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榮耀——孤守安西幾十載,何日君再來?破城之日滿城盡白髮。

郭昕,唐朝時期名將,壽州刺史郭敬之之孫,汾陽王郭子儀之侄。

安史之亂後,郭昕奉命巡撫河西、安西等地,抵禦吐蕃進攻,擔任安西四鎮節度使留後。建中二年(781年),遣使入朝,授予檢校右散騎常侍、御史大夫、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封武威郡王。興元元年(784年),授檢校尚書左僕射、安西四鎮節度使。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河西軍鎮多被吐蕃攻陷。永泰二年(766年),朔方節度大使、中書令郭子儀奏請朝廷遣使巡撫河西、安西等地,並請置瓜、沙、甘、涼、肅諸州長史。雲麾將軍、左武衛大將軍郭昕奉命前往巡撫河西、安西等地。

後來擔任安西四鎮留後,李元忠則堅守北庭。安西、北庭二都護府和沙陀、回鶻相依,吐蕃久攻不下。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郭昕與伊西、北庭節度使李元忠一起派使者借道回鶻到朝廷間道奏事。唐德宗對其進行了嘉獎,任命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兼伊西、北庭節度使,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並且詔令四鎮將士均按等級破格提拔七級。

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五月,朝廷分別加封郭昕、李元忠為檢校尚書左、右僕射,郭昕由四鎮節度觀察使升任四鎮節度使。此時,安西大都護郭昕、北庭大都護李元忠仍在任上,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仍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

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夏四月,吐蕃軍隊攻陷河西,深入西域各地,先後攻陷龜茲、拔換城(阿克蘇)。不久,安西四鎮均被吐蕃攻陷。這一時期,守衛西域的唐朝軍隊在安西、北庭都護郭昕及四鎮留後揚襲古的率領下,在與唐王朝中央政府失去聯繫和斷絕外援的情況下,臨危受命,孤懸塞外,為保衛安西與吐蕃軍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從此後西域與內地“隔絕不通”,“聲問絕著十餘載”。

大唐榮耀——孤守安西幾十載,何日君再來?破城之日滿城盡白髮。


安西各地在這種王命阻絕,孤懸塞外的危機時期,一方面要維護安西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要籌措軍費與吐蕃軍隊進行戰鬥,維護唐安西政府對西域的統轄。鑄造貨幣就成為這一時期安西軍民自救的唯一方法。

唐大曆末年,由於日益嚴峻的形勢,吐蕃與回鶻對絲路北道的激烈爭奪,使安西與唐王朝聯繫的最後途徑被阻斷,安西的唐朝軍民泣血相守,為保衛安西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公元794年,安西之後關於安西便不見於史書的記載,龜茲等安西四鎮均落於吐蕃之手在新和縣的通古斯巴西古城曾出土一紙借糧契,尚書有“大曆十五年”日期。另,出土的《楊三娘借錢契約》尤為完整珍貴,所落款為“唐.大曆十六年”日期。

“大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號,大曆年號只行用了十四年。

“大曆十五年”應是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則是唐德宗李適(kuò)的年號。

“大曆十六年”則是建中二年(公元781年)。

也就是說,由於這一時期吐蕃攻陷河西、隴右並與回鶻爭奪北方絲路,使安西軍民與內地的聯繫徹底中斷,安西地區的唐朝軍民尚不知道年號已經更改為“建中”年號,而仍然沿用“大曆”年號。

直到,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郭昕輾轉派遣使者借道回鶻,到朝廷間道奏事。唐帝國的統治者才驚奇地發現,“原來,鬧了半天,河西、安西等地,及瓜、沙、甘、涼、肅諸州還在啊!”。 因此,嘉獎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並且詔令四鎮將士均按等級破格提拔七級,封郭昕為武威郡王。

雖然“建中”年號(公元780年---783年)只有四年,但“建中通寶”錢應該是始鑄於“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的,在中國歷史上只開鑄了短短的不到三年時間。

