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在抖音上看到一則短視頻。

哥哥正在搭托馬斯火車軌道,妹妹跑了過來,突然走進軌道里,一屁股坐了下去。

這一下,把大部分軌道都坐在屁股底下。

妹妹,洋洋得意;哥哥,火冒三丈。

哥哥大喊:“起開!起開!”妹妹卻執意要坐在這兒……

倆人僵持不下,“媽媽,妹妹把我的軌道弄壞了。”哥哥的嗓門越來越大。

"媽媽,哥哥不讓我玩他的玩具!”妹妹也搬救兵了。

一場“手足之戰”開始了。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多二胎家庭都非常熟悉,只要家裡有兩個孩子,爭吵就不可避免,要麼搶玩具,要麼搶零食,經常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這時候是爸媽最頭痛的時候,選擇袖手旁觀,讓孩子自己解決?還是充當“裁判”,幫他們停息戰火?

不管選擇哪種方式,只要是孩子之間產生衝突,孩子的父母都會覺得非常無力,因為如果兩個孩子年齡相差不大,任何一件小事情都可以讓他們吵來吵去,一直都會有新的衝突產生;如果年齡差別很大,有時候又會有一些以大欺小的問題,衝突裡會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所以,無論怎樣處理,都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手足之間的衝突問題。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究竟該怎樣面對手足之間的衝突呢?在選擇怎樣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衝突是怎麼產生的。

01手足之間為什麼會產生衝突

美國心理學家、暢銷書《和平父母,快樂兄妹》作者勞拉·馬卡姆博士(Dr.Laura Markham)通過手足之間的互動研究發現,年齡越小的孩子,越不能控制自己的衝動或者發展出同理心,就會越容易看到他人和自己的個性差異,從而造成爭吵的局面。

因此,手足之間的衝突,通常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孩子之間爭奪父母的愛和關注。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將手足相爭形象地比喻為競爭蓄杯的機會。每個人尤其是孩子,身體裡都有一個杯子,需要被愛、關注、照顧和理解來蓄滿。

他認為,絕大多數的手足衝突都可以被視為企圖從別人的杯子裡偷來東西,來蓄滿自己的杯子。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是圍著父母轉,大人的一舉一動和回應對他們來說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一旦有另外一個人搶走了父母的注意力、時間和關注,基於每個孩子都想要擁有更完整更呵護的感覺跟需求,衝突就會發生。

簡單來說,爸爸媽媽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父母的愛和關注就完全屬於自己。

家裡有兩個孩子或者兩個孩子以上的時候,父母的關注就會被分走一半或者更多,特別是小寶剛出生時,父母的注意力會不由自主地多分一些給小寶。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在父母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每個孩子又都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兩個孩子都在尋求被關注的時候,這樣的一個衝突是必然會在家中出現的。

2、孩子之間的溝通,沒有達成共識。

發生衝突的原因不僅僅是兩個孩子在爭奪父母的關注,有時也是孩子之間遇到問題自己在嘗試進行溝通,達不成共識的結果。

孩子雖然在同一個家庭長大,但是他們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所以很多時候可能一個孩子攻擊性比較強,另一個孩子情緒反應比較大,一旦大寶拿了小寶的東西,而沒有經過小寶的允許,小寶就會哭鬧,或者小寶試圖介入大寶的世界,大寶不帶小寶一起玩,一旦爭執不下,孩子就會向父母告狀,兩個孩子就吵起來了。

孩子們之間的溝通,沒有達成共識,就會產生衝突。孩子之間的衝突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爸媽精力有限,又沒有辦法保證絕對公平,而每個孩子都想要爭取爸爸媽媽的全部關注,勢必會引起衝突;孩子之間溝通時,沒有辦法像成人一樣準確地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所以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相信很多父母都因為孩子之間的衝突煩惱過,除了他們之間的吵鬧會影響心情,而且還會擔心孩子因為衝突影響兄弟姐妹的感情,所以,在孩子產生衝突時,都會選擇第一時間去介入,幫孩子擺平衝突。但是,孩子一發生衝突,父母就進行制止,也並不是正確的方法,因為,衝突有時也是一件好事。

