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一、孩子啥也不會做,處處依賴父母,怎麼辦?

放學後,大壯的媽媽進教室來幫助孩子值日,其實二年級之後,下午的值日,家長已經很少來了,可是大壯不會掃地,不會拖地,也不會洗抹布。

看著同組的其他小朋友利索的幹活,大壯媽羨慕得不得了。

"老師,你看他們組長萱萱多能幹,掃地拖地擦窗臺整理書架……什麼都會幹,還能組織指揮大家完成值日,真厲害啊!"

是啊,萱萱確實挺不錯的。不僅能做好自己的事,還能幫助老師管理班級,為同學們服務。

而大壯呢,經常忘記帶課本作業,書寫潦草,書包亂糟糟,抽屜亂糟糟,在學校,不管做什麼,都需要老師提醒、 同學幫助。

大壯媽忍不住羨慕之情:"聽說萱萱在家寫作業快,會自己整理房間,經常幫家長洗碗、洗衣服,從不讓父母操心,人家習慣咋這麼好!我多希望大壯也變成這樣!"

我勸大壯媽媽:"家長還是應該學會放手,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自己去做,不要你們都包完了。"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大壯媽更急了:"老師,我教過呀,可是他根本做不好呀!上次我讓他幫我拖下地,結果他弄得地上都是水,害我差點摔一跤 ,說他,他還不幹了!"

要求自理能力很差的大壯,在短時間內和各方面都很優秀的萱萱一樣,這個過程,確實太急切了點。

作為家長,可不能這麼心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從"做不到"跨越至"做得到",需要一步一步來。

那該怎麼跨越呢?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這本書,提到了一個好方法:連鎖塑造。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有一個著名的實驗:

在一隻特別設計的箱子裡,放入一隻鴿子和一個彩色的小圓盤。

剛開始,只要鴿子在箱子中的任何地方朝盤子的的方向稍微轉動一下身體,就給鴿子餵食。

這樣,多次以後,就會發現,鴿子朝這個方向轉動的頻率明顯提高。

當鴿子經常做出這一行為時,就開始提高要求了,只有鴿子轉向圓盤這個方向時,才餵它食物吃。

等到鴿子轉向圓盤轉動時,再次提高要求,只有當鴿子啄向圓盤時才給它餵食。

這樣多次之後,讓人驚奇的發現,鴿子真的學會啄圓盤了。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實驗是用動物做的,但原理完全適用於人。

連鎖塑造,就是通過一系列連鎖的小步驟反饋,來達到最終的大目標。

也就是說,要把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要進行反饋或者強化,從而達到最後的大目標。

走好一小步,完成一大步。

二、連鎖塑造為什麼能培養孩子的習慣?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1、"行動門檻"低,容易開始

連鎖塑造將目標劃分成一個個小步驟,行動的起點並不高,孩子更容易接受。

小晶是個內向害羞的孩子,見到別人不願意打招呼。媽媽見狀,並沒有責備她,或者要求她打招呼,而是對小晶提出了一個小要求:

"媽媽知道,你見到不熟悉的人有點不習慣,這樣,你以後見到叔叔阿姨,就和媽媽站在一起,眼睛看著他們表示禮貌,可以嗎?"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小晶很容易就接受,並做到了這一點。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而言,非常樂於向家長證明"我已經是個大人了"這件事,因此,如果家長友好地請孩子完成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他是不會拒絕的。

2、心理慣性,助推持續行動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登門檻效應:

當個體先接受了一個小的要求後,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者為了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項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接受了別人一個小要求,那麼別人在此基礎上,再提一個更高點兒的要求,這個人也會傾向於接受。因此,這個效應,也叫"得寸進尺"效應。

一旦邁出了第一步,在登門檻效應的影響下,就更易繼續行動。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3、正面激勵,強化效果

