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用商人讓經濟“復燃”,究竟是漢武帝瘋了,還是一劑良方?

在生活中人們可能會遇到性別,年齡以及學歷等多種歧視,而在古代社會人是真正的被分為了三六九等。

在大多數朝代,文人也就是讀書人的地位較高一點,他們可以通過考試選撥來實現自己的抱負,獲得別人眼中的無上榮耀,而商人大多數時候地位卻比較低

在古人眼中,這些人沒有為國家做多大貢獻,而是通過投機耍滑來獲取利益,是人們在擇業的時候競相避開的一個選擇。但是一些大商人在漢武帝時期卻有不一樣的地位,他們不僅擁有了巨大的財富,而且還得到了不錯的官位。君主這樣做是出於什麼呢?又會給國家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任用商人讓經濟“復燃”,究竟是漢武帝瘋了,還是一劑良方?

一、 商業發展利於社稷


1、填補因戰爭而虧損的國庫

西漢時期的帝王大多數是勤勤懇懇,不僅有能力而且為國家做了不少實事。至漢武帝時期,國家整體處於比較平和的狀態,經過前面多年的休養生息,國家的實力也逐漸增厚,老百姓的日子也較為穩定。但是後來邊境屢屢出現問題,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漢選擇不斷出征

當時君主身邊有才華和能力出眾的將軍,在他們的領導下,西漢西北和南邊的領土問題日漸得到解決。不過經過多年的“折騰”,看似強大的國家,實則面臨著虧虛。君王是一個有遠大追求的人,他不僅想讓國家外表強大,更想讓國內更加富裕。但是僅靠當時的社會狀況,經濟很難起死回生,這時他遇到了能幹的商人,給國家帶來了新的轉機

任用商人讓經濟“復燃”,究竟是漢武帝瘋了,還是一劑良方?

2、強化君主對市井經濟的控制

“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官為吏”,這是古代一直踐行的選官標準。商人不受重用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西漢時此種情況有了好轉,社會對此的約束力較低,越來越多的商人在商場上賺取了足夠的金錢後,想到仕途中展示自己,同時也是為了給家族增添榮譽。桑弘羊等人願意到帝王跟前進諫自己的想法。

這些商人提出可以官府控制市場中的生活必需品,比如鐵製品,食用鹽以及飲用酒等。當他們牢牢掌握這些物資的時候,大量的錢財就會主動流入到國家的財庫中。他們的想法和其他官員相比,讓人眼前一亮,而當它被實施的時候,立馬就有了不錯的成效。君主自然十分高興,認為他們完全有資格來在此方面出任官員,替國家管理

國家的富裕程度人們是肉眼可見的,天下的大部分財富向這個方向流動。“都內充殷,取贍郊野”

這就是當時對國家富裕景象的描述。庫房裡面的錢關不住想流出來,多餘的糧食已經發黴了也用不上。不管是誇張還是事實,充分表明國家在實施這樣的舉措之後,財力上面確實有比較大的變化。而這完全得益於商人另闢蹊徑的點子。

從此商人在官場上更加常見,他們有的得到了極大的重用,官職甚至超過其他讀聖賢書長大的人。他們也經常出現在能臣和帝王的身邊,眾多國家大事都有他們的參與。這種出身的官員,不僅在民間擁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豐厚家產,在仕途也有不錯的成就

任用商人讓經濟“復燃”,究竟是漢武帝瘋了,還是一劑良方?

二.富裕社會下暗藏威脅


1、官員大多有錢無才

在古代,做官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有才有學識可能只是成功的一半,另外一種是蔭官,老祖宗為子孫們鋪墊了一輩子。不管是哪一種對大多數人來講都不是易事,對商人來說更是難以攀登。但是在漢武帝時,他們卻可以比普通人更加順利地得到官職

這些商人往往願意傾盡家裡的積蓄來謀得一份差事,只要上繳足夠數額的錢財就可以上任了,而選擇這樣做的人非常多。一方面,這可以變相地為國家帶來更多的財富,另一方面為了繼續“撈錢”,國家需要設置出更多的差事和職位讓這些人願意買單。這時大量前所未聞的官職名稱出現,讓人瞠目結舌。

“入財者得補郎,郎選衰矣”,當時各種以郎結尾的名詞出現,它們可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官職,但是也有著一丁點的權利,至少比普通老百姓更有地位。當時一塊小小的田,一個小小的馬棚可能分別被不同的官管理,而且他們只需要管理一樣東西。有職位就需要發工資,大量的職位對國家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

任用商人讓經濟“復燃”,究竟是漢武帝瘋了,還是一劑良方?

