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兒子給我上了一課,不要讓孩子的想象力成為“工廠造”!

#我的育兒日記#

今天陪兒子做邏輯狗,兒子卻給我上了一課。

兒子在做完正面的邏輯思維之後,翻到反面塗色這一頁,我給兒子念題目“你可以隨意的給這位小朋友的服飾塗上顏色,你需要哪些顏色呢?”

我原以為他會用水彩筆將小女孩的服飾塗滿色彩,可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發現他手上拿著兩隻水彩筆用交叉的方式給小女孩衣服塗色。

四歲兒子給我上了一課,不要讓孩子的想象力成為“工廠造”!

他的行為讓我很好奇,我默不作聲繼續看著他,他接著拿起5支筆並排放在手上,給小女孩的裙子塗色。

當他塗完,我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塗色呢?他說,“我覺得這樣塗很好看啊!”

孩子的小腦袋裡總會裝有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很多時候,是我們大人用固有的思維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兩年前,我帶著老大姐姐去上過一節美術的試聽課。試聽課是跟正式學生一起,老師年輕又漂亮,把自己也捯飭的很好看,於是我對這堂課充滿了期待。但是上了不到十分鐘,我發現這並不是我希望的美術課堂。

這節課畫的是刺蝟採果子,老師告訴孩子們,草地必須畫綠色,蘋果是紅的,樹幹是棕色的。期間有小朋友把蘋果畫成了綠色,被老師批評了一頓。

這樣的教法,我實在不敢恭維。可想而知,最後上完課呈現出來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的,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想象力也被老師給破壞了。

教育,如果這樣教孩子,就如工廠統一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個性特徵,只有統一的規格!

四歲兒子給我上了一課,不要讓孩子的想象力成為“工廠造”!

《布魯克林有棵樹》中,有這樣一個情景。

“儘管生活拮据,凱蒂媽媽每天早晨都會在爐子上煮滿滿一大壺加了菊苣的黑咖啡,每人每天可以喝三杯加牛奶的咖啡。弗蘭西喜歡聞著咖啡的氣味、邊吃飯邊握著咖啡杯享受熱熱的溫度。然後——把咖啡倒進洗碗池。”

孩子得有想象力。想象力是無價的。

凱蒂從來不阻止孩子做任何想象。她說孩子得有一個隱秘的世界,裡頭住著從來不存在的東西。她得相信,這很重要。她先得相信這些不屬於人世的東西。這樣一來,等世道艱難了。孩子就可以回去,住在想象裡頭。

想象力對生活的作用就是,它讓我們在生活中能夠享受生活的快樂,享受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在很多家庭裡,當看到孩子把沒吃的食物倒掉,接下來事情正常發展的軌跡就是,把孩子批評一頓,再講一通道理,什麼不能浪費食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的時候,我們卻忽略孩子是在發展想象力。

四歲兒子給我上了一課,不要讓孩子的想象力成為“工廠造”!

印度有一部電影叫《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叫伊桑,是一個普通的印度男孩,和同齡人一樣,他活潑淘氣,對各種事物充滿了新鮮感,但是學習成績一塌糊塗。老師的不理解加上錯誤的處罰措施讓伊桑慢慢開始討厭學校。學校懷疑伊桑的智力有問題,建議把孩子送到特殊學校。好面子的爸爸最終把伊桑送到了一家比較嚴格的寄宿學校。


四歲兒子給我上了一課,不要讓孩子的想象力成為“工廠造”!

在所謂的教育下,伊桑並沒有進步,反而更為特殊,成為那個在老師和學校眼中無藥可救的孩子。

直到有一天,學校來了一個代課的美術老師拉姆。拉姆帶著孩子們盡情釋放和玩耍,他尊重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天馬行空的想象才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有的東西。他發現了伊桑的獨特,並在在伊桑的家裡發現了他繪畫方面的天賦。拉姆最終經過努力,終於讓伊桑找回了自己,那個地球上最獨特的星星。

當我們在家庭教育中用社會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我們可能就會失去一個具有獨立個性和自我的孩子。當我們在學校教育中,用成績來衡量孩子,我們可能就失去了一個自信、有個體差異的孩子。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不應該成為教育工廠,我們的孩子不應該淪為教育工廠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