才能放鞭炮)前来贺喜。

从前,四天婚期一度让操办婚事的人家伤透脑筋,不但要精心规划准备好四天的待客吃食,还要为客人的留宿四处奔波。自己的房间是有限的,除去新房外,根本住不下几个人,还得向邻居借铺盖来打地铺,若还不够用,只得到邻居家借宿了。困难时代,坊间曾流传“混吃混喝”的趣谈,人们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顿像样的饭食,正好借此机会“滋补,滋补”。有趣的是,席间还有“正(方言音译)饭”一说,即添饭的人(一般为小姑娘居多)常乘着客人不备,一大勺饭不偏不倚落在碗里,“正”的饭不可倒掉或请人代劳,碍于面子,加之满座宾客,就算撑破肚皮,含泪也要吃下去,否则就是对主家的不尊重。当时就有这样的往事,某个客人被连续“正”了两三次饭,无奈之下,只得叫主人家端上一钵汤,借汤下饭,松了松裤腰带,连续吃了八碗。

贵州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婚俗繁复有趣,绝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喇叭苗绣花鞋垫(胡燕葵提供)

第二天,“发旦”。宴请迎亲、抬轿(坊间戏称轿夫子)、吹唢呐的人(唢呐一对,迎亲过程中要一路演奏),16至24人不等,视女方陪衬嫁妆多少而定,一般人越多越好,显得热闹与男方对迎亲的重视。宴毕吹起唢呐,鸣放鞭炮后,抬起花轿去迎亲。迎亲队伍中必须有一人专门负责背“二伏包”(包里有四件衣服、一块包头布、一条腰带、一块蒙脸布、两对银手圈,一副耳环,一对戒指),新郎穿戴一新,披挂彩红(一丈二尺长的红布,一般由娘舅家准备)一同前往。发旦时,男方家要请先生封伞,封伞的寓意在于喜事中不会出现乱事。用红、蓝等色系的布扎成大红花装饰在轿子四周和顶端,轿门张贴“笙箫奏凤凰,鼓乐迎嘉宾”“嫦娥离月殿,仙女下瑶台”等吉祥祝福语。一般人家,自然是两人小轿,而大户人家,则是八抬大轿,新郎官还要骑马,并配备牵马夫一名。除了唢呐、轿子外,还要准备灯笼两个、红旗两面,穿在竹竿上,由新郎亲兄弟或堂兄弟手持跟随。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的迎亲是少不了双卡式录音机的,由专人看管,不但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逗妹子”的不二神器。

到女方家后,向天地、祖宗、岳父母、亲朋行“四礼八拜”,礼成后,由新娘的妹妹或同辈小姑娘端水给新郎“洗脚”(洗脚只是一种象征意义,并不真洗,新郎穿着鞋袜,用脚在盆上绕几圈,就表示洗完了,然后送红包给端水的小姑娘),若遇着开放的女宾客,洗脚也不是那么轻松就能过关的——洗脚盆像长了脚,会跑路,常常惹得在场宾客欢笑不已。洗脚仪式后,迎亲拜堂结束。

晚上的重头戏是“开包点礼”,即开二伏包,由女方家指定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老启封,一边拆封,一边不停地念:“今天开启二伏包,轻重情谊见分晓。一对耳环闪闪亮,一对手镯手艺高。一对戒指真情意,一条系腰一生绕……”

新郎晚上是不能休息的,要给女方的神龛敬香,这一过程也叫作“认祖归宗”,即希望得到女方先人的认可。

贵州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婚俗繁复有趣,绝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喇叭苗女性饰品:戒指手镯(龙海情提供)

