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四周的時間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寫作業能又快又好,每個孩子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玩。如何才能實現這些願望呢?

《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中有一句話說,“對孩子來說,時間管理的目標是搞定一切還能有更多的時間玩。”

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呢?

在《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一書中,作者用30天的時間分4周對孩子進行時間管理訓練。

如何用四周的時間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第一週 記錄孩子每日的時間和活動,讓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1.記錄

列表格詳細記錄孩子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每個時間段都做了什麼,每項任務花費多長時間,以便明確孩子的時間都消耗在了哪裡。並對記錄內容逐一分析,看看哪些是家長的原因,哪些是孩子的原因,有的放矢,為以後的訓練奠定基礎。

2.整理

經過一週的記錄,家長對孩子的各個時間的各種活動都瞭然於心。在週末家長按照時間的四象限(重要而不緊急的事務、重要且緊急的事務、不重要但緊急的事務、不重要不緊急的事務)對孩子的各種活動進行分類。

很顯然,在這四類中,重要而不緊急的事務是最有價值的一類,比如閱讀。需要說明的是娛樂、玩耍不應歸類在不重要不緊急的事務中,而要歸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務中,因為休息、玩耍不僅關係到健康,而且也是玩也是另一種學習。

3.排序

對孩子要完成的任務整理後,按照輕重緩急進行ABC排序,並製作任務清單。

A重要的(緊急且重要的事務),B次要的(緊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緊急的事務),C一般的(不重要不緊急的事務)。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吃好、睡好、玩好、學好都非常重要。

最後,還需對每項任務一週所用時間取平均值,作為該項任務的標準時間,以備以後訓練時做參照標準:

平時的標準時間=(週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5

週末的標準時間=(週六+週日)/2

如何用四周的時間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第二週 提高孩子做事效率,克服拖拉磨蹭

經過第一週的記錄,孩子對時間有了初步體會,知道了每天要完成的任務。父母接下來要做的是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幫助孩子提高做事速度,體會做時間的主人的成就感。

首先,根據第一週收集、整理的數據,將孩子的作息時間分為三個模塊,即早晨上學前、白天學校表現、下午放學後。

第二,先重點關注一個模塊,並制定任務清單,比如語文作業、數學作業、英語作業、閱讀、彈琴…,最好不要超過10項任務,否則任務太多不僅訓練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讓孩子有挫敗感而最終導致訓練中斷。

並將這些任務列在一張表格上,共準備八張同樣的表格,週一至週日每日一張,再加一張做總結,取平均值。

第三,將孩子每天每項任務的完成時間與標準時間(第一週計算出的平均時間)進行比較,告訴孩子不僅提前完成任務節省下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而且還會有獎勵,比如紅星,積累夠一定數量的紅星可以換禮物。

家長切記,不要因為孩子做事快而增加任務,也不要因為孩子做得快而要求孩子既快又好。這一週的任務是調動孩子提高做事速度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到快的值得。

有的家長擔心用獎勵激勵孩子提高做事速度會慣壞孩子,導致孩子以後做什麼事都講條件。

家長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作者建議家長在給孩子物質獎勵的同時更要重視精神獎勵。在孩子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家長只要看到孩子有點滴進步,就要用正確的方法及時誇獎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信、成就感和獲取知識的樂趣。接下來孩子就有可能為了獲取成就感和享受獲取知識的樂趣而主動付出努力,完成從外驅力(外在物質獎勵)到內驅力(獲得成就感和享受獲取知識的樂趣)外驅力的轉化。

正確鼓勵、誇獎孩子,可以使用鼓勵三段論:

1)描述你所看到的好現象,例如,“你這個字寫的真好看”

2)描述你的感覺,例如“你這個字寫的讓人看著真舒服”

3)誇具體,例如“你這個字寫的不僅橫平豎直,而且結構合理”

還可以為孩子準備“美言錄”,每天都看到孩子的優點,寫一兩句誇獎孩子的話,堅持至少三個月。

如何用四周的時間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第三週 提高孩子完成任務的質量,克服粗心大意

經過前兩週的訓練,孩子已經知道了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務和任務的標準,並因能獲得獎勵、鼓勵和更多的自由時間而大大提高了完成任務的速度。

