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最近,來自某平臺答主的入關學表演,突然成為網絡熱詞。這套新興理論的大意,就是判斷自身為明末的滿洲八旗。即將以鐵蹄錚錚之勢,踏破文明世界的萬里河山。隨即便依靠的視覺衝擊力,讓無數當代的精神士大夫們也直呼過癮。一改往日對狼圖騰和辮子戲的破口大罵態度,祭出爭先跪求加入的傳統藝能。好似猶太人升起萬字旗或黑奴加入三K黨一般,讓旁觀者歎為觀止。


然而,現實卻總是異常殘酷。歷代士大夫們所津津樂道的華夷之辨,恰恰源自那些前赴後繼的征服者集團。不僅未能助其戰無不勝,反倒是不斷營造出落後就捱打結局。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1.0版入關學:征服者們的華夷之辨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西周建立 就是一場原始的入關學表演

遠東有史可考的首次大規模入關學事件,就是為後人所傳唱千年的西周滅商。以至於有很多後世評論家,都認定這是一場意義重大的社會變革。但大量的考古學證據卻顯示,這更像是一場不同族群間的征服戰爭。


僅從雙方風俗來看,周人與殷商就存在著諸多不同。前者習慣束髮而穿交領衣,後者的傳統卻是蓄辮和穿貫服飾。西岐歷代君主都禁淫祀,商人卻反其道行而的求助巫鬼。等到周人不斷同周遭部落締結盟約,來自朝歌的狩獵隊還忙於劫掠剩餘人口,以便帶回家去充當成蛋白質來源。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殷商髮型 在今日看來都非常殺馬特

此外,周人還斬釘截鐵的用吐火羅語發音,將自己的起源追述到西域崑崙。絲毫不顧及那裡一貫是中原視角下的化外之地。當武王伐紂取得重大利好,又急忙用輕呂劍割下紂王首級,並嚴格執行了一套祖傳虐屍流程。這個輕呂就與後來的匈奴徑路刀同出一源,到今日還能在土耳其語中化為Kingrak(刀劍)。至於規範的斬首操作,也讓彷彿是內亞巫術的影子。


可就是這群完成1.0版成入關學的典型蠻子,同步搗鼓出最早的華夷之辨體系。只不過和後世民族主義者的理解不同,區分標準更傾向於意識形態,而非單純的血緣出生。但征服者為華-失敗者為夷的價值取向,還是能讓大部分精神士大夫都倍感不爽。好在天道輪迴,凡事都會過猶不及。周天子的理論不僅沒讓自己江山永固,反倒給日益壯大的諸侯以行動口實。無數貴族精英便由於高舉尊王攘夷旗號,集體僕卦在日益殘酷的爭霸沙場。由此產生的權力真空,終將周朝的分封制天下給徹底瓦解。最後來取締天子地位的秦隊,也經常以正統華夏自居,鄙視對位的各路傲嬌蠻夷。只是屁股永遠比嘴老實,催促著自己火速進入函谷關以東。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秦滅六國 就是早期入關學的復刻版本

2.0版入關學:屠龍的南蠻終成巨龍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楚人對於自己的鄉土文化異常鍾愛鍾

相比周天子的遮遮掩掩,楚人就對自己的蠻夷身份是毫不避諱。那些最明顯的區域風貌,連精神士大夫們也不能否定。不過,一度是入關學抵制者的他們,也終將在日後上演更為成功的新版本。


從神話體系來看,楚人不僅好巫鬼,而且想象力非常豐富。經常被教科書欽定為古文必學篇章的《離騷》,就是上古荊楚方言的最著名活化石。然而,單音節的方塊字卻很難表達出全部韻味。這是由於部分上古楚語更接近南亞風格,乃至唐宋兩朝都容易讓外人摸不著頭腦。至於服飾方面,楚式風格也與中原同期的上衣下裳有很大不同,並且更偏好花裡胡哨的配色圖案。髮型更是以常見的歪髻為主,足以讓北方正統的正髻控們強迫症發作。部分人還留起了辮髮,與後來的清朝官方標準十分類似。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包山2號楚墓出土的男辨發俑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楚式服裝(左)也與中原風格有巨大不同

因此,他們不僅長期抵制西周的過度入關,也在秦人的再次模仿後盡全力對抗。哪怕舉國遷徙與血流成河,也要放出亡秦必楚的復仇豪言。直到沛縣的劉邦逆襲成功,還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對家鄉文化的深沉厚愛。例如起義時的斬白蛇舉動,就源楚地的佽飛屠龍傳說。也因為本土文化崇尚赤色,所以要在宣佈出兵後升起赤旗。最後連楚制的短衣也後來居上,鳩佔鵲巢的成為了後世漢服鼻祖。整個過程無疑會讓那些可愛的大秦帝國粉們,感到光鮮的臉頰都要微微泛紅。


