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做起来 百姓富起来

——三原立足发展产业决战脱贫攻坚

产业做起来 百姓富起来

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定期开展培训。

暮春时节,三原县高渠馨盛苗木花卉基地里鲜花盛开,工人们正忙着打理各类鲜花,贫困户周继也在这里动作娴熟地给苗木花卉浇水、施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三原县始终紧盯产业脱贫,大力促进产业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效果。截至2019年底,三原全县已脱贫4843户16258人,5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587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3%。

立足县情培育产业

近年来,三原县充分利用“南菜北果塬区畜”资源优势,积极构建产业联动扶贫政策体系,紧紧围绕力推绿色农字号产业,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宽起来。三原县委、政府经过深入研判,立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足全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提出“产业覆盖到村、措施精准到户、技术培训到人”的思路,以提高种植养殖效益为核心,以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为模式,以电商为平台,以金融服务为保障,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去年以来,相继发展起果业经济、设施蔬菜、奶山羊养殖、电子商务、苗木花卉、食用菌培育、光伏发电、香油加工等特色产业,培育打造鲁桥食用菌、安乐荣合草坪、高渠馨盛花卉、新兴星火奶山羊等14个特色产业亮点,初步形成“村村有产业、镇镇有亮点”的产业扶贫工作格局。

精准对接“一户一策”

“我孩子小,父母年迈患病,生活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提起过去,在馨盛苗木花卉基地务工的周继心酸地说,“现在好了,除了流转土地收入,打工每月1800元工资,最主要的是能照顾父母和孩子。”

三原县高渠中心结合贫困户实际,联合馨盛苗木花卉合作社实施土地流转120亩,将123户贫困户嵌入基地入股分红,签订3年入股保底分红协议,每年按照本金7%分红。协议到期后,贫困户可一次性收回股金,也可以继续与企业签订协议。基地每年还出资2万元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

新兴镇岩尧村贫困户杨卫时家有5口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学,母亲和妻子又患病,生活困难。得知他有养殖蛋鸡的经验,当地镇、村干部积极帮助他解决养殖场地、用电用水和道路问题,并联系落实扶贫产业贷款5万元,低息贷款6万元,帮他建成一个68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鸡场,并为其聘请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脱贫不能等靠要,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我坚信一定能脱贫致富!”杨卫时坚定地说。

持久发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为了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三原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统筹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保险、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土地流转、劳务输出、社会保障和社会扶贫等精准扶贫工程,走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扶贫新路子。产业融合也为更多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渠道和创业机会。截至目前,三原县已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有效带动了205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解决技术、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发展壮大第一产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产业。

精准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人在家中坐,货从空中走,美食传天下。”三原一合恒业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孙健信心满满,自从绿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有多少卖多少……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三原县借“互联网+”东风,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路,以发展农村电商为突破口,推进“电商+扶贫”改革工程,营造贫困户创业就业良好氛围,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

三原县陵前镇在2016年被认定为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镇。同年,这里创建了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在这里,对贫困户子女进行电子商务知识、新零售业务培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向贫困户讲解果树种植、果园管理等知识,同时进行枝叶修剪、浇水施肥等实地指导。今年以来,三原已组织6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畜牧、果业、设施蔬菜等8个专业技术服务分队,对贫困村开展产业技术帮扶。他们还充分发挥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采取租赁设施、包销产品、技术引导等措施,助推312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600元以上。此外,三原县还开展了各类技术培训52场次,累计培训4300人次,为贫困村培育认定职业农民142名,有效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强了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致富千家万户。要实现真正脱贫不返贫,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村民们的认识高度一致。(索卫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