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曾经繁华的东方北黎老街已渐行渐远,在静谧地演绎着自己的历史,无论是史料记载、老居民的回忆还是后人的想象,老街的往昔都被盖上了“繁华”的印章,如今被称为东方老街的“活化石”。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方市八所镇向北五公里处有一条河叫北黎河,河的南岸有三村庄分别是北黎、新北、港门,北岸有两村庄分别是墩头和新街,构成一个环形村落圈。五个点相距不远,声气相通又各具特色,在八所镇崛起之前算是琼西很热闹的去处,被当地人调侃为“五大都市”。而北黎,就是“五大都市”中资格最老、身份最高、经历最沧桑、现状又最荒凉的一处。它曾经辉煌,也曾经失落,它的兴衰不仅记录着一方乡土的历史变迁,还见证了一方乡民的悲欢离合。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北黎老骑楼-多港垌客/摄(下同)

明代海南开通了环岛的驿道,今人称为“环岛驿”,数百年来,它是海岛最重要的交通动脉。明代初期环岛驿道就设有“北黎铺”,(为今人留下了极为难寻的“环岛驿”遗迹)直到清末废除。

在明代,琼台驿是琼州府的总驿站,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果要将公文从琼州送往崖州,可以选择两条路线。东路驿花费九天半时间;西路驿需花九天时间。海南驿道以琼州府治———府城为起点,分东、西二线,自南向北,环岛贯通,全长两千多里。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环岛驿,即海南古代环岛邮路。同所有的驿路一样,它不只承载着官府传递公文信件的功能,同时也是连接琼州各地的主要交通要道。《琼台志》中说得很肯定:“琼昔于四州(明朝沿袭把海南划分为琼、儋、崖、万四州)。”自明朝统一全国后,海南全岛东西两条路都设有驿铺,昼夜通行。于是全岛东西两条路驿铺,起点都是琼州府城,终点都是崖州,正好环岛一周。

因驿设“墟”,置“铺舍”,形成“市”,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墟,指乡村市集。驿递、驿道、驿站促进了交通,带来了人口活动,最起码可成“墟”。

“五里一墟,十里一铺”。“北黎铺”带动了那里的商业、手工业的繁荣。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北黎第一楼”:见证时代更迭和历史变迁

沿着东方市感恩北路行驶至一路口看到一个村标志牌:北黎村。顺着指引转入一条水泥路,突然,一条洋式建筑风格的街道扑入眼帘。这里的民居建筑与海岛上其他的建筑完全不同,整条街道充满了拱形门和罗马柱,几乎看不到中式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影子,虽然破败不堪,但仍不失其古朴沧桑的美感。一座座顶穿门缺的楼房,突兀在蓝天烈日下,容颜破烂。

北黎老街最显眼处,有幢最精美、体量最高大的老洋楼,它原是北黎市标志性建筑,也是整个“五大都市”范围内首屈一指的豪华大楼。此楼主体为前半截,二楼楼板已全部垮塌,无人居住。一位热心的村民告诉三亚日报记者:“这座洋楼的建筑材料都是从泰国运回来的木料。走近观察,看到内有厕所浴室,完善的上下水管道,还有吊灯和棚顶彩绘……楼额上有“颜成利”三个字已模糊不清。可惜,内部的楼梯楼板隔断门窗已经全部拆除,没有得到保护,看着让人心寒。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据居住在此楼附近村民介绍,此楼是文昌籍的颜姓祖先兴建的,颜氏主要做盐生意起家。“听村民说,所有的街市都是颜氏的,光银堆满屋!”日军侵琼后,看中了北黎的繁盛,强行征用,此楼被日本公司占有,日本人投降后,此楼被国民党占有,国民党被解放军打败后,此楼曾作为县政府的办公楼。如今,“北黎第一楼”已破败不堪,那些断壁残垣仿佛向世人倾诉着老宅的深邃和变迁的历史。

