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孩子若对生活总是保持正面的看法,对所有事情保持乐观的态度,那么这个孩子未来一定很幸福,距离成功很近。

——小暖妈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这个6月,北京成了亿万同胞最关心的城市,每个人的心都随着新冠病例的数字浮动而不安着。


但前几天一个北京10岁确诊男孩的一句话,却让很多人心中的不安变得淡然不惧。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这个10岁的小男孩叫桐桐,因为爸爸在新发地买菜时被感染新冠病毒,他也一同确诊了。


不同于很多患者面对病毒时的焦虑情绪,10岁的小桐桐显得十分乐观与坦然。


住院治疗之余,他仍坚持做作业上网课。


对于住院隔离治疗这件事,他也只是淡淡的说:“住院就是换个地儿学习。”


现在唯一的烦恼就是“饭菜太多,吃撑了还吃不完”


冷静的语气、无所畏惧的态度,明媚的笑容,“没心没肺”的发言,都让看到这段采访的人们不禁嘴角上扬。


积极乐观的孩子有着强大的感染力,无论身处多么艰难的环境中,他都能成为那个给别人带来希望和快乐的人。


达尔文说: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


可见,培养孩子乐观的品质,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一位爸爸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非常乐观,一个儿子非常悲观。


有一天,爸爸给悲观的儿子买了很多漂亮好玩的玩具,而把乐观的儿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马房。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结果,悲观的儿子却泣不成声,哭着说:“玩具被我玩坏怎么办?”


而乐观的儿子却在兴奋地掏马粪,看见爸爸,他开心地说:“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你是不是在这里藏了小马驹?”


乐观和悲观的性格,让孩子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悲观的孩子即使拥有了最美好的一切也会患得患失,无法开心,而乐观的孩子就算一无所有,也能苦中作乐。


面对同样的境遇产生不同的看法,两个孩子人生境遇最终也会因为不同的态度发生改变。


英国知名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说:“人在自信的情况下,能够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500%以上,而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30%。”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马云的“嘴贫”是出了名的,如果说智慧是他开启阿里商业帝国的钥匙,那乐观的态度,幽默风趣的性格则是他不断壮大商业帝国的最佳武器。


马云的长相不在常人的审美内,所以常常被人嘲笑,换做常人肯定特别生气,但马云却从不以为意,反而常常自嘲说自己长得像偷井盖的,说自己是疯子、傻子、痴子。


他的自嘲不是贬低自己,是有策略的让想通过长相贬低他的悻悻而归,让他的“路人粉”、“黑粉”转为“铁杆粉”。


乐观的自嘲需要有极强的自信和能力才可以,不仅坦然,还给人一种幽默的感觉,懂幽默的人能让周围的人舒适。


一旦你掌握了幽默思维,乐观的心态,那你也能和他一样,不但轻松把事办了,还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你的乐观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乐观的妈妈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有个回答得到了其他用户的高赞认同: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1.超级稳定的情绪

2.一颗强大且正能量爆棚的内心

3.从来不去评价他人,更不去诋毁别人

4.有耐心,永远接纳,永远包容


知名谐星杨迪的妈妈张佳丽女士也是一位超级乐观妈妈。


以扮丑搞笑出名的杨迪,在娱乐圈其实一直并不顺利。


出生小县城的杨迪,没背景,长得不帅,粉丝又不多,在爱捧高踩低的娱乐圈境遇可想而知,从出道起嘲笑和冷眼都一直伴随着杨迪。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一次杨迪在录制节目的时候甚至差点因为工作人员的轻视差点被淹死:


“工作人员完全没把我当回事,觉得我是谐星,在池子里扑腾呼救是在搞笑,救生员也在岸上笑”


虽然遭遇了诸多的不公与委屈,但是杨迪却从来没有气馁过。


有他在的地方永远充满笑声,他出现的时候也永远都是自信满满,正能量满满的。


而杨迪保持快乐的秘诀正是他的妈妈。


“从小,我就觉得我妈不一样!我怀疑她肯定看了什么书,立志要做一个开明的妈妈。”


这是杨迪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在杨迪的记忆中,母亲永远都是笑眯眯的,脸上永远都挂着笑容,就算是和父亲吵架,母亲也从来没有把不安的情绪传递给杨迪过。


杨迪的妈妈有多搞笑呢?