可惜,命運總愛造化弄人。劉邦的反入關成功,恰恰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二輪入關學開啟。他雖有留出帝國的半壁江山給諸王分封,也繼續保留了剩餘部分的特色秦制。以至於後世繼承者能肆意揮霍,幾乎不受任何層面的阻力衡制。但這段進程然與精神士大夫們的理解有很大差距,因為楚人早就具有許多先進技術和開創性制度。包括紡絲、冶金和漆器,都直接取締了更加落後的先秦舊俗。連作為大一統重要標誌的郡縣制,也出自李斯這類楚地精英。唯有千變萬化的華夷對立,被幾乎完整的傳遞過來,將眾多依附匈奴的先秦遺民都批倒批臭。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入關後的漢朝 立刻與舊制度對立起來

當然,雖遠必誅的架勢也止不住掌握入關學蠻子的活力衰退。但在一切東窗事發之前,漢朝軍隊還是成功的衝入草原、西域、半島和廣袤嶺南。其操作原理也非常符合華夷之辨的內在邏輯。例如將秉持舊式華夏認同的勢力逐個蕩平,給徹底蠻夷的對象以發展壯大空間。由此產生的持續性對抗,也化為鞏固內部凝聚力的重要外因。表面上繼續為敵酋輸出文化自信,實質卻是要不斷輸入蠻族戰士來維繫核心戰力。


於是,原本的一手好牌,逐步被兩頭下注給迅速耗空。撿起入關學的劉氏子孫到最後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必將成為後一輪入關者的踐踏對象。雖然這口大鍋讓盛極而衰的司馬家代為持有,但整體的戰略趨勢卻還是在他們當道時確立。至於精神士大夫的先輩們,也僅僅留下董仲舒的跪舔哲學,並時刻需要與本性暴露的王莽劃清界限。但時代的車輪很快就碾壓過來,迫使他們必須思考下一個棘手問題。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士大夫們的入關學守則 基本在漢朝時期成型

3.0版入關學:精神勝利法的偉大成果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南北朝亂世 讓士大夫們磨練出精神勝利法

隨著西晉崩潰與永嘉之亂的爆發,士大夫群體迎來了自身敘事體系中的首個黑暗時代。然而,一度朝不保夕的他們不曾料到,許多千年後的精神繼承者,還要精神分裂般的讚美李唐王朝。但考慮到李氏的發家歷程,就是鮮卑騎兵的掌握入關學課程,這樣的結局就不會讓看客覺得多麼意外。只是新進征服者的自發豪氣,還是不斷在意識層面摧殘他們的精神認知。


在整個隋唐階段,胡風盛行都是上流社會的直觀象徵。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愜意生活,往往屬於那些穿戴圓領袍、幞頭、襦裙和帷帽的胡服人士。異域風情濃厚的馬球和雙陸棋,也是貴胄們消磨時光的重要文體項目。還有伴隨龜茲樂偏偏起舞的西域胡姬,足以讓觀眾們不再樂於欣賞漢魏時期的單調錶演。至於為士大夫們提供出路的科舉制,原型也為十六國階段的胡人君主石勒所創。為長治久安而流血的邊關士卒,更有著豐富的突厥、粟特、吐火羅、斯基泰、契丹或高句麗來源。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唐朝的胡風盛行 一度讓士大夫們痛心疾首

因此,像六祖惠能、朱熹之類的士大夫先賢,就對李唐的鮮卑成份是毫不留情。甚至以舊式的華夷之辨態度,將隋唐從正統隊伍中剔除。加上廣大淪為二等人的南朝遺民吆喝,共同將早已覆亡的東晉-南朝視為絕對正典。


然而,這種抵制與時俱進的態度,終究難以在現實面前持久。其中的集大成者是北朝大儒王通,就從孔孟學說中提煉出禮教超越血統真理,立刻填補了北朝-隋唐系列的法統空白。他還培養了一批鑄造貞觀之治的人才班底,讓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和李靖都成為門下弟子。最後熬到士大夫話語權回升的北宋,得出南北法統均源於兩漢的終極定論。至此,士大夫再次成為這波入關學教程的勝利者。依靠兜售前人所從未擁有的權力,繼續為新一輪征服者們粉飾出太平盛世。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精神勝利法終究成為李唐正統性的輿論背書

可悲的是,現實政治往往是戳破入關學幻覺的最佳良藥。例如將大唐從盛世擊落的著名番將安祿山,就是漢化程度極深的移民後代。他的許多主力軍也源自河北本地,早已和真正的蠻夷沒有多少聯繫。而李氏君主的討逆大軍,則直接請來了回鶻、于闐、龜茲等純種客軍,乃至與時俱進的引進過穆斯林士兵。倘若有士大夫同時與雙方坐而論道,恐怕會在叛軍一邊更能收穫更多共鳴。所以,安史集團的入關失敗,卻是在為晚唐的新一輪入關者開啟綠燈。