这些古老的建筑已伴随着时光消逝,如今只能从这些残存的石柱和史籍中的片言只语想象它们当年的神采。虽然历经沧桑,但它们仍以伤痕累累的身躯昭示着曾在这里发生的一切。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古代,老北黎就是琼西南商贸重镇。据1930年成书的《海南岛志》记载:民初昌化、感恩两县所有盐商以及往来商旅,都集中在北黎。但后来被北洋军阀邓本殷属下出名狠辣的旅长陈凤起“清乡”焚毁,成为“颓垣断瓦,满目萧条,一时尚难恢复”。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据《民国感恩县志》记载:北黎市原名长兴村,民国十三年(1924年)被陈凤起尽毁,全市丘墟。今复盛”。可见北黎的复兴,在《海南岛志》成书时就开始了。当地相传,最早是广东高州人来做生意,后来琼山、文昌等地的人也加入,渐成街市并得名“北黎街”。“五大都市”中最早形成墟市的,就是“北黎街”,其次是港门和墩头,再后是“新街”和“新北”。至于八所港,古称大南港,“通塞不常”,是只有春夏之间才活跃的季节性小渔港,日人侵琼为掠夺石碌铁矿,才大加修筑。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北黎焚毁后,所有商业盖集中于新街,新街成为北黎河口最繁盛的处所,1929年统计,新街上有商店30余间。《东方文史》记载张梦元先生的《建国前昌感地区商业贸易简况》,内有日军侵琼前北黎商贸的统计数字:固定门店商贩23户,经营资金总额超过12000元光洋。门类有布匹、百货、副食、杂货、药材等,还有3家饭店。铺面较大的是“颜成利商号”,拥有资金2000光洋,业务为收购土特产。稍次的是林桂利、王万安、陈华隆等商号,资金也各有1500光洋。此外,还有一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加工作坊,如酿酒、加工酱油、烟丝的,加工西饼的两户,更有两户是专门烧制乳猪的,因为香脆鲜浓风味突出,大受欢迎。如今东方烤乳猪依然闻名……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北黎日军司令部:见证日军侵琼历史

日本军队攻占海南岛之后,开始不断巩固和发展扩大其占领地区。1939年秋,日军占领昌感沿海地区后,在北黎设立日本海军横须贺军港第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由一名大佐担任司令官,管辖4个派遣队,分别是黄流、保平、海头和北黎本部。每个派遣队有分遣队,分别驻在昌江县、感恩县和崖县地区。北黎成为日军在琼西南的重要驻军基地,成为日军杀害抗日志士的魔窟。

1939年7月初,日军向昌感县发动进攻,7月8日占领八所、墩头,15日占领北黎。 此后,海南岛派遣部队调离海南岛,日本海军的势力实际控制了海南岛,共有五只海军陆战队长期驻扎在海南,直至日本投降前,日本海军在海南岛的一线作战兵力一直保持在一万人以上,加上日军机构以及辅助兵力,其总兵力一直在二万人以上。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日军占领北黎后,强征北黎街,北黎及嘉同两村的居民被驱赶到更靠河口的“新北市”。新北,含义就是“新”北黎,是在一片空地上按规划建起来的。现在看新北的街道仍然整齐,日本人规划的房屋朝向东西而不是南北。

北黎街被不少日本商社侵占,如三井洋行(综合经营,批发零售)、南洋公司(开发经济作物和瓜菜,收购土特产)、三越公司(布匹百货,饭店旅馆),分门别类地垄断经营,肆意殖民。

“北黎日军司令部设在北黎村西南300米的高地上,日军投降后,由国民党军队接收,设一个团部,是国民党军队的重要军事据点。解放后成为解放军驻东方县某部基地,当时仅存一幢日军司令部办公大楼、一间弹药库和一座监狱。时至1984年建筑物受日晒雨淋的破坏比较严重,最后被当地驻军全部拆毁。”北黎村民陈吉兴说,他曾到过日军司令部办公大楼,地下监狱一片漆黑。据资料显示,在日军侵占海南的6年多时间里,被残杀的平民多达20万人,而整个海南岛死亡人数则高达40万,超过当时海南总人口的1/5。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北黎之战:解放海南岛的最后一战

日军投降后,北黎日军司令部由国民党军队接收,是一个重要军事据点。北黎之战,是解放海南岛最后几场规模战役之一,战况惨烈,是北黎历史上唯一的血战。

1950年4月17日“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战役打响了。五万大军千帆齐发,军民协作碧血琼崖。当年渡海大军分别从临高角、雷公岛、白沙门大举登陆,部分部队从各个地方偷袭。当时也有一支人民解放军在东方市北黎破敌登陆。