當孩子完成了家長的第一個要求,家長要立刻給予獎勵,獎勵的物品,被稱為"正強化物;這個獎勵的行為,就叫做正強化。

在心理學中,正強化又稱"陽性強化"。個體做出某種行為或反應,隨後或同時得到某種獎勵,從而使行為或反應強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過程。 這裡的某種獎勵就是正 。

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沒有成就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便沒有了繼續下去的積極性。成年人在工作中特別渴望得到領導的重視,每當取得成績得到表彰就會很開心,並且更加投入工作。

孩子也是這樣,甚至比成年人更加需要成就感來激發他們不斷進步的興趣。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著名的鋼琴家朗朗,9歲的時候和父親初到北京求學,被鋼琴老師評價為腦子笨,反應慢,不是塊學琴的料子,朗朗絕望了,準備從此放棄彈琴回老家瀋陽。

就在這時候,他的學校要舉辦晚會,老師和同學們都知道朗朗會彈鋼琴,所以邀請他彈一曲,灰心的朗朗並不想彈,可是同學們都想聽他彈琴,都紛紛表示,他的琴聲真的很好聽,朗朗流著淚為同學們彈了幾首曲子。

當琴聲停止,臺下的聽眾們爆發出了熱烈的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件事,讓朗朗得到了莫大的鼓舞,他決定,他要繼續練琴,他要成為一名鋼琴家!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在朗朗成名之後,很多人問起朗朗成功的秘訣,朗朗都會提起他小學時候的這場晚會,提起激勵自己繼續前進的掌聲。

這一陣掌聲,就是"正強化",它幫助朗朗鼓起了繼續堅持的勇氣。

實施連鎖塑造的心理基礎,是家長由衷地相信孩子自己可以做到,他缺少的,只是一個過程,家長要做的,只是幫助他完成這個過程。

三、家長該怎樣進行連鎖塑造呢?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1、首先,明確塑造的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家長在準備對孩子進行連鎖塑造之前,應該有個計劃。

確定是想塑造孩子哪一方面的行為習慣,作為總的目標。

同時,實現這個總目標,過程可以拆分為幾個階段性的步驟。

每一個階段大致採用什麼類型的強化物會有效果,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小雅媽媽希望孩子能養成愛上閱讀的好習慣。

那麼"讓孩子愛上閱讀,有自主讀書的願望和習慣"就是總目標。

分解成階段目標,就可以是這樣的:

第一週: 聽媽媽讀故事,每天讀完和媽媽擁吻,道晚安,享受親子時光。

第二週:小雅和媽媽一起看書,一起讀,母女倆商量如果能夠每天做到,週末就去吃大餐。

第三週,小雅還是和媽媽一起讀書,但是都看自己的書,約定每天都能完成的話,週末媽媽帶小雅去遊樂場。

第四周,除了晚上一起各自看書之外,只要小雅有看書的意識和動作,媽媽就送小雅一個他喜歡的髮卡啦貼紙啦小毛絨玩具啦等等做為獎勵。

先完成月計劃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下一個月計劃。

2、制定好目標和步驟,完成第一步小目標。

我國明代的洪自誠也曾談到這個問題,他在《菜根譚》中說:"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當使人可從。"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也就是說,如果一開始,先對孩子提出一個小小的、他非常容易做到的要求,孩子覺得完全不是個事兒,他就會答應去做。

就拿文章開頭的大壯來說吧,你讓他一下子變成萱萱那樣,他肯定就退縮了。可是如果媽媽先對大壯提出一個小要求,外出上學前自己把喜歡的鋼鐵俠文具盒放進書包,大壯多半樂於去做。當大壯做了媽媽要求的第一件小事,就登上了媽媽設立的"門檻"。

但是,在利用"登門檻效應"時,需要注意:" 門檻"要矮

也就是說,提出的第一個要求要簡單,容易達到,就像同意別人跨過門檻一樣,讓人不會心生厭煩直接拒絕。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讓孩子幫著提東西上樓,整理自己喜歡的漫畫書,洗自己的襪子……等小事,孩子力所能及,不會感到太為難,就會樂於完成。