但這並不能阻止士大夫們繼續發揮精神勝利法,將自己的卑微訴求轉化為歷史真相。他們利用晚唐與北宋君主的權力戒心,在輿論場上製造出對胡風追逐的反攻倒算假象。結果當然不會是各階層全面反轉,而僅僅將舶來品重新定義為悠久傳統。只是其操作手法,比後世的麥當勞變金拱門來的更加隱秘。畢竟,士大夫們的華夷之辨倫理,更多隻是出於自己無法被胡風沐及的酸楚心理。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安史之亂也沒有扭轉唐軍對番兵番將的依賴

4.0版入關學:四大蠻子的抄答案水平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宋朝的羸弱 在某些方面符合華夷之辨預期

基於長期的迷戀入關學傳統,士大夫們的理想國在北宋初有小成。然而,淪為積貧積弱的必然結果,還是不斷向周遭的蠻族拋撒橄欖枝。在遼國和西夏這樣的謹小慎微者後,就是野心勃勃的女真與蒙古強權。這些新人對待士大夫與入關學的態度,就幾乎成為其固有實力強弱的對照反比。


例如實力最弱的西夏,到北宋中期才在西北嶄露頭角。但始終要提防東面的契丹、北方的突厥化草原、西面的穆斯林汗國與邊陲山區的吐蕃殘部。因此,就只能大量擄掠人口為奴,並請來士大夫們為自己發明全新文字。結果,這種複雜程度遠超漢文的變異方塊字,在與周遭所有文化的對沖中都無法獲得優勢。自己也始終被宋軍定性為重點目標,無時無刻不需要準備全民戰爭。等到中央強權遭蒙古毀滅,四散而逃的流民就迅速忘卻了原有字體。以至於後來的士大夫們,都懶得將其作為入關學的勝利標本。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西夏就因為不夠強大 不符合入關學的標本意義

再看實力較強的遼國,早在北宋立國之處就在戰略上具有主動。但始終對徹底南下沒有興趣,意在維持自己的多邊格局,並經常對北宋或西夏之間的冒頭者進行敲打。因此,儘管契丹文字也以方塊字為模板,卻明顯比西夏的趕工貨要成熟許多。避免因太過複雜,而讓學習者很難順利掌握。


相應的,士大夫群體也僅能在隸屬幽州的南京保持影響,且話語權是永遠在軍功貴族之下。後者往往需要學習多種語言文字,以便順利的同草原-西域盟邦交流,或直接與北宋方面完成接洽。因此,士大夫也很少將遼國視為入關學案例,卻又不得不經常違心的吹捧其強大。但終究洗不掉被女真屢屢擊敗的契丹,到最後都能勝過北上宋軍的千古臭事。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遼國對中原的敬而遠之 也不符合入關學流程

至於暴發戶屬性明顯的金國,在入關學方面又體現的極其矛盾。從表面上看,他們的入關程度大大勝於遼國,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為士大夫文化所徹底攻陷。在模稜兩可的中間階段,他們還嘗試過保留契丹文字,並不定期的對草原和江南保持軍事壓力。


但到行為作風完全士大夫化的金章宗上位,以上遺風就慘遭拋棄。整個蠻族帝國也以最快速度,演化為前朝北宋的異姓變種。逼的後代在蒙古大軍大南下時,寄出有違士大夫理念的封建九公措施。最後也只能遷都汴梁,打一場堪比先祖入關時開封保衛戰。這樣的反覆無常,自然不能為精神勝利法的使用者所容忍。大量成體系的暴行控訴記錄,可以看做士大夫群體的最真實態度。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女真過於沉迷入關學 反遭士大夫所唾棄

當然,讓士大夫們最為不爽的入關征服者,還是蒙古這種連方塊字都看不上的超級蠻子。不僅沒有以漢文為本族語言裁體,甚至連請儒生改造發明的意願都完全沒有。於是,源自突厥的回鶻文被選取上位,成為後世蒙古族的文化認同源泉。接著,大量不識禮儀教化的軍頭上位,受封大汗麾下的地方世候。這又讓習慣發明自己是入關勝利者的士大夫,感到社會地位遭到衝擊。於是,就以各種內鬥進行抗議。先是扳倒了善於理財的回回宰相阿合馬,接著再用無準備金紙幣和大運河工程回饋可汗。終於靠著黑死病爆發助攻,將元朝的壽命壓縮至百年以內。