国民党曾幻想“海陆空立体防御”,全力保住海南,没想到兵败如山倒,防线很快就溃不成军,想撤退也来不及。当年目睹北黎战役的国民党太和舰军官曾尚智,多年后回忆,仍然惊魂未定:“国军撤离海南的地点很多,但以北犁(黎)最为危急,军政人员最多,本舰及部份支舰乃奉命担负该处之掩护撤离任务。据悉要撤离之军民有四五万人之多,但能征用的商船仅有数千吨的货轮两艘,小型船艇数艘而已,可载容量与所需实相差太远。……其时共军势如破竹,我军担任断后之部队惊惶失措,无法抵挡,敌人大军直迫海岸。兵败如山倒,人潮似排山倒海般涌来码头,状似万蚁奔散,争先恐后,抢攀上船,互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尸积如山,血肉横飞……船满载至已无插针之地,即离码头。但岸上人潮尚多,后有追兵,前无去路……纷纷跳海,港水为之堵塞……”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据我军43军129师政治部《勇士》报记者陈岳起的《北黎、八所之战》(载1950年5月30日《连队生活》)这样写:“一阵激烈的枪炮声震破了黑夜的安静,勇士们摆脱了七天来的饥渴和疲倦,暴风似的冲进小岭”,“敌人驻小岭的一个团部两个营全部被歼灭了。部队马上分成三路向北黎、八所、八所港急进,守在这三处的敌人是薛岳嫡系所谓“能打”的二八六师(其八五七团已在小岭被歼)及九十师一个团,他们是奉了薛岳的指令掩护残敌从海上逃命的。小岭的枪声一响,他们慌了,万想不到解放军会来得这样快,于是一面布置逃跑,一面组织抵抗。”“就这样在猛打猛冲迅速勇敢的六个小时中,北黎、八所、小岭的敌人被歼了,胜利品堆满了八所码头。同时,敌人想在三个小时内破坏八所发电厂和石碌铁矿的阴谋也变成泡影。百多个工人带着欢欣的面孔,从监牢里跑出来和勇士们亲热的握着手。第二天晚上,全港的电灯亮了,并在广播中听到海南岛全部解放的消息,勇士们像忘了前天的激战,跑着唱着,都说:‘海南纪念章保证戴上了!’”。

这次战斗的胜利,宣告了全岛解放。1957年,昌感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大军在北黎、小岭和八所一带与国民党军作战时壮烈牺牲的83名革命烈士,在北黎村西的北黎河南岸高地上建立了一个“解放海南烈士陵墓”。烈士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城市变迁:北黎老街更加寂寥

走进北黎老街,让人感觉仿佛时光倒流,通过这些独特、壮观、富有南洋风格的古建筑,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繁华。“虽历经坎坷,但是20世纪前60年,北黎的繁盛是基本持续的,到了1982年,以‘北黎第一楼’为主要驻地的东方县党校迁出老街,北黎渐渐不能独领风骚了。”据介绍,随着北黎河口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经济重心的转移,新县治八所镇的勃兴,“五大都市”权重全体下滑,随着农村的空心化,越来越多的村民迁出,北黎老街更加寂寥,街道也在逐渐地萎缩。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条老街上的商铺逐渐向外迁移,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纷纷外出闯荡,久而久之,这条老街也不复当年的繁华盛景,并且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在老街居住的人们大都是一些老人,他们舍不得离开,眷恋着自己的家园。

东方 | 没落的“北黎老街”

这条老街,是海南风物多样化的一角,曾经辉煌。它三度作为东方市前身感恩县的县治,但都不长久。近代战乱屡遭厄运,老街死而复生,故事令人叹息。

回望北黎老街,犹如一张因久远而变得十分模糊的黑白胶片,虽然无法辨认当年的浑厚与辉煌,但写在北黎老街上的历史,足以让人回味无穷。如果时光是条悠悠的河,那么老街就是河岸的风景,当时光匆匆流去,老街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固守在那里,神情苍茫,目光迟缓,虽然风光不再,但留给后人的是永远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时刻鞭策和鼓舞着这里的人们继续前行。

今天,北黎老街,又将何去何从...

来源:三亚日报《城市读本》/ 海南东方旅游 图 /天涯社区@多港垌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