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宮果真有龍!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誰說龍宮無龍?近日,來自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12地質大隊大隊長宋繼偉、貴州旅遊地學研究院院長陳明華、安順市自然資源局地災中心主任柏成彪、IP島科普教育研究院專家周遠洋等一行,來到安順市黃果樹管委會龍宮鎮下苑村一座山上,考察了當地發現的龍、腕足類、珊瑚類等古生物化石群。


龍宮果真有龍!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發現兩條清晰龍化石

  專家在山上看到,在一塊多年前被開採出來的石板面上,有兩條身體交叉的龍樣化石。這塊石板呈近似長方形狀,最長處約2米,最寬處約1.5米,石板上一條龍化石為橫向,一條為縱向。兩條龍身體交叉,一條呈仰狀,一條呈趴狀。

  考察人員用水將石板沖刷乾淨,再用毛巾將水擦去,龍化石的面貌更加清晰了。

  龍化石的肋骨、脊椎骨、頭骨、尾骨等清晰可見,龍身彎曲的形狀很是美觀,是難得一見的地質遺蹟奇觀。

龍宮果真有龍!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據112地質大隊前期調查人員調查,將這兩條龍編為Ⅰ、Ⅱ號,靠西側(趴狀者)為Ⅰ號龍,東側(仰狀者)為Ⅱ號龍。Ⅰ號龍化石長約1.2米(頭部未出露),Ⅱ號龍化石長度約0.8米(頭部未出露)。

  據附近一居民介紹,發現龍化石的山體,是30多年前他家建房時開山採石的地點,當時曾發現很多石塊上存在與魚、壁虎相似的圖案,但由於不知道這些有圖案的石塊是什麼東西,沒有重視,都被打碎來修房子了。

  據112地質大隊調查人員劉剛介紹,這處化石群的最初發現,是2020年8月13日。

  當時,112地質大隊生態環境院在開展地質災害大排查工作時,調查人員劉剛、鮑淼、林權富、楊光祥、何騰躍等,在黃果樹管委會龍宮鎮下苑村一座山上發現了這處龍古生物化石,初步分析屬古生物化石的重大發現,並立即上報安順市自然資源局。

  8月14日,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古生物專家組匯同安順市自然資源局、112隊地質大隊相關人員共同前往現場調查核實。經古生化專家初步鑑定,該化石出露於三疊系中統青巖組地層中,距今約2.4億年,較關嶺新鋪生物群尚早約0.3億年,初步認定為海生龍幻龍化石。

龍宮果真有龍!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另發現多處古生物化石點

  據瞭解,為進一步發掘該古生物化石的科研價值,更好地保護這處古生物化石,112隊地質大隊成立了專業的地質調查小組,在收集前人的地質資料和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對以往的資料進行分析,對該龍古生物化石地點及其周邊開展了1:10000地質調查、1:1000實測剖面取樣等工作,瞭解該處龍古生物化石賦存層位、產出狀況等,提出龍古生物化石賦存區域,為下一步古生物化石科研與保護提供依據。

  化石群距離安順市中心約6公里,海拔約1300m,附近有花安高速、007縣道通過,交通較方便。

  化石群位於龍宮景區附近,該地集溶洞、峽谷、瀑布、峰林、絕壁、溪河、石林、漏斗、暗河等多種喀斯特地質地貌景觀於一體,是喀斯特地貌形態展示最為全面、集中的景區,被譽為“天下喀斯特,盡在龍宮”。

  據112隊地質大隊調查人員林權富介紹,2020年8月19日至9月2日,112隊地質大隊還在當地進行了野外調查,在化石點周邊數平方公里範圍內,對含龍古生物化石層位及各古生物化石點進行實地調查。共調查了64個野外地質點,取樣18件,其中發現1處凝似龍古生物化石點、2處疑似雙殼等古生物化石富集點。

龍宮果真有龍!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當天,專家在龍化石點附近,發現疑似龍化石點多處,還發現許多類似骨骼的化石,以及許多雙殼類、腕足類、珊瑚類、植物類化石。

  專家認為,這兩條龍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三疊紀黔南凹陷區海生爬行類生物演化的空白,對古生物演化過程及地史事件、氣候演變研究等方面意義重大,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龍宮果真有龍!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龍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此處龍化石的形成成因是怎樣的?

