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孩子不講道理怎麼辦?”

這是為人父母最常遇到的教育難題,孩子遇事脾氣倔,不聽說,不聽勸。

你同他好好講道理,他不僅不以為然,甚至道理比你還多,或者只知道哭,什麼都聽不進去。

到頭來,父母為孩子不聽管教,無法溝通而苦惱,孩子嫌父母嘮叨,親子關係陷入僵局。

是孩子有問題,還是父母有問題?都不是!

說到底,就是雙方溝通不到位所致。

那麼怎樣與孩子做到有效溝通呢?

1

學會傾聽,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傾聽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當孩子因為一件事鬧脾氣,或者哭泣時,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勸孩子停止宣洩,相反,我們要讓孩子盡情去把情緒發洩出來。

此時,父母只需要站在一旁,安靜的聽孩子述說緣由,或者只是安靜的等待孩子情緒慢慢平復。

不要著急去打斷孩子,停下你手裡的事情,全神貫注的傾聽便好。

讓孩子感受到你在注意他,你有在認真聽他講話,他是被在意,被肯定的。

等孩子情緒慢慢趨於平穩,溝通的時機才剛剛到來。


2

不吼不叫,心平氣和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是家長能給孩子成長過程中提供的最大養分。

深以為然。

父母在孩子有情緒時,能夠做到不吼不叫,有耐心的和孩子溝通,是尊重與信任孩子的表現。

尊重和信任是溝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和完成。

我們都知道,人在情緒臨界點時,最容易失去理智。

傷人的話語,甚至是肢體動作,都容易發生。

孩子小,如果父母不能做到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非要“刀劍相向”與孩子比劃一場的話,只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根本達不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唯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理性的與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3

先講情,後講愛,再講理

最無效的溝通是一味的和孩子講道理。

任何人在情緒沒有得到緩解的時候,根本就聽不進去任何道理。

孩子也一樣!

當孩子情緒低落,受了委屈時,父母不要著急和孩子擺事實,講道理。

首先要和孩子共情。

只有理解孩子當下的情緒,能夠與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接下來的溝通才更行之有效。

當然,在溝通講理之前,不妨蹲下來先抱抱孩子,理解孩子的同時,給予孩子肢體上的寬慰。

一個溫暖的擁抱,其實能解決很多事情,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能放下緊張的心情,打開心扉與你交流。

等到孩子情緒得以平復,此時講道理,才是最好的時機。


4

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的內心世界其實很單純,日常說出口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能很好的表達其心中所想。

所以,為人父母要學會多留意孩子的行為,多觀察孩子的變化。

與孩子交流時,更多以傾聽為主,等到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再進行交流也不遲。

千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是看待孩子的問題,這樣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世界美好而單純,想事情沒有成年人那麼複雜,通常都是有一說一。

所以,父母平時生活中,不妨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拉近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溝通也就不成問題。

任何時候,尊重與理解都是良好溝通的前提。

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

願所有的父母都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