不過,這輪操作還是對入關式精神勝利法造成負面影響。畢竟,驅逐韃虜的旗幟與入關學天然不符。因此,被運用千年的理論基調,開始與同樣重要的華夷之辨有了裂痕。當事人自己不會覺察異樣,但後來者卻必須沿著邏輯運行下去。由此產生的再度精神分裂,也為明清兩朝的士大夫精氣神給框定了格局。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見多識廣的蒙古帝國 就是對入關學理想的最佳打臉

5.0版入關學:明清易代後的傳統迴歸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入關學與華夷之辨 在明朝被迫割裂開來

在百業凋敝的大明朝,士大夫們的入關學也難有市場。一方面是皇帝要求在各地嚴防死守,其次就是技術與武力的迅速退化,讓任何嘗試都容易釀成慘劇。僅到王朝中前期的15世紀,就有入關越南和草原的兩次試點。結果不是吐出全部征服成果,就是連天子本人都要被強制拉去北狩。這人處於依附狀態的他們,只能深陷華夷之辨的半條命中,本能的期待下一場風暴降臨。


最終到17世紀,滿洲清軍與中原李闖的交相輝映,給沉睡已久的理論冒險家們以重大利好。部分人由於各自的難言之因,被迫成為清廷的初代漢臣。隨即就大張旗鼓的勸說天聰汗入關,全面抄底明朝的殘山剩水。但直到攝政王多爾袞點頭,才終於不必在每次大規模出動後,再搬運戰利品返回滿洲。另一些人也出於相似因素,如釋重負的成為農民軍集團的理論總設計師。只要局面允許其有的放矢,便不斷鼓動闖王四處入關。在自身基礎還很薄弱的情況下,首先向西衝入關中,又馬不停蹄的轉向居庸關以南。結果必然是過度拉長戰線,在一片石大戰的潰敗後就難以保住任何成果。也替投靠滿洲的前一批人,釋放自己親手趕製的爆竹。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明清易代的亂局 讓三種入關學流派有了集中交流機會

但更多的士大夫成員,還比不過以上兩者的敢想敢當。一溜煙躲到南京城裡的他們,很快將希望寄託於入關的清軍力量。以便自己有精力收買人心,將站在同一片朝堂上的政敵清除乾淨。結果,發現攝政王的入關熱情已勢不可擋,便一槍不發的帶頭跪下。雖有錢謙益的水太冷笑話,但終究是要確保自己能重新撿起精神勝利大法。對於早已分割出去的華夷之辨,也就只能暫時雪藏。稍後才搬出來進行反向操作,成為清朝文字獄盛行的重要抓手。


不過,清朝統治者在享受完入關學的吹捧紅利後,也勢必在衰微時再遭遇華夷之辨的理論反噬。當更為強大的西洋軍艦,開始頻頻擊敗帝國的精英部隊,嗅到時局變動的士大夫們就立刻開始了新一輪醞釀。以至於在1900年的北京,居然有不少儒生跑去迎接聯軍統帥瓦德西。將這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陸軍將領,想象為逐走清廷的新朝太祖。連遠在內地州縣的父母官,也斷然拒絕老佛爺的開門命令。只因判斷來者是“前朝餘孽”,不能讓自己在新朝遭受責難。但變裝出逃的西太后也不冤枉,當她下令對一切外人開戰時,何嘗不是以華夷之辨理論在為自己背書?!

入關學史話:征服者的理論依據 如何被投降派所津津樂道

瓦德西在進入北京時 曾受到士大夫們的歡迎

雖然晚清在庚子年後還堅持了一段時間,但士大夫已為其完成了蓋棺定論等身後之事。曾被包庇數百年的蠻夷定位,終在蒼天有眼下遭到曝光。不少接觸西學的新派知識分子,或許覺得老稱呼已不合時宜,轉而包裝出更為親民的“落後就要捱打”。堂堂滿清就在暮年,被這一傳統藝能搞的措手不及。乃至再過百年的網民,大都不清楚其入關時曾擁有這片大陸上最好的火炮。但精神士大夫們已達成欽定共識,哪怕犧牲前明的偉岸形象,也必須將滿洲征服者拉低為茹毛飲血的石器部落。


時至今日,一個6.0版本的入關學理論又在呼之欲出。雖然其最終形態尚未定型,但結局必定不會讓知曉歷史者感到意外。畢竟,士大夫與他們的精神繼承者,從來不必在變局中真的做些什麼。只需要在事實定調後,竭盡所能的施展精神勝利法即可。雖然他們的全套理論,永遠比不上草原鐵騎、回回投石機和西洋大炮重要,卻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給所有人都製造信息迷霧。後人若不能撥開這層噁心的面紗,就只能繼續在無限的輪迴中化為泥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