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么意思?

农村有很多的俗语,有些俗语是被简化过的,比如这句,

全句应该是“鱼不宜蒜,牛不与韭,肉不离姜”,少了几个字,导致很多人的理解不一样。不过怎么理解都不重要,因很多俗语已经不具备太多的指导意义了,只是个传统文化而已。


美食文化是与地域环境、气候、人口流动有很大关系的,几千年的文化冲击与交融中,形成了各个地方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今天来专程及时一下什么是"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我们逐个开始说。


鱼不宜蒜

这些俗语深刻地反应了当时农村的生活习惯和做菜的生活经验,但是,你忽略了一点,就是每个时期的烹饪手法不同。

像炖菜这种加水炖的方式,是到了清朝,满族人发明的。此前人们主要怎么吃鱼呢?主要方式都是清蒸,不管是鲤鱼、鲫鱼、鲈鱼还是带鱼,只要是鱼,基本上是清蒸。


唐代就有关于蒸鱼的诗句:

石亭梅花落如积,玉藓斓班竹姑赤。祝陵有酒清若空,煮糯蒸鱼作寒食。


农村俗语

大家都知道清蒸鱼吃的是鱼的鲜味、原味、嫩滑的口感,能蒸15分钟绝不多蒸1分钟。现在清蒸鱼也只是放点蒸鱼豉油、生抽、葱丝、姜片就完了,不入味的地方蘸汁吃。在清蒸鱼的时候,放一点蒜片进去,现在也有这么做的,但在当时,没有人会这么干。这种异味会冲淡所有的鱼本身的味道。

农村俗语

当然,放到现在,做鱼的方法是五花八门,还专门有蒜香烤鱼,烤大蒜的味道配合烤鱼的焦香,是异常的下饭。


牛不与韭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牛肉跟韭菜放一起会腹泻,这个科学依据在哪里呢?作为一个严谨的人,告诉你:

牛不韭也就是做牛肉的时候,不能放韭菜。究竟为什么不放呢?一个是因为气味非常强烈,你试试在过去没有太多鸡精、鸡粉、调料、料酒等佐料的前提下,在一个关上门窗的房间里放一块生牛肉跟一把切碎的韭菜,闻闻会发生什么味道?

并不是因为一个爱熟,一个不爱熟的原因,啥都知道的祖宗们,难道能不知道先放后放的道理?


农村俗语


黄牛肉炒韭菜,这道菜很多人都吃过啊。为什么会自相矛盾呢?还是因为当时的烹饪技术,牛肉的选取和火候的掌握,都极大地考验着当时厨师们的技术,是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创新菜的。

牛不与韭,并不是什么相生相克,也不是什么一个软一个硬,而是因为当时的烹饪技术达不到,做不好这两者的兼容。


肉不离姜到底是不离姜还是不要姜?

猪肉本身拥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区别于牛羊的膻味,又与驴肉的土腥味不一样,就是老百姓讲的那种猪大油味。越是散养土猪,这种味道就越强烈。

姜用来给动物肉去腥,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宋朝的一首歇颂这样写道:

高价卖生姜,雪真珠满床。清贫虽彻骨,富有敢斗君王。灼然如是,脍身为食,渍血为浆,尽情供养,犹未相当。若也未是,和烟耕绿野,枯笛送斜阳。


所以,凡事要知道背后的原因与故事,不要道听途说和搬运,多做考证才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原有的这些俗语都已经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也不再作为主要的烹饪参考了。这是只是反应了当时那个时候社会认知和烹饪技术水平的经验,放到现在,没有做不到一起的菜。


我是@醉美平谷,用真才实学为您带来更多全新视角的三农资讯与真实故事。欢迎关注、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