杨迪妈妈有次听别人说看电视的时候头朝下,能让血液循环到脑部。于是立马把这个消息发到了家人群里。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杨迪很迷惑,头朝下怎么看电视呢,于是杨妈妈发了这样一张图,亲自现身说法: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杨迪哭笑不得,跟她说要把这个故事带到节目上去。


妈妈觉得2个人更有说服力,于是扭着杨爸爸也一起现身示范,把照片发给杨迪。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小时候别人告诉正在打麻将的杨妈妈儿子在和别人吵架。


杨妈妈却只是继续搓着麻将,云淡风轻的来一句:“没事,他么得输,红中!”


知道儿子嘴比较厉害肯定不会输还加油鼓劲:“哎,胡了!杨迪,加油!”


身为公务员的杨妈妈虽然也很想杨迪能抱紧铁饭碗,但是知道孩子志不在此,便全力支持孩子。


杨迪的每一条微博,杨妈妈一定是第一个评论转发的,杨迪的生日会粉丝凑不够钱,她就偷偷把钱垫上。


他不怂恿孩子放弃,也不逼迫孩子强撑,杨迪难过的时候她永远在他身后,杨迪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尽己所能付出所有,让孩子满血复活。


在妈妈努力为自己和家庭营造的欢乐和笑声的世界里,杨迪明白了快乐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他也因此收获了创造快乐的能力。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悲观不是天生的,乐观是能学习的


孩子乐观的积极思维的形成是从童年开始发展的,如果未经干预,就会形成习惯,持续一辈子。


父母的教养方式和自身的性格是影响孩子心态的最重要因素,要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一、教会孩子乐观教养的“ABC”法则


教育专家塞林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ABC法则: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件。

B(beliefs):代表信念,即对愉快事件的看法和解释

C(consequences):代表后果,不愉快的事情之后的感受和行为


正常逻辑是当出现A不好的事发生后会自动地产生C,但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其实是B,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才会引起C的后果,因为情绪源自于不合理的信念。


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改变B,引导孩子的正面信念,教会孩子反驳自己悲观的想法。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当孩子在生活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以后,可以让他依次写下这个事情、当下想法、这个想法会引发的后果。


要让孩子了解ABC之间的关联,爸爸妈妈平时可以在家和孩子进行训练。


1、口头训练。


让他描述想法和感受之间的关联。


事件:今天爸爸带着哥哥去车展看车


想法:爸爸比较爱哥哥,不爱我。


后果:我很生气,我要开始发脾气了。


让孩子把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后,家长还可以进一步地询问,为什么会发脾气,然后根据孩子发脾气的想法进行正向引导。


“爸爸不带你去车展是不是因为你不喜欢车,就像之前爸爸带你去了helloKitty的公主屋没带哥哥去一样,因为哥哥不喜欢helloKitty呢?这样想你还生气吗?”


2、笔头训练


让孩子将相关的想法和感受用线连起来,让孩子知道不同想法可能会引发的后果


比如: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二、引导孩子考虑问题的积极思维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你可以这样引导:


“这只是暂时性的,可能是因为没准备好,下次好好复习,你的进步空间可比100分大多了”


“你只是学习不好,其他方面你不是都做的很好嘛,你看你游泳跑步是不是超越了很多同学”


当孩子拿自己和更大的孩子比较时:


“你只有6岁,哥哥已经9岁,他做的比你好是正常的,等你到他这个年龄你也可以跟他一样好。”


“你现在能做到这样已经超越很多小伙伴了额,小哥哥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就只能做到你这样”


对失败的悲观解释会使孩子害怕去尝试,会造成他们的无助和消极;而乐观的解释会将失败视为挑战,用行动来反应与制造希望。


所以家长一定要正面引导。

北京10岁男孩确诊,一句话感动无数网友.....

三、日常生活少抱怨失败、多分享成功


很多家长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和家人吐槽各种不顺心,有时候甚至说的咬牙切齿,破口大骂,但孩子在一旁耳濡目染,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家庭里多分享一些成功的事。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一些小惊喜,小成功。


四、让孩子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一个拥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成就感会让他变得无比自信,而自信就是乐观的开始。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但切记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受挫而为他包办一切。


小暖妈有话说


教孩子乐观,不是说孩子就能成才,而是帮助孩子塑造对生活积极进取的态度,即能享受荣耀,也能接受失败,荣辱不惊,让他具有面对苦难时候所需要的坚定以及克服问题的能力。


我是小暖妈,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给家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