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感——再读《摄影构图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是《摄影构图学》第六章“立体感”的总结体会。是这本书的第七篇心得体会。

立体感,感觉非常简单,但是如果读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立体感是最难的。

雕塑在各种艺术种类中可能立体感最强。实际生活中购买汽车以及各种用品,家用电器等等,除了实用性也是在喜欢它的外观,它的外观也是立体感。无论给这些物品加上哪些装饰,你先注意的还是它的立体造型。

立体感首先是和空间相关的,空间我是这样理解的,一种是实心的,只能通过外观观察它的立体感。一种是空心的,既能通过外观看到它的立体感,也能在内部观察出它的立体感。比如在房间内也能观察到立体感。因此要确定立体感和立体物的不同,也就意味着是形状和空间的是不同。

在一个平面上表现立体感,摄影是最佳的方式。还可以这样理解,立体物是既可以有触觉和视觉的体验,而立体感可能只有视觉的体验。

立体感首先要区别立体物,立体物又分空心立体物和实心立体物。实心立体物,我们同时看到了立体感,而空心立体物我们看到了立体感,但是触摸到的仅是空身立体物的外表带来的触觉感。比如我们在房间内可以看到这个房间的立体感,但是摸到的却是墙壁所带来的墙壁的触感,而不是房间的空间带来的立体感。

同时我们还会把形状和立体感混淆。比如我们用纸剪一个圆形,无论这个圆形表面有任何的装饰或不同的表面,它看起来还只是个圆形。而一个圆球通过光线的照射,它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明暗层次,会形成一定的立体感,当然特殊情况下,有的光线也可以使球体感觉起来像一个圆形变成形状。当然这种明暗层次变化是有规律的,而不是随意性的。

同样的就算是一个轮廓比较奇形怪状的物体,只要有有规律的光影变化,也能看出是一个立体感。还要认识到,一些立体感不同的物体也能得出同一个轮廓,同一个形状。对于摄影人来说,既可以通过变换角度使形状相同的内容变成两个不同的立体物,同时也可以把不同的立体物变成同一个形状,拍摄一些有趣的照片。

还要注意使用长焦距镜头容易把立体物变得平面化,使用短焦距镜头容易拍摄出立体感更强的作品。但是也会加深扭曲变形的程度。

了解这些内容以后,首先还是观察,首先观察我们手边的物品。哪些是立体物的立体感,哪些是立体物的触觉感,哪些立体物是通过空间产生了立体感而没有触觉感。然后再到室外去观察,除了在大的物体空间中找空间感立体感,还要在小的物体表面寻找这种空间感,比如树木树皮上面这些感受,除了触觉感受,表面的立体感是由哪些造成的?

本书认为摄影人一般都重视题材的表现。忽略了除了挖掘题材及表现手法,视觉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本质。如果对质感、形状、线条、立体感的感受非常敏锐,就不必去搜寻题材,因为有趣的题材比比皆是。

这一章是最内容即相关又没顺序,即熟悉又容易忽略的一章,仅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明天继续慢慢看。今天就到这里。


立体感——再读《摄影构图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立体感——再读《摄影构图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立体感——再读《摄影构图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立体感——再读《摄影构图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立体感——再读《摄影构图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立体感——再读《摄影构图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照片都是以前拍摄的,有立体感。但都没有想到立体感有这么多的丰富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