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公使到中国使臣,作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却为中国打工

蒲安臣,乍听这个名字是中国人,其实他是驻华公使的美国人。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的近代史。在外交上面因为缺乏经验,有许多落后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外国人却为中国做了许多事,马克· 吐温曾经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世界国民”

蒲安臣并没有因为他是美国人,就对中国不公平。“伟大的世界公民”这一说法,蒲安臣身体力行着。

直到后来,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在一些现代的中国修史人来看,他也是一个表面上为中国卖命,实际上还是为美国资本主义做掩护的双面大使。

这样的评价与他之前跨越国际的博爱大相径庭,但的确蒲安臣一生,都是美国的驻华公使。

蒲安臣作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为何会来清廷打工?又为何如此的争议不休?

从美国公使到中国使臣,作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却为中国打工

机缘巧合 与中国相遇

蒲安臣叫安森·柏林格姆,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蒲安臣出身贫寒,他的父亲是一个拓荒者,然而蒲安臣却发奋读书,考上了哈佛大学,毕业后出来当了一名律师。

蒲安臣追求和平,他的家庭教育功不可没。

父亲作为一个基督教徒,虔诚并且富有爱心,对于蒲安臣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不仅如此,父亲常常会放下农活跑到四处去布道,这样的广发善心的行为,更是给蒲安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这个时候,蒲安臣和平主义的性格,就渐渐地展现出来。

从美国公使到中国使臣,作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却为中国打工

1848年,美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当时的废奴运动闹得热火朝天。年轻的蒲安臣也积极地参与其中。

他发表了名为《马萨诸塞州的抗辩》,这一个著名的文稿,是解放黑奴运动的不可或缺的文献。从那时,蒲安臣的善良与友好就已经跨越了种族,他后来为清廷打工也实在情理之内的事情。

其实,蒲安臣出使中国,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意外。蒲安臣首先被派去的是奥地利,但是奥地利并没有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使者,反而拒绝他入境。

原因也很简单,蒲安臣在早先曾公开支持匈牙利的独立。当时的奥匈帝国已经国力衰微,蒲安臣依然要这么做,奥地利不欢迎他也是情有可原,而蒲安臣支持匈牙利,也是源于独立意识的觉醒,双方都没有错。

蒲安臣得到拒绝入境的消息时,他已经行到了巴黎,正在他为难时,恰巧中国允许列强派遣对外使臣。于是阴差阳错之下,总统林肯就改派蒲安臣出使中国,蒲安臣与清廷的纠葛也就此展开。

从美国公使到中国使臣,作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却为中国打工

双面使者

1867年,任职六年后,蒲安臣选择辞职回国。但是在临走前,在践行会上,他对总理衙门深感谢意,感激地说,如果有帮助的地方,一定会尽绵薄之力。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对于当时求贤若渴的洋务派来说,蒲安臣就是摆在眼前的机会。

他们认为除了列强已经入侵无法改变的事实,更要派遣使者访问列强。对于中国,列强无所不知,但对于列强,中国却一片空白,派遣使者,了解列强,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除了这个原因,1858年的《天津条约》大限已至,清政府十分担忧西方列强,会趁此机会,坐地起价。在这样危在旦夕的时刻,能言善辩又崇尚和平的蒲安臣,让大臣们看到了希望。

与此同时,中国地大物博,但是精通外文的人还是极少数,不仅如此,有一个特别的规定更加局限了与使臣的友好往来。在面见皇帝太后时,使臣必须三拜九叩,否则就是触怒皇威。

不过,在崇尚人权平等的西方国家来看,轻易下跪,是有辱人格的事。认知的偏差,以至于清政府与列强的外交关系,降到了冰点,若是在当时不利的情况下,贸然与列强谈判,必然任人宰割。

从美国公使到中国使臣,作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却为中国打工

蒲安臣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自然是一个外交使者的不二人选,礼节上,因为同为外国人,所以他没有三叩九拜的限制。

第二,则是能够体现出外国面孔出使的奇效,能够更好融入国际社会,减少隔阂。

这样一箭双雕的事情,清廷当然没有放过。获得蒲安臣同意后,总理衙门等官员上奏请蒲安臣成为中外交涉使者。

在这样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蒲安臣就误打误撞成了清廷的使者。

不仅如此,由于蒲安臣是美国人的特殊身份,清廷还试图笼络英法两国。于是乎,在蒲安臣的使者团中,还加派了英国人和法国人。新加的人都精通汉语,自然能够打消英法两国的顾虑,同时也让中国出使使者到外国的愿望,成为可能。

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问题,又是一个舌灿莲花的外交高手,那么黑纸白字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蒲安臣自然是与众不同的,从他支持黑奴运动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除了博爱,更富有进取精神。在中国方面也是如此,蒲安臣为中国设计了一面国旗。

蓝镶边,绣上一条金灿灿的祥龙,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

从美国公使到中国使臣,作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却为中国打工

中国史上第一面国旗

蒲安臣条约

就近代中国签订的条约来看,往往都是不平等条约居多,《天津条约》中国已经失去了先机,现在时限快到了,蒲安臣的第一站就是美国,直奔修约而来。

面对像清廷这样肥沃的羔羊,列强自然是不肯善罢甘休,这次的《天津条约》的修改实在是抱火卧薪,处境艰难。

身处美国政治论坛的蒲安臣,深刻地明白,舆论对于美国议会的约束与影响。于是他发挥毕生所学,利用律师的能言善辩,在公众面前发表慷慨激昂地演讲:希望中国能够得到平等的待遇,希望中国能够高度的自治……

从美国公使到中国使臣,作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却为中国打工

他所到之处,无不为之轰动,最终成功与美国签约了《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八条》,历史上也称之为《蒲安臣条约》。

首先是留学问题,对于中国的留学生,美国依然按照“最惠国人民”对待。这一条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派幼童赴美留学的进程,也为后面近代化输送了精英人才奠基。而在形式上,则是中国首次以主权国家的身份签订条约。

这样的条约,对于蒲安臣来说,无疑是让他成为历史上最独树一帜的外交官。

这些维护中国的措施让蒲安臣显得如此不真实,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却为中国鞠躬尽瘁。作为中国的使臣,他又担任美国的驻华大使。

无论如何,蒲安臣这个备受争议的外交官,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依然是为中国的外交奔波着,这样一个博爱勇敢的人,实在令人由衷敬佩。

文/枕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