本週要在上週任務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任務,來訓練孩子完成任務不僅快而且好,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願意增加任務呢。

要讓孩子願意增加任務,首先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不要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也不要在孩子做的不夠好的時候發脾氣,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畢竟誰都是在心情好的情況下才能把事情做好。

其次、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經濟法則。孩子們雖各不相同,心裡卻都有一個經濟法則,計算著自己的付出(寫作業、做家務等)和得到(紅星、獎勵等)相比是否值的。家長要清楚瞭解自己孩子的經濟法則,以便制定出適合孩子的目標,孩子才願意去完成。

第三、根據經濟法則分解目標。比如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可以先分解目標從10分鐘開始,如果孩子在10分鐘內可以做到寫作業頭不抬(不抬頭亂看)、手不停(不停寫)、嘴不動(不亂說話)就獎勵紅星。如果孩子在一週內一直做不到,就要繼續分解任務到8分鐘、5分鐘…,直到孩子稍做努力就能做到。這樣的目標才是當下最合適的,否則孩子一直做不到,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在為孩子制定目標時,要以孩子的主觀感受為主,不斷調整,讓孩子覺得自己蹦一蹦就能摘到蘋果,這樣的目標才能算是合理,才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孩子才會願意繼續努力。

如何用四周的時間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第四周 提高孩子做事效率,克服浪費時間

經過前三週的訓練,孩子的行為有了很大的進步,本週的目標是在鞏固上一週的成果的同時增加任務進一步完善孩子的行為,比如孩子的作業質量、自我服務、待人接物等方面。

之前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的行為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家長還希望孩子能做更好,比如自我服務、幫忙做家務、檢查作業等。這些事如果孩子想做是可以做好的,卻常常不想做。這時可以與孩子商量,用行為結果的方法結合給予黑星的獎懲制度幫助孩子做到。

行為結果分為自然的行為結果和合理(邏輯)的行為結果。

自然行為結果指自然發生的事情,其中沒有大人的干預,比如,不吃東西就會餓。

合理(邏輯)行為結果指為了規範孩子的行為,有大人干預的事情,比如,如果孩子不願意幫忙做家務,家長可以讓孩子選擇要麼等大人做完家務再帶他出去玩;要麼幫忙一起做,早點做完就可以出去多萬會兒,選擇之後平靜而堅定地執行。

合理(邏輯)行為結果與懲罰最大的區別就是,合理(邏輯)行為結果尊重孩子,讓孩子預先知道選擇了什麼行為就會有什麼結果,且這種結果是和孩子的行為相關的、合理的,不會發生責罵、批評等負面事情。

本週加入的黑星提醒,只是提醒。每次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下週再出現這種行為就要給黑星了,預先告知孩子,讓孩子有一週的時間適應,從下一個“30天時間管理訓練”週期開始再給黑星,黑星可以抵消紅星。

與紅星培養孩子自信心相對應,黑星是為了培養孩子遵守規矩、承擔責任。當孩子的行為不當時,批評、指責不僅對解決問題起不了作用而且還會激化矛盾,傷害親子關係。不如用給黑星代替,有助於讓彼此更關注事件本身,就事論事。

時間管理訓練需要孩子的配合,要想孩子和家長配合,家長就要尊重孩子,和孩子好好說話,不發脾氣,否則時間管理訓練很難進行下去。所以作者還加入了對家長不當行為的懲罰,如果家長髮脾氣吼孩子,就要給自己黑星,即給孩子5~30顆紅星。

如何用四周的時間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至此,兒童時間管理訓練第一個週期就結束了。

在第一週期中,孩子的行為應該已經變好很多,可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更完美,因此家長看到更多的不是孩子做的好的那部分,而是孩子沒做好的那部分,忍不住批評孩子。這時候家長要想想自己做的又怎麼樣,是否應該做的都做到了,比如不對孩子發脾氣。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到,又怎麼能苛責孩子。

要培養好習慣改掉壞習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孩子的行為又具有兩面性,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只要孩子在慢慢變好,家長就應多鼓勵孩子做的好的那一面,讓小天使慢慢強大,去打敗小魔鬼,而不是批評孩子沒做好的那部分,反而讓小魔鬼變強大。

家長了這樣的意識,相信第二個“30天時間管理訓練”孩子會變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