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蔡倫是怎樣的人?改進造紙術的動機不純,最終畏罪自盡

中國是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擁有著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成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科技水平領先於世界。提到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那麼"四大發明"一定是繞不開的話題。

四大發明的說法出自英國漢學家艾約瑟,他認為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是古代中國最具代表性,也是對世界文明發展最有影響力的四種先進發明。

四大發明當中,造紙術優化了文字的載體,更有利於思想的保存和傳遞;指南針為人們指引方向,成為了大航海時代人們尋找航路的重要工具;火藥擁有巨大的威力,日後在許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印刷術方便了文字付諸紙張的效率,加快了思想的傳播。總的來說,它們都是非常優秀的發明,其中造紙術的貢獻更是深遠而持久。

說到造紙術,就不能不提其改良者——著名宦官蔡倫,有人說他身為宦官卻精通技藝,是功在千秋,但也有觀點認為他人品低劣,連改進造紙術的動機都十分不純。

歷史上的蔡倫是怎樣的人?改進造紙術的動機不純,最終畏罪自盡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蔡倫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東漢中期,蔡倫生於桂陽郡,也就是今天的湖南郴州一帶。在桂陽郡的西部,有一處"大湊山",那裡盛產銀礦,因此冶煉工業十分發達,周邊商旅往來頻繁,也算是頗為繁華。因為冶煉行業的繁榮,大湊山下住著許許多多的鐵匠,蔡倫便出生在其中一戶世代以冶鐵為業的人家。受家人的影響,蔡倫從小就一邊學習知識,一邊學習手藝,對常見的生產方式都算是比較熟悉。

據說,蔡倫一家因為冶鐵事務和當地官員關係很好,在官員的推薦下,年輕的蔡倫得以被送到宮裡。以現在的眼光看,當宦官代表著要斷子絕孫,是非常丟人的一件事,但在古代,入宮代表著有機會侍奉皇帝,不但吃穿再也不愁,還有機會享受高官厚祿。以士農工商為等級劃分的封建社會中,蔡倫一家作為工匠世家地位並不算高,要辛苦勞作才能換口飯吃,一番斟酌之後,蔡倫被父母送進了皇宮。

歷史上的蔡倫是怎樣的人?改進造紙術的動機不純,最終畏罪自盡


因為過去交通條件的不便,宮裡的宦官大多是就近取材,從都城附近的孩子中尋找合適人選,因此以目前的史料看,來自桂陽的蔡倫可能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來自南方的宦官。蔡倫剛進宮時是漢明帝永平末年,他被安排在妃嬪居住的"掖庭"當差,負責幹一些雜活。漢章帝繼位後,隨著資歷的積累和勤勤懇懇的工作,蔡倫受封小黃門,職能變為了出入宮城,傳達一些皇帝的詔令。

因為受過教育,人又機靈,蔡倫逐漸得到重用,其才華也慢慢展現。漢章帝在位十三年去世,漢和帝繼位,此時,蔡倫已是宮中的"老人兒",很受大家的敬畏。

和帝當時年幼,但太后竇氏曾經被蔡倫侍奉,蔡倫因此得以被封為中常侍,開始對朝廷大事有了話語權。永元九年(97),因為出身工匠之家,蔡倫被委派掌管宮中的器械製作,在內行人的監督之下,宮裡的器物都有了質量上的提升。

不過,隨著工作的慢慢深入,蔡倫發現過去的造紙術有著很大的缺陷。據《後漢書》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也就是說,自古以來人們記錄文字大多采用竹簡,因為竹簡過於笨重,所以有的人拿絹布寫字,將其稱為"紙",絹布雖然輕薄,但價格太貴,竹簡造價低但太沉重,都存在很大問題。

歷史上的蔡倫是怎樣的人?改進造紙術的動機不純,最終畏罪自盡


這種情況下,蔡倫"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大大降低了紙的成本,又因為工藝先進,造出的新紙質量也很好。元興元年(105),蔡倫將改進後的紙張及技術進獻給漢和帝,後者龍顏大悅,當即下令推廣這種技藝。為了表達對蔡倫的感激,後人根據他"龍亭侯"的爵位,將他改良後的紙稱之為"蔡侯紙"。

蔡倫在宮中的榮華富貴持續到了建光元年(121),這一年,漢安帝親政,而他的祖母宋貴人當年正是被蔡倫迫害致死。鑑於蔡倫是宮中老臣,之前又是受了竇太后的指使,漢安帝下令讓他自己前往廷尉處受審。不過,此時年事已高的蔡倫不願接受審判,於是選擇了服毒自盡。

歷史上的蔡倫是怎樣的人?改進造紙術的動機不純,最終畏罪自盡


>>>>結語<<

對於蔡倫,《後漢書》作者范曄評價道:"倫有才學,盡心敦慎,數犯嚴顏,匡弼得失。"可以說,大體而言他是一個比較忠實和賢能的臣子,儘管有著加害后妃的罪行,但改良造紙術的功績更值得後人關注。

有人說蔡倫人品差,但在史書裡的他並沒有做出什麼禍國殃民的罪行,或許他進言直諫、改良造紙術都只是為了更加受寵,但被加官晉爵後的他並沒有像日後的十常侍那樣欺君罔上,這是值得讚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