2、官員大都重利輕民

很多商人在花了大價錢得到官位以後,他們想利用自己的職位來獲取更多的利益,由於從前過慣了牟利的日子,所以很多人不會把造福老百姓做為自己的目的。他們貪婪的面目逐漸展現出來。由於以商出身的官員掌握著重要的生活物資,所以他們對這些商品設置了很高的價位。老百姓叫苦不迭,但是沒有辦法只能為此買單

這些大大小小的商人,家裡的富裕程度不一樣,他們依據自己的財力得到大小不同的官職,但是腐敗的風氣卻不分大小。當時帝王身邊有非常受重視的人,他就是這樣的出身。雖然很受重視,身在高位,監督他的人有很多,但是他依然不懼怕這些,做著和其他商人相同的事情。

由於大量的官員不作為,反而想以此謀利,長期下去,弊端展現在漢武帝面前。看似繁榮的景象,內部結構卻十分複雜,利益鏈涉及的也更多。為了解決新問題,君主又需要想辦法來彌補。否則,日益不良的作風會侵蝕掉近百年間鑄成的城牆。

任用商人讓經濟“復燃”,究竟是漢武帝瘋了,還是一劑良方?

三、弊端愈顯催君主變革


1、傳統儒學讀書者再被重用

以商出身的官員不是漢武帝想象的樣子,反而又給國家帶來了新的麻煩。這時人們更加認識到儒家教育的重要性,

從這個教育系統走出來的弟子更能擔當起大任。後來漢武帝在選撥官員的時候,頗為謹慎,他更加看重人的品行和學識,而不是滿口利益至上的人。

儒者的地位在這個時期固然很高,且得到大家的尊重。太學在此時變得多了起來。弟子們在這裡接受當時最為先進且受人敬仰的思想教育。它為國家後期的人才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僅對治國理念有深遠的影響,對老百姓的思想也有著深刻的薰陶

這種有紮實學問的人才需要培養的週期較長,國家想大量重用,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想要解決眼前的問題,需要足夠的時間。而之前的弊端也在慢慢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在有志之士沒有成為社會棟樑之時,那些腐蝕社會的不利因素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規模

任用商人讓經濟“復燃”,究竟是漢武帝瘋了,還是一劑良方?

2、設置監督官員職位

國家十分擔心當時買官的人後來的表現,天高皇帝遠,如果他們做了違法的事情,按照當時社會科技發展的狀況,管理者是很難知道的。地方上有許多細小瑣碎的職位,國家為了更好地管理這些偏遠地區的官員,就推動了刺史職位的發展

它類似監察員,職責就是到各個地方察看官員的業務能力。或者長期駐紮下來,對本土官們起到督促的作用,讓他們不敢膽大妄為。它在初期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裡面難免有被行賄的人,按照這些商管的生活方式 ,他們是一個重要的賄賂對象。如果監察者跟著一起墮落,那麼它不僅是擺設,反而又增添了人和財

但是整體上來說,這種制度在此時發展的最為完善。這個有著特殊權利的官員雖然有監督的職能,卻不能干涉。另外他的俸祿十分低,不過在職位上有建樹的話,是可以提高待遇的。

這樣的方式十分高明,讓在這個職位上的人能夠做實實在在的事情,而不是隨意應付

任用商人讓經濟“復燃”,究竟是漢武帝瘋了,還是一劑良方?

結語

漢武帝當時面對國家經濟下滑之時,知人善用,利用商人的優點讓經濟死灰復燃,使國家進入全新的階段。人們從中嘗得了甜頭,就任其這樣的“人才”擴充。

但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的精英有一天變為了“禍害”,讓國家重新陷入困局

在後期,漢武帝積極地尋找新的措施來補救社會的不足,但是當時的政策遺留下來的問題已經有了紮根的形勢,想要破解它,實為一件難事,且需要付出長久的時間。這個時期出現的種種問題和矛盾,是社會發展所避免不了的

它的出現和解決辦法給後人留下了豐厚的經驗和教訓,也給學習歷史的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思維空間。以史為鑑,可以更好地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同時可以讓人瞭解到更加多樣的社會。


參考文獻:

《漢書》

《史記》

《鹽鐵論》

《漢代的選官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