第三天,“正酒”。择吉时发亲(一般天刚蒙蒙亮为吉时),发亲之前,新郎要给女方家神敬香,新娘由亲兄弟背出闺房,且要在背上不停哭泣,以示对家人的恋恋不舍。需要说明的是,新娘在上轿子之前,邀请命好的人(一般指德高望重,福寿绵长之人)为自己梳头(一般指立“老毛陀”即头顶圆锥形部分)。新娘上轿,在唢呐、鞭炮声中由众亲友送出寨子。从女方家到男方家这一段路程中,常常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最有意思的是“颠轿”——轿夫子们一边说着荤段子,一边抬着轿子左摇右晃,前推后进。若是山路平坦倒也罢了,一路有惊无险,若遇着陡峭之途,新娘就要“吃苦头”了,有些新娘生生被吓得魂飞魄散。

到男方家后,拜堂仪式开始,准备大公鸡一只,由押礼先生“退喜神”,然后由迎亲好友左右扶持新娘下轿,经“跨鞍马”才能入男方家堂屋,在家神前拜堂。跨鞍马时,押礼先生念道:“马是飞龙马,鞍是金银鞍。新娘鞍上过,从此寿百年。”新娘进入堂屋,夫妻双方根据先生吟诵的四言八句行礼,先生吟唱:“拜谢天地及祖宗,祖宗德高思意浓。夫妻堂前三扣首,福禄寿喜百世荣。”紧接着,父母堂屋坐定,先生又唱道:“拜罢祖宗拜爹娘,父母养育费心肠。夫妻双双堂前拜,祝愿二老寿诞长。”礼拜完毕,父母发红包,紧接着先生又吟道:“拜完父母拜六亲,六亲操费有心情,素手三拜难为礼,略表忠诚一片心。”以上拜礼完后,夫妻对拜,先生又吟诵:“郎才女貌是一双,好比织女遇牛郎。夫妻互敬拜三拜,百头到老幸福长;新郎新娘拜华堂,万事如意情久长。天定良缘合一处,双双对对到天荒。夫妻双双入洞房,互敬互爱好商量。二人吃了交杯酒,鱼水相恋似鸳鸯。”

至此,拜堂仪式结束。

贵州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婚俗繁复有趣,绝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迎亲花轿(楚生摄)

晚上,闹洞房。一般是穿鞋垫(不止鞋垫,还有毛底鞋等),即新娘将未出嫁前亲手制作的鞋子鞋垫置于八仙桌上,众宾客围坐,互相打趣,新娘则拿着鞋子鞋垫散与宾客。穿鞋垫的主要对象是男方家族中的亲人,如大伯、三叔、幺叔等,若是主家不拘小节,则可放宽到舅舅、姨爹等。当然,穿鞋垫是要给钱的,多少随意,困难时期一般两块起始,后十块、二十块不等。

翌日,新娘早早起来烧好热水,待宾客起床后,端水给他们洗脸。“有钱人”自然轻轻松松过关,捞起帕子就往脸上敷,囊中羞涩者别提多尴尬了——要给钱!当新娘将脸盆端在面前,柔声细语地说道:“哥哥,洗把脸。”洗也不是,不洗也不是,有些客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翻遍全身口袋,终于翻得一两角钱,才度过了“难关”。

第四天,请客。由新郎家叔侄或哥哥等设席宴请前来参加贺喜的亲朋好友,分中餐和晚餐,一家宴请一顿。

第五天,婚后七天,俗称“回门”,即由女方家派人来接新郎新娘回娘家,新郎新娘要带上礼品(从前,礼品中最重要的是“粑粑”,即用糯米制作成圆状薄饼,送礼时两张饼称为“一双”。而粑粑也要送一对给媒人)。一般是回娘家住上2至4天后(一般应住双日,表示喜事逢双),就回来开始新的家庭生活。

至此,喇叭苗整个婚俗方才结束。

贵州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民族,婚俗繁复有趣,绝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迎亲花轿(龙光提供)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喇叭苗亦开始“改装”(即脱下喇叭状的大衣袖,换上现代化的轻便服装)。而他们繁复有趣的婚俗文化也渐渐被现代文化所冲淡,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