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天身價暴漲100億,新三板“麻雀”變科創板“鳳凰”?

作者 | 王玥

編輯 | 繆凌雲

來源 | 首席科創官

科創板開市已經兩週有餘,隨著半年報披露期的到來,已上市科創板公司也陸續交出答卷。

31天身價暴漲100億,新三板“麻雀”變科創板“鳳凰”?

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點擊放大

東方財富choice顯示,在已披露確切半年報數據的20家公司中,有兩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三家公司扣非淨利潤同比減少,其餘全部呈上漲態勢。其中,廣州梅州市首家科創企業嘉元科技(688388.SH)歸母淨利潤漲幅最大,同比增長257.06%;扣非淨利潤漲幅亦高達277.86%,僅次於瀚川智能。

轉板股“麻雀變鳳凰”?研發水平仍然存疑

據嘉元科技在《上市公告書》中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嘉元科技實現營業收入7.61億元,同比增長69.39%;實現歸母淨利潤1.81億元,排在20家公司第一位。

不僅如此,首席科創官注意到,截至2018年8月6日收盤,嘉元科技股價為69.55元/股,市值160.58億元,相較於今年7月5日從新三板“轉板”停牌前夕的26億元暴漲逾6倍,且超過了諾德股份(600110.SH)以及超華科技(002288.SZ)兩位行業老大哥的市值總和——截至8月6日收盤,諾德股份報收於4.54元/股,市值52.22億元;超華科技報收於4.32元/股,市值40.25億元。

有意思的是,營收、淨利暴增的嘉元科技,卻以3.32%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墊底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31天身價暴漲100億,新三板“麻雀”變科創板“鳳凰”?

來源:嘉元科技招股書

在招股書的“核心技術人員”一列,嘉元科技所列出的“核心員工”僅為3名,分別是技術部部長劉少華,化驗室主任王俊鋒和生箔車間主任王崇華。這3人均是梅雁電解銅箔有限公司(嘉元科技前身)的老員工,其中劉少華還是退休返聘回來的。

從創始人的履歷來看,嘉元科技的實控人兼董事長廖平元此前的“廣東梅縣建設局質監員、國沅建設董事長、總經理”等履歷,與銅箔的關係也不大,都是園林、工程建設這類行業。

跟同行業對比,嘉元科技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三年累計營收比重雖然略高於超華科技及諾德股份,不過在絕對數字也要低上不少。

31天身價暴漲100億,新三板“麻雀”變科創板“鳳凰”?

來源:嘉元科技招股書

且在員工構成上,截至2018年底,嘉元科技776名員工中,技術人員66名,佔比8.51%;諾德股份擁有員工1844名,技術人員305名,佔比16.54%;超華科技擁有員工2068名,技術人員390名,佔比18.85%。

更加重要的是,從具體產品來看,嘉元科技的研究速度也稍顯落後。

行業技術不斷升級迭代,“6μm鋰電銅箔”能撐多久?

電解銅箔作為電子製造行業的功能性關鍵基礎原材料,根據銅箔厚度不同,可以分為極薄銅箔(≤6μm)、超薄銅箔(6-12μm)、薄銅箔(12-18μm)、常規銅箔(18-90μm)和厚銅箔(>70μm)。

在市場佔有率方面,諾德股份在國內動力鋰電銅箔領域的市場佔有率連續七年第一,國內市場佔有率超30%,全球市場佔有率超20%,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銅箔生產供應商。

過去三個財年,諾德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0億元、25.4億元、23.2億元;數倍於嘉元科技的4.19億元、5.66億元、11.53億元。

至於具體產品,目前,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是≤6μm極薄銅箔的研發生產。

例如從產能和產品先進性來看,目前諾德股份共有鋰電銅箔產能4.3萬噸,並且已經能批量生產5μm銅箔,4μm極薄鋰電銅箔並實現了終端試用;相比之下,嘉元科技2018年的鋰電銅箔產能僅為1.5萬噸,而其對雙光5μm極薄銅箔項目和雙光4.5μm極薄銅箔項目的研究直到2019年1月份才被立項。

31天身價暴漲100億,新三板“麻雀”變科創板“鳳凰”?

來源:嘉元科技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作為銅箔生產企業,近幾年為嘉元科技貢獻營收的主要是雙光7-8μm的鋰電銅箔產品,2018年,雙光6μm鋰電銅箔產品收入佔比19.64%,在此之前,該類產品銷售收入幾乎可以不計。

首席科創官同時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31天身價暴漲100億,新三板“麻雀”變科創板“鳳凰”?

來源:嘉元科技招股書


近年來,嘉元科技產品毛利率與諾德股份、超華科技相近,淨利率卻總能夠高出約10個百分點。對此,公司的解釋是公司“客戶穩定”,因此“期間費用佔比較低”。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嘉元科技存在一定的大客戶依賴情況。

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個財年,嘉元科技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分別佔同期營業收入的60.95%、62.77%及 77.17%,比例逐年增加,主要依賴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比亞迪等公司。

諾德股份近三年這一比例不到50%,超華科技不到35%,且這兩家公司同樣是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供應商。

正如前文所述,產品研發並未領先,甚至稍顯落後的嘉元科技,能否一直保持利潤的高速增長,又能否在行業競爭中順利前行,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多次定增緩解資金飢渴,發起人兼二股東拋售股權

嘉元科技似乎也感受到了時間的緊迫。


2016年至2018年,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合計高達4.8億元,主要為購建固定資產及收購金象銅箔公司股權。

截至2018年末,嘉元科技擁有99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84項;而金象銅箔擁有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可以較好地補充嘉元科技實用新型專利。

為了支撐這些投資及其他相關用途,在掛牌新三板期間,嘉元科技曾在一年半之內連續開展過3次定增,分別於2016年3月、2016年11月、2017年9月募得資金4725萬元、5850萬元、1.18億元。

此外,嘉元科技還曾於2014年、2019年進行過兩次動產抵押。其中,2018年1月,公司還將價值2.1億元的股權出質給了工商銀行梅州分行。

首席科創官發現,嘉元科技不斷通過股權、債權手段進行融資的時候,公司發起方之一及原第二大股東梅雁吉祥(600868.SH)卻選擇了出售手中股份。

2017年4月,梅雁吉祥發佈公告稱,擬將持有的嘉元科技3119萬股,按每股5.15元的價格進行轉讓,合計獲得股份轉讓收入約1.6億元,預計投資收益約9800萬元。

是自己缺錢還是另有他因?彼時梅雁吉祥為何清倉嘉元科技股份並不好說,但從目前來看,顯然賣虧了。

你覺得嘉元科技撐得起現在的股價麼?又是否會買這隻股票呢?歡迎在文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