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个问题别一概而论,需分情况讨论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就在去年的12月份,爱奇艺的一档综艺节目《奇葩说》,其中一期节目的论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小朋友童话是假的?",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个问题别一概而论,需分情况讨论

在节目公布议题前的模拟情景剧中,扮演女儿角色的小女孩眨着大眼睛满怀期待地问自己的母亲说:"妈妈,我长大以后会像灰姑娘一样,穿着水晶鞋,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吗?"面对女儿天真的提问,母亲的反应却是,皱着眉头一脸的嫌弃,她毫不犹豫地告诉女儿:"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面对妈妈直白讲出的如此残酷的事实,小女孩瞪大了双眼,仿佛受到了暴击,她着急忙慌地又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又一次询问母亲想要知道故事的真假。小女孩的妈妈再一次无情地揭穿了真相,女儿一脸的难过,她带着哭腔地控诉妈妈:"坏妈妈!我讨厌你!我再也不要跟你讲话了。"

在妈妈那儿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之后,小女孩还是不死心,于是她又给自己的爸爸打了个电话,她问道:"爸爸,妈妈告诉我说童话都是假的,我不相信,你说呢?"

……情景剧到这就结束了,引出了"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么一个议题。

相信屏幕前身为家长的你,看到这样的议题也会开始思考自己的答案。大人们总是希望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快乐无忧无虑的世界,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想法当然是没有错的。而童话作为营造美好世界的重要环节,是否要告知孩子童话的真相,这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孩子的心灵美好又脆弱,而家长们都知道世界也从来都不是那么的美好,是要守护孩子美好的童心,还是要让孩子早日认识世界的残酷——这其实是这个议题的关键所在。

孩子们的童话世界

其实很多的家长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面对孩子提出的有关童话的相关问题时,尤其是涉及到童话世界的框架,涉及到童话究竟是不是真的时,说还是不说?要怎样去说?家长们往往会感到非常为难。

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个问题别一概而论,需分情况讨论

一方面,很多家长都希望在孩子年纪尚小的时候,为孩子构建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他们希望童话世界的美好能够给孩子带去幸福。他们也不希望那么快的去打破孩子对童话的美好幻想,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童年时期保持一种天真烂漫的状态。

但另一方面,不少家长也考虑到,孩子总有一天是要长大的,他们终将要接触真实的世界,而现实并不是童话故事,现实世界从来都不只有美好。家长们害怕,若是孩子从小就沉浸在童话的世界当中,等将来某一天,孩子长大了,他突然发现,童话世界是假的,现实并不是童话,并且现实与童话的差别非常巨大。家长们担心孩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于是,他们选择在孩子。相信童话的时,由父母主动行动,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童话是假的。与其让孩子在将来面对巨大的落差,不知所措,不如早日让孩子知道真相,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其实各位家长不必如此紧张,事实上,孩子的童话世界是非常单纯的,它没有家长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一触即溃,更没有家长想象中的那样复杂。时隔经年,家长们已然从当年懵懵懂懂的孩童摇身一变,成为了步入社会多年的所谓大人。大人们习惯在冰冷的社会现实中行走,早已忘却了当年自己身为孩童的悠然时光。各位家长不妨回想一下,在父母不曾告诉"自己童话是假的"的情况下,后来发现童话世界并非真实的你,是否备受打击,并从此不再对童话抱有期望?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孩子的童话世界,是一场注定长大的美好。家长们不妨放松心态,相信时间自有它的安排。

童话形式是假,童话精神是真

在《奇葩说》辩论的最后,正方提出一个双方都认同的观点:童话的形式的假的,但童话传递的精神是真的。童话其实是一种美好的寄托,对年幼的孩子而言,童话故事在孩子的精神世界构筑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个问题别一概而论,需分情况讨论

1.童话让孩子懂得爱与勇气

很多人都看过这样的故事:失去亲人(可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小朋友,非常难过,因为他失去了和亲人的联系,再也见不到对方了,这个时候,总有一个人对他说:"不要难过,爸爸虽然离开了,但其实爸爸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就在天空中,在每一个夜晚的时候,在天上看着你,他会一直陪着你"。小朋友信了,没当他感到孤独或者难过的时候,他就会看看天上的星星,那些星星仿佛又魔力一般,会带给他无尽的爱与勇气。童话是抵御黑暗与困境的武器。

2.童话让孩子相信世间的美好

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个问题别一概而论,需分情况讨论

白雪公主被后妈皇后伤害,猎人放走了她;她在森林里晕倒了,小矮人救了她;她不小心吃了皇后的毒苹果陷入昏迷,白马王子爱的一吻让她苏醒过来……最后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这样的画面总是让人不由得感到心头一阵暖意,童话故事让孩子相信美好,也让孩子愿意付诸行动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3.童话让孩子追求真善美

作家周国平曾说:"一个相信童话故事的孩子,即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而拒绝冷酷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渐渐地都会意识到童话并不是真的,但童话所传递的精神却会一直影响孩子,童话故事所蕴含的富有哲理的思想内核,让孩子意识到世界的真善美,也影响着孩子让孩子希望追求真善美。

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家长可以分阶段解决

1.三岁以前,家长不要主动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

三岁以前的孩子年纪太小,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这样的阶段,家长如果给孩子戳破真相,孩子将无法消化这样的"噩耗",只会徒增孩子的困扰。大人们都知道童话不是真的,比起戳破真相,家长更需要做的是给孩子自己经历和体验童话的机会,帮助孩子理解童话中蕴含的哲理,感受真善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个问题别一概而论,需分情况讨论

2.三岁以后,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学会区分幻想和现实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一般在三岁以后,孩子开始学会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童话进行分析。就像小时候大家都会认为对着流星许愿能实现愿望,但在学习了科学知识后,就会对这个说法产生质疑,三岁以后的孩子也已经初步具备了区分幻想和现实的能力,家长们要通过逻辑的表述,肯定孩子的思考,让孩子意识到童话故事的内容是虚构的。

3.告诉孩子童话精神所在,向理想阶段进行过度

揭开了童话的神秘面纱后,为了缓解孩子受到的冲击,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要让孩子意识到,童话虽然是假的,但童话的精神内核是宝贵的,这也是"童话"这一事物存在的意义所在,要从童话中得到学习,变成一个拥有爱与勇气,追求真善美的人。

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个问题别一概而论,需分情况讨论

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答案是该,但要分情况看时间讨论。家长做到分阶段行动,在对的时间向孩子说明事实,孩子就不会因为幻想破灭而受到打击,更不会对现实产生排斥。

我是小D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