02孩子之間的衝突,是學會自我表達的必經之路

兒童早期教育學者特維克·史密斯認為:“只有捲入爭端,孩子才能學習如何解決爭端;只有先被大家排斥,孩子才能學會如何加入集體遊戲;只有當玩伴中有意見不同者,甚至有恃強凌弱者時,孩子才能拓寬人際交往策略;只有在遊戲中遭到拒絕,孩子才能學會如何讓自己更有說服力。成人如果過早干預,這些學習的機會就喪失了。”

讓孩子產生衝突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立場不同,在問題的解決上沒有達成共識。所以,孩子之間進行爭辯,都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而進行的自我表達,這是每個人都有的需求。

在衝突的過程中,當孩子發現以往的解決方式行不通時,會在下一次解決問題時,換另外一種方法,甚至想出更多的有效的處理衝突的方式,找到屬於自己的解決辦法。

這種爭端也讓孩子在遇到不同意見時,學會思考,試著尋找解決方法,不管這個方法本身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最基本的原則是孩子沒有被動地接受對方的安排,並且在想方設法為自己的需求找出解決的方法,這個過程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當兩個孩子都在為爭取自己的利益進行溝通時,在表達和協調的時候,其實他們也會學會了什麼是妥協,什麼是合作,什麼是放棄。也就是說,我要放棄一部分權利才能達到我的目的。

在這整個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之間的衝突都是在做這些事情,我要能夠為自己爭取,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尋求解決的方法,為了要達到我最大的利益,我要學習怎麼放棄跟妥協,這些事情就是我們每個人要學會的團隊協作能力,孩子之間的衝突最大的好處,他們在無形中鍛鍊了這些能力,所以,衝突,有時候是一件好事。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03“賽局教養法”運用在手足衝突中,有哪些好處?

賽局,這一概念起源於數學領域,主要研究人們如何進行博弈、互動、談判,參與博弈的雙方通過思考引用策略使自己的利益達到最大化,其核心理念是公平和雙贏。這一方法也被廣泛運用到經濟學、商業談判等領域,後來,父母們發現也可以將賽局理論的一些技巧和方法,運用到日常和孩子的互動上,解決孩子跟父母爭取自己的利益以及手足之間產生的衝突問題,因此,被稱為“賽局教養法”。

  • 可以讓父母心平氣和地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衝突

《賽局教養法》作者鮑爾.雷伯恩認為父母可以先制定一套以公平為考量的規則讓孩子來遵守,這些規則能夠根據不同情境以及孩子年齡程度進行調整。

孩子之間產生衝突,父母認為小寶年齡小,在衝突中處於劣勢,存在以大欺小的情況,所以,不管事情發生的原因,直接責罵或者處罰大寶。那個總被要求妥協和退讓的孩子,會逐漸把感情上的受的傷害存儲到記憶裡,造成心理創傷。

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引用“賽局教養法”的觀念進行思考,本著公平的原則處理衝突,以身作則,為孩子處理一個公平處事的榜樣。

當大寶處事公平時,給予肯定和欣賞,並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思考什麼是公平,以免父母偏向一方,給孩子造成委屈和怨恨的感受,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離。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 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人合作、溝通

遇到衝突,有的父母會很快介入,除了處罰以外會直接給出解決方法,幫孩子調停,或者是直接教他們怎麼去做事情,這時父母的強行介入,會直接干預或者是剝奪了孩子們自己去溝通和協調的機會,讓孩子學會被動接受,失去了主動思考和鍛鍊自主能力的空間。

所以,父母運用賽局理論,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思考和談論,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瞭解對方的出發點和需求,通過協商、妥協、爭取、合作等步驟,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合作和溝通。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04利用“賽局教養法”巧妙處理衝突,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賽局教養法”的關鍵是公平和雙贏,簡單來說,在處理孩子的衝突的時候,父母要遵循公平的原則,本著讓兩個孩子達到雙贏的目的來解決問題,運用“3不要3要”原則,巧妙地化解衝突,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與合作,達到雙贏的結果。

