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走吐蕃收復河西地區,鎮守邊境幾十年,卻堅決不稱帝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忠貞的代表人物,他曾為了收復失地獻出自己的一生。只是岳飛還沒能實現自己的心願,就因遭到了奸臣的陷害而死。其實在中國古代,還有許多像這樣的英雄,他們英勇忠誠,甚至比岳飛還要厲害,但沒能被史書記載。比如唐朝時期,有一位大將名字叫張議潮,但是因為唐朝出現了太多人才,以至於英勇的張議潮並沒能被唐朝史官過多記載,其實他為唐朝做的貢獻很大。

趕走吐蕃收復河西地區,鎮守邊境幾十年,卻堅決不稱帝

張議潮出生的時候,唐朝已經經歷過安史禍亂,處於中後期,國力也開始日漸衰退。這個時期最讓唐朝皇帝頭疼的,就是宦官勢力擴大影響到朝政,而另一邊又有藩鎮勢力時常出亂子。張議潮出生所在的河西沙州,也由唐朝境地變成了歸吐蕃管轄。當時唐朝正經歷內亂,無暇顧及邊境防守,吐蕃便抓住機會侵佔河西地區,其中沙洲兵力最弱,卻是諸洲中最後陷落的,當時沙洲堅守到最後城內已無糧草,外面又沒有援軍趕來,只能無奈被吐蕃佔領。

趕走吐蕃收復河西地區,鎮守邊境幾十年,卻堅決不稱帝

雖然吐蕃十分擅長作戰,但他們卻並不能治理好國家,因此河西各地被佔領後,遭到了吐蕃殘暴的對待,他們用原始的手段統治百姓,根本不接受唐朝先進的管理思維。若是吐蕃能重用河西的本土居民,也許吐蕃就能發展成與北方遊牧部落抗衡的力量。吐蕃殘暴的管理方式,根本壓抑不住唐朝百姓想要回歸的意願,但此刻唐朝都城都已經混亂不堪,誰又能幫得了遠在邊境的他們呢?因此這些河西百姓就只能在看到唐朝前往西域的節度使時,拜託使者給皇帝捎信,寄去自己的思念。而張議潮就是眾多唐人中的一個,雖受吐蕃管轄,但從小接受的便是唐朝的教育,他苦讀兵書,想要有朝一日能把吐蕃趕出河西地區。

趕走吐蕃收復河西地區,鎮守邊境幾十年,卻堅決不稱帝

隨著張議潮長大,吐蕃政權也開始出現內亂,又因為連年災荒,吐蕃的勢力愈發衰弱。而唐朝戰亂已過去十幾年,開始恢復國力,於是唐朝皇帝便派軍反攻,將三州之地全部收復。張議潮覺得時機已到,便召集親友想要反抗吐蕃,因為大家都渴望回到唐朝,響應的人非常多。在張議潮的帶領下,他們先後收復了河西十州,又於一年後順利收復沙洲,還派人前去唐朝送當地的地圖,就這樣迴歸了唐朝。

趕走吐蕃收復河西地區,鎮守邊境幾十年,卻堅決不稱帝

唐宣宗對張議潮的行動感到分外欣賞,當即就決定給張議潮及其部下封賞,就這樣張議潮出任了沙洲的防禦使。但這是又碰上了唐朝腐敗現象嚴重,即使張議潮收復了河西,唐朝還是沒有餘力管轄,河西地區的政事便全權由張議潮一人做主。雖然張議潮名義上是唐朝官員,卻並沒有俸祿可拿,於是他便想辦法讓士兵開墾荒地,沒有戰事時,將士們就一起種田養活自己,若是有小的部落來犯,就將他們狠狠擊潰。

趕走吐蕃收復河西地區,鎮守邊境幾十年,卻堅決不稱帝

河西地區在張議潮的統領下日漸強大,吐蕃等部落根本打不過,便有人提議讓張議潮自己稱王,這一提議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張議潮卻拒絕了,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唐朝百姓,即使現在當朝者昏庸,也不會有造反的企圖。

趕走吐蕃收復河西地區,鎮守邊境幾十年,卻堅決不稱帝

張議潮統領河西地區十年後,終於收復了邊境最後一個涼州,於是又被朝廷下旨兼任涼州的節度使。就這樣,河西地區的經濟開始強盛,各族人民團結,盛行唐朝文化。雖然張議潮十分忠心,但朝廷對他卻不放心,因此把他的哥哥召到長安做人質。雖然在唐史上,張議潮沒有輝煌的戰績,可他對唐朝的貢獻卻是非常大的。

趕走吐蕃收復河西地區,鎮守邊境幾十年,卻堅決不稱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