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七天》評論:譚醫生,你大膽地往前走!

華輿訊 據加拿大七天報道,最近,加拿大最著名的傑出華裔,加拿大首席衛生官譚詠詩醫生(Dr. Theresa Tam)成了輿論的焦點。繼阿省省長傑森·康尼(Jason Kenney)批評她對疫情沒有及早做出反應,對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及治療藥物的審核緩慢之後,又有網站發起了請願簽名要求聯邦政府炒她魷魚。


譚詠詩醫生出生於香港,在英國和加拿大接受教育,她是免疫和傳染病控制方面的專家,曾發表數十篇這個領域的研究論文,在2003年加拿大抗擊非典(SARS)疫情的鬥爭中嶄露頭角。非典疫情過後,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大規模傳染病,2004年加拿大政府成立了隸屬於衛生部(Health Canada)的加拿大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2017年6月26日,譚詠詩成為該組織的第三任掌門人——首席衛生官。

作為首席衛生官,譚詠詩女士究竟有沒有失職?客觀地講,前期她對疫情的輕描淡寫,特別是她一開始反對帶口罩的立場,確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有媒體為她開列了五宗罪:一是她對新冠疫情缺乏應有警惕;二是由於譚詠詩及政府的輕視,加拿大邊境防疫及隔離措施形同虛設;三是加拿大沒有為儲存醫療物資提前做準備;四是對老人院長期護理缺乏應有指引;五是反對民眾戴口罩。

讓我們先看看首席衛生官的職責:

· 向衛生部長和加拿大公共衛生署提供諮詢,並在適當的情況下與其他聯邦部門和機構,省、地區政府,國際社會,衛生從業人員和加拿大人就公共衛生問題進行合作;

· 向衛生部長提交有關加拿大公共衛生的年度報告;

· 領導公共衛生署;

· 在國家公共衛生事務和公民參與公共衛生方面發揮領導和宣傳作用;

· 對執行國家有關的衛生法規負責(例如《檢疫法》,《衛生署法》,《加拿大公共衛生署法》和《人類病原體和毒素法》);

· 擔任聯邦政府在公共衛生問題上的發言人,尤其是在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

這最後一條正是她疫情爆發以來每天履行面對媒體和公眾的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

概括來講,作為首席衛生官就是要在法律法規框架下,與聯邦政府其它部門及地方政府協作應對公共衛生問題,是個諮詢、顧問性質的專業職位。由此可見,所謂的五宗罪,至少有三條(邊境防疫、物資儲備、老人院護理)是硬安在她頭上的罪名。尤其是老人院長期護理的缺失問題由來已久,就連聯邦和出現護理危機的魁省和安省政府也不得不承認,怎麼能把責任都推給她?

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有個過程,可老百姓可不管這一套,把保持社交距離失去的自由,甚至失去工作收入減少的焦慮不安,找個情緒出口,找個替罪羊,是一部分人的心理。政府的補貼、採取的各種措施,有些人永遠也不能滿足。

反對黨的質疑明顯有黨爭的因素,但更應該警惕的是種族主義抬頭。詭異的是,保守黨黨魁候選人、國會議員德里克·斯隆(Derek Sloan)不但要求特魯多總理解僱譚醫生,而且指責她究竟是為加拿大工作還是為中國工作,順便把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中國也捎帶上,真是豈有此理!懷疑譚醫生為中國工作,無非是因為她的亞裔面孔、香港身份,問這種問題的人想撇開種族主義思維恐怕也難。

當然,民眾對首席衛生官工作表現的爭議和質疑是民眾的權利,但不能不憂心民眾的分裂。譬如有人以那個請願網有種族歧視背景為由,又搞了個支持她的簽名活動。網絡上的嘴仗不斷,族裔撕裂,是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病毒。

在4月2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就反亞裔暴力行為和保守黨議員要求解僱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總理特魯多明旗幟鮮明的回懟說:“我們的國家不容忍任何種族主義。”

加拿大《七天》評論:譚醫生,你大膽地往前走!

口罩還是要戴的。三種情況圖解:病毒攜帶者不戴口罩,健康接觸者即使戴口罩,感染率仍高達70%;病毒攜帶者戴口罩,健康接觸者不戴口罩,感染率下降到5%;病毒攜帶者和健康接觸者都戴口罩,感染率只有1.5%。

曾任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長的邁克·萊維特(Mike Leavitt)說過:“你在流行病爆發前所說的一切,似乎都是危言聳聽。疫情開始之後,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不夠的。”這句話,也許最能表達譚醫生目前的心情。

成為公眾人物,每天面對鏡頭,加上民眾的質疑,壓力山大。譚醫生24日一如既往地出席了新聞發佈會,表情坦然。

譚醫生,你大膽地往前走!(原標題:譚醫生,你大膽地往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