吐蕃贊普一直夢求不戰而佔領北庭、安西,所以從未放棄對安西駐軍的瓦解和勸降。郭昕“屢拒之”,他一直堅信,大唐的王師很快將馳援安西,屆時他將一統大漠,比肩前賢。

為此,郭昕一直聯回抗蕃,全力周旋。貞元九年(793),回鶻懷信可汗阿跌骨咄祿率領本部偏師組織了一次成功的對蕃反攻,收復北庭。《九姓回鶻可汗聖文神武碑》對此役有確切記載:“北庭半收半圍之次,天可汗親統大軍,討滅元兇,卻復城邑。”

北庭的收復,讓安西暫時擺脫了腹背受敵的困境。

此後,土蕃多次發動對安西的圍攻,郭昕率將士堅守城池,外聯回鶻,裡應外合,多次取得對蕃戰役的勝利。

然而,郭昕艱苦卓絕的堅守和年復一年等待,等來的並不是唐朝的援軍,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噩耗:

貞元十七(801)年七月,己丑,吐蕃陷麟州,刺史郭鋒死。此事,《舊唐書》、《新唐書》本紀、《資治通鑑》唐本紀均有記載。郭鋒,也就是《舊唐書》和曜公《墓誌銘》中記載的郭鉾,子儀公之孫,郭曜之子,郭昕之侄,貞元中以鴻臚卿調任麟州刺史,走上抗蕃前線,卻遭不幸,城破死於亂軍。

麟州陷落後,唐軍力有不及,麟郡先後由雲中大戶折氏和麟州土豪楊氏掌控。“輯折氏自唐末,世有麟府之地”(《宋會要輯稿》)。五代晉、漢、周至宋初,控制麟州的主要是楊宏信父子。《資治通鑑·廣順二年十二月》:“初,麟州土豪楊信,自為刺史,受命於周,信卒,子重訓嗣”。道光《神木縣誌》載信:“保障邊城,屢著功績”,足見其在亂世中保境安民,堅決反抗外來入侵。楊宏信有二子,次子楊重訓,繼父職為麟州刺使,歸宋後授予保安軍節度使(《續資治通籤長編》)。長子楊重貴,生長於麟州,弱冠離麟州去河東事劉崇,以驍勇聞,所向克捷,屢立戰功,被稱為“楊無敵”。楊重貴另名楊業,歸宋後守邊御遼,其子延昭,其孫文廣亦名將,就是宋初赫赫有名、家喻戶曉的“楊家將”。

貞元十九(803年)年,大漠重鎮、戰略要地西州(今吐魯蕃)陷落。

同年,土蕃圍攻龜茲安西,郭昕與回鶻裡應外合,大敗吐蕃,這就是史載的“於術之戰”。《九姓回鶻可汗聖文神武碑》對此亦有記載:“自西州遺棄後,吐蕃大軍攻圍龜茲,天可汗領兵救援,吐蕃落荒奔入於術,四面合圍,一時撲滅,屍骸臭穢,非人所堪。”而此刻的唐廷卻在全力與吐蕃媾和。

貞元十四(798)年,土蕃墀松德贊即位,漢文稱棄獵松贊,藏史稱英主,在位時期吐蕃國勢強盛。據《冊府元龜》“外臣部”記載:棄獵松贊在位時期唐蕃關係開始和解,自貞元二十年直至憲宗元和初年,雙方使者來往頻繁,不絕於歲。

唐、蕃和解息兵之日,亦即吐蕃、回鶻大戰全面展開之時。安西轄區成為雙方激戰的主戰場。

古稀之年的郭昕和他的數千殘兵面對的是而立之年的棄獵松贊親率的十萬虎狼之師。

元和三年(808年),初冬,大漠已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在吐蕃的一次初冬夜襲中,孤懸大漠西部42年的安西終於陷落。

郭昕戰死沙場,為國捐軀,一代郡王隕落大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