1、不要以“年齡”為原則,要以“事實”為基礎。

在處理衝突時不要以年齡做判斷,讓大寶讓著小寶,從道德上勸說孩子,大寶不一定要讓著小寶,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權利,以年齡作為判斷標準沒有孩子能夠接受,只會增加大寶心裡的委屈,積壓太多委屈之後,就會變成兄弟姐妹之間的怨恨或者反感,所以處理衝突的大原則就是不準動手打架,等孩子情緒穩定之後,瞭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然後再做決定。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2、不要問“為什麼”,要問“做了什麼”。

我們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時,經常會問“為什麼”,以為通過孩子的複述就可以弄清事情的原委,其實當我們問“為什麼”時,在衝突正發生的情況下,孩子基本是說不清楚的,因為人在情緒激動時,思維就會混亂,而且每個人都爭著為自己辯解,也有可能會出現撒謊或者兩個人說的不一致的情況,所以,很有可能會再引發衝突。

當我們問“做了什麼”時,例如,你先做了什麼,然後你又做了什麼,這是回到事實的層面,兩個孩子在事實的基礎上說自己做了什麼,從兩個人說的內容裡就可以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清楚,就會讓事情的真相水落石出。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3、不要處罰“衝突”,要處罰衝突中的“不當語言和行為”。

問“做了什麼”就是讓他們反思自己剛才在行為或言語上做錯了什麼,問完做什麼之後,發生衝突的原因已經瞭解清楚了,接下來的處罰就有了一個基礎,所以這個時候可以給孩子說出處罰的原因,是因為你們在衝突中做的事情,衝突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剛剛對他說了髒話或者動手打人了,因為我說過不能說髒話,不能動手打人,既然你違反了規則,就要接受處罰,處罰之前把一定要把原因說清楚。

讓孩子明白,有衝突不是件壞事,關鍵是要怎麼去面對,去解決。

等孩子情緒穩定之後,讓他們繼續去解決問題,沒有協調出結果之前,兩個人都別去用這些東西或者是別玩這個玩具,這樣可以促使孩子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鍛鍊自己的能力。

當孩子協調出方法時,我們要問一下他們是怎麼協調出來的,如果存在不公平的情況,這種協調的方法我們也不能接受。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有些時候,甚至不需要介入,父母只需做一個旁觀者。

舉個例子:

在抖音上很火的東北小兄弟倆王建博王奕博,倆人經常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起衝突,但是他們的爸媽很少介入,因為孩子經常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解決。

一次,哥哥王建博的餃子吃完了,想讓弟弟分給他一個,但是弟弟堅持不給,哥哥剛開始用“哄”的方式問弟弟要。

“能分享哥哥一個餃子嗎?”

“不行,你自己的都吃完了。”弟弟很堅決地說。

“哥沒了,就要一個,給哥哥一個小餃子。”哥哥繼續求弟弟。

“不行,不行。”弟弟絲毫不妥協。

“求你了,哥沒吃飽,就給我一個。”

“不行。”弟弟還是堅持不分享。

這時候哥哥換了方法,“不給我,往後誰也不跟你玩了。”開始採取用“陪玩”來交換餃子。

“那好吧。就一個啊!”聽完哥哥的話,為了讓哥哥陪自己玩,弟弟拿出了一個餃子。

在這個過程中,哥倆運用了協調、妥協、放棄的方法,最後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部分。


手足起衝突,公平是關鍵,“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溝通


在處理衝突時,一定要避免孩子之間因為父母不公平的對待或者介入方式,給孩子帶來怨恨的感覺,會影響孩子之間的關係以及親子關係;還要給孩子傳遞處罰的關鍵不是因為衝突,而是他們處理衝突時不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有時,甚至無需介入,孩子們在每次衝突中也能學會跟別人溝通的方法。

我們把握好這些原則,就可以讓孩子之間的衝突自然發生。

結語:

孩子們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他們在一次次衝突中,學會了分辨哪些需要花時間去解決,哪些需要妥協,哪些需要爭取,哪些需要合作,哪些可以預防。

所以,每一次衝突,都是孩子們成長的體驗,讓衝突自然發生吧,因為我們無法阻擋孩子人生路上的難題和衝突,所以,讓他們自己解決,學會溝通,學會合作,相信孩子們能解決衝突,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