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登,這樣才能更順利地登堂入室。

3、登上"門檻"之後,立刻進行"正強化",激發孩子的成就感

正強化是一種很有效的反饋,當孩子接受到來自家長的信號:"你這樣做很棒!"孩子就會提高做這件事情的興趣和動力。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在教育上,這些理念都是相通的。當孩子的熱情被激發,媽媽提出的要求也就成為孩子成就自己的禮物。

浩軒昨天在媽媽的提醒下,把用完的書桌整理好了,書本擺整齊了,今天就收到了媽媽送他的漫畫書《阿衰》,浩軒樂得快要跳起來了,今天寫完作業,不但主動收拾了書桌,還把書桌、電視櫃都擦乾淨了,做完後,還快樂的向媽媽邀功,表示自己很能幹。

當孩子達到第一個小目標,登上孩子的"門檻"之後,立刻進行反饋,正強化,讓孩子體會到"做到"所帶來的快樂,激發孩子願意再次從事此類活動的主觀願望,才能促使行為的不斷髮生,從而進行連鎖塑造。

正強化的手段,可以是物質的,比如孩子想要的玩具、文具、書籍、零食等;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比如讚美、擁抱、親吻、週末出去玩、邀請自己的小夥伴到家裡等等。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給予獎勵時,要明確這個獎勵是針對孩子的哪個行為的,讓他明白,自己"做到"了什麼,才會得到這個獎勵。

這樣,孩子就會把自己的行為和獎勵聯繫起來,潛意識中就會建立起"做某事會得到某種獎勵"的內在條件反射,激發孩子不斷達到新要求,登上新臺階。

4、在原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提出新要求,

通過第一個要求登門檻,然後進行強化,孩子完成了最初的小要求,等強化完成,行為穩定之後,就可以繼續提出新要求了。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拿小雅來說,當她第一週的時間裡,每天聽媽媽讀故事,讀完故事,再擁抱親吻道晚安,這樣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是哪個孩子都無法拒絕的,一週後,等她每天都盼望著晚上聽媽媽讀書,就可以提出新要求了。一步一步的,通過"做到——強化——再做到——再強化……"這樣的模式,連鎖塑造出媽媽希望小雅養成的讀書習慣。

5、拉長強化間隔,改變強化條件,激發孩子新一輪興趣

同一行為,同一種強化物,同樣的時間間隔進行強化,時間久了,會讓孩子失去新鮮感,不再對強化物感興趣,也就不願意再按照要求做出行為了。

等孩子進行一段連鎖塑造之後,家長要觀察孩子的反應,是否出現懈怠,疲憊,興趣不夠的現象,如果有,就需要進行調整了。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對另一種行為進行強化,換一種強化物,拉長或縮短強化時間,都會讓孩子產生不一樣的感覺,激發新一輪的興趣。

當大壯在媽媽的連鎖塑造下,養成了自己收拾書包,不再忘記帶課本作業的好習慣後,就會對這一行為和針對此行為的強化不再敏感,產生心理倦怠。

此時,大壯媽可以將塑造方向轉移,比如在學校值日,由大壯擦桌子,媽媽掃地、拖地,逐漸強化到大壯掃地,媽媽拖地,最終達到媽媽不再幫忙值日,大壯自己搞定。

強化物也可以由吃的,變化為大壯更感興趣的漫畫,拼裝玩具。

一週一次獎勵也可以變換為達到某個要求後再獎勵。

還可以取得老師的配合,與老師共同制定大壯下一步需要達到的目標,從而通過連鎖塑造,讓大壯真正成為一個能夠獨立自主的小學生。

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不妨先給他設定一個小目標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兒童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質,這些素質就像火花,要點燃它,就要火星……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裡的火藥未被點燃,而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最充分地發揮出來。"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夠做孩子生命中的那顆火星,用自己智慧的頭腦和充滿愛的心靈,去發現孩子潛能的火苗,點燃它,讓孩子的天賦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成為最好的自己。

專欄

如何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作者:教育的觀點

99幣

17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