  據專家分析,調查區龍化石產於中三疊統青巖組上部一套薄層泥灰岩中,龍化石順層產出,嚴格受層位控制,在中三疊世,調查區處於臺地前緣斜坡相,在斜坡相可能存在島嶼或臺緣礁灘,島嶼附件的一定面積的淺水區,該淺水區域水體養分充足,適合生物大量繁殖。

  大量繁殖的生物,為水生爬行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導致了該區域水生爬行生物的繁盛,當水生爬行生物死亡後被保存下來形成了化石。

  通過本次調查工作,初步查明調查區地層層位、地質構造、龍化石保存層位、產出狀況等;新增龍化石點1處,疑似龍化石點2處,腕足類、貝殼類多處。

龍宮果真有龍!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通過調查,獲得了調查區龍化石地層出露位置第一手現場資料。通過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總結了調查區的貴州的形成原因以及區內尋找龍的標誌,為今後在調查區內開展尋找龍化石工作提供依據。

  據瞭解,由於本次調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植被覆蓋較嚴重、露頭差、路線跨度長,本次調查工作未能將含龍化石層圈定,標誌層也還未完全確定。今後加大工作力度,動用相應的工程技術,揭露更多的龍化石保存層位,預期會發現更多龍化石。

  專家預判,從目前情況看,在一塊石頭上就出現兩條龍,另有多處發現龍的骨骼,說明這一帶當時是有較大的龍群體存在,那麼在未揭露的地層中,可能會有較多的龍化石存在。

  目前,112隊地質大隊已經編制完成並提交了《貴州省安順市龍宮鎮玳瑁山古生物化石群地質調查報告》,對今後加強調查區古地理、古構造、古沉積環境的研究,詳細分析調查區龍的形成成因,為調查區內龍的調查、開挖、保護等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未解之謎還有待專家研究論證

  據專家介紹,貴州龍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爬行動物,兩棲於濱海環境,屬蜥鰭類。

  生於中生代三疊紀中期,距今已有2.43-2.31億年。

  貴州龍化石,是20世紀50年代在貴州省發現的,故名“貴州龍”。其特點是頸長探出,頭近三角形,眼眶大而圓,四肢細長,前肢比後肢稍粗,爪短,體型酷似現代爬行類的蜥。其體長10-30cm,體雖小卻是龍族的祖先。

  貴州龍生活在中三疊紀,現在的貴州興義一帶當時還是一片澤國,這裡生息著一種小型幻龍——貴州龍。它小腦袋、長脖子,身體寬扁,很像後來出現的蛇頸龍。它四肢仍保留趾爪,能像鱷魚一樣匍匐前行。它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裡,寬大的腳掌及細長的尾巴很適於在水中游泳。與其他幻龍一樣,貴州龍也喜歡吃魚及小型水生動物。

  據瞭解,目前發現的龍類化石很多,有恐龍、貴州龍、魚龍、幻龍等種類。至於龍宮鎮下苑村發現的這些龍化石,由於兩條龍化石的頭部均未出露,因此從外觀上還不能判斷其屬於哪一種龍類化石,還需有關專家作進一步研究考證後才能作出結論。

  據悉,目前112隊地質大隊已經編制完成並提交了《貴州省安順市龍宮鎮玳瑁山古生物化石群地質調查報告》,對今後加強調查區古地理、古構造、古沉積環境的研究,詳細分析調查區龍的形成成因,為調查區內龍的調查、開挖、保護等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撰文攝影: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賈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