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與"石"的完美融合——三峽石的收藏文化

"水"是輕柔飄零之物,是一種包容,能夠變成任意形狀,充滿一種陰柔的美感。

"石"是堅硬頑固之物,是一種堅強,它不會因為萬物的變化而改變自己,充滿一種陽剛之氣。

"石"和"水"是完全對立的兩個"冤家對頭",不僅僅在現實物理的層面,就是在文學著作典籍裡它們也是一個對立面。沒有人相信石頭可以忍受水,而水去包容石頭,但是造物主就是這樣,經常會給人開不大不小的玩笑,在三峽石這漂亮的收藏品上,"水"和"石"再一次相遇了。這一次,"水"包容了石頭,"石頭"躺在了水的懷裡,兩個因素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給欣賞者無限的遐想。兩股自然的美交相輝映,似乎在譜寫著大自然最美的樂章。

悠久的歷史,迷人的故事

典籍《國語》裡記載了這樣一句話:"木石之怪曰蘷。"所謂"蘷"是蘷州的意思,是古代的一個地名,當時這個地方的原始居民就喜歡蒐集三峽的奇形怪狀之石。然後在這些石上捆綁紅色的綢帶,用此來進行祭祀,象徵著行船的平安。一塊水與石交相輝映的藝術品,承載了古人的無限遐想,在這個石頭背後,你能找到古人的崇拜,還能找到古人的審美與怡情。

三峽石的歷史悠久,三峽石的文化傳統也更為悠久,三峽石的文化傳統是充滿魅力與靈動的。

藏石能清除心靈的汙穢,藏石能讓我們更睿智智,藏石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一塊小小的石頭,就這樣深深的影響了中華兒女。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詩中這樣寫道"石不能言最可人",一塊石頭雖然不能訴說故事,但是你卻能用它來譜寫你的故事,這就是歷史悠久的三峽石,三峽石是一種歷史,是一種收藏,是一個不可告人的故事,更是一種傳承了千百年的精神。

歷代名家收藏之美

三峽石最早的歷史淵源能夠推到兩千多年前,那個時候正值春秋戰國,天下一片大亂。

一個叫卞和的著名收藏家進貢給當時的楚王一塊名石,這塊石頭名字叫"落鳳石"。這段故事瞭解的朋友應該不多,但是如果要是說起"完璧歸趙"這個成語,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其實完璧歸趙成語中的主人公"和氏璧"和"落鳳石"是有淵源的。根據史書的記載,這塊和氏璧就是用落鳳石雕刻加工而成的。和氏璧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轉手了一百多位帝王,這在世界史上也是少有的。

一塊石頭代表了文化,代表了一種收藏之美,這是世界之最,更是中國收藏石文化的一種驕傲。

根據一些典籍和史書的記載,這塊"落鳳石"就是卞和在三峽周圍收集的,屬於三峽石的一種。

  • 三國時期的著名偉人諸葛亮富有興趣的觀察了黃牛巖上那幅"人黑牛黃",並寫了相關文學作品《黃牛廟記》。
  • 宋代文學家王十朋看著雄偉壯觀的三峽和形態各異的亂石,寫下了"形勢險天下"這樣的千古絕句。
  • 清朝時候收藏家宋犖發現了著名石藏品"五色鴛石",這塊美石就是來自於三峽,屬於三峽石的一部分。而在當代,人們一點也沒有減少對於三峽石的熱度。
  • 改革開放後,三峽地區廣大群眾重視採集收藏。在三峽當地,我國一些著名的收藏人士在參觀"中國賞石展覽"時,看著形態各異的三峽石,收藏家們都說"三峽真是塊寶地"。

1992年,著名畫家葉淺予還去了三峽的中堡島。他讚歎三峽的石頭"美麗而富有紀念意義"一種一次又一次文學與自然美麗的碰撞誕生了獨特的"三峽石"文學,這種"文學"演變成了一種文化,而"三峽石"的收藏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生根發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名人前來收藏。

從"三峽石"中細分出的"觀賞石"

在收藏美石的過程中,一些收藏石逐漸從"三峽石"中分離了出來,被稱為"觀賞石"。關於"三峽觀賞石"與"三峽石",這兩個名稱在藏石界曾有過討論和爭鳴。通常藏家認為,"三峽觀賞石"主要指三峽地區有較高觀賞性的觀賞石,是一個較為籠統的概念。三峽觀賞石品種繁多,除畫面石外,另有造型石、景觀石、意形石、化石、礦物晶體、寶石、象形石、圖案石、供石等

,這些三峽石常常質地精卓、耐人尋味,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具有科研、觀賞、收藏價值。

三峽石的收藏愛好者往往將"三峽觀賞石"與"三峽石"混稱,有人提出,兩者不能混同,這是不該發生的誤解。

有行家提出三峽石是指產出於三峽地區,具有觀賞性的石質藝術品。20世紀七八十年代廣為流傳的三峽石,是在萬州地區出產的由人工在石面上書寫繪畫後而形成的石質藝術品,或將兩個以上的河卵石,借黏合劑人工粘接成人物、動物、玩物,然後再上色圖繪後而形成的石質藝術品。稱這類石為"三峽石",是因供作原料的原石出自三峽地區,且其人為藝術部分的加工過程也是在三峽地區完成的。

而三峽觀賞石是指產出於三峽地區,其觀賞性純然天成的石質藝術品。也就是說,"三峽石"和"三峽觀賞石"的根本區別在於:石質藝術品所具有的觀賞性,前者有"人為的"成分,而後者全是"天成的"。"三峽觀賞石"與"三峽石"的區分,其實並非如此絕對,很多時候,只不過是一種觀賞石的兩種稱呼而已。目前,所有的三峽地區出產的觀賞石,都被稱為三峽石。

不管"三峽石"或者"三峽觀賞石"如何劃分,三峽石都屬於收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靈璧石之外,就數三峽石最為出眾,天然形成的三峽石不僅僅是科研技術研究的對象,更是收藏者喜愛的藏品,只是後者多是經過一些人工的打磨和雕刻,讓自然美與人工藝術美融合在一起,提升藏品的藝術價值。

"三峽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峽石是一種藏品,更是一種值得傳承的精神與文化,它代表了石和水融合的最高境界,更是給所有收藏者一次觀感盛宴。

隨著三峽石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古玩市場和藏品店都可以買到這種純天然形成的美石,很多收藏家喜歡把一些不大的美石放置於書房以及客廳當中。在三峽當地,每年都要舉行名石頭的觀賞展覽以及攝影展會等等。尤其是湖北省枝江市江口鎮舉辦的"三峽老街"人體攝影創作活動,這次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諸多藏石愛好者的關注,全國很多人都藉此機會瞭解到了充滿魅力的"三峽石"文化。在當時攝影展覽上,有收藏家拿出了名為"祥雲"和"仙人洞"的著名雨花石展品,這些展品世界罕見,完美體現了"水"與"石"的完美融合,有一種陽剛與陰柔融合的美感,無數觀賞者驚歎不已,紛紛拿出相機記錄了這美好的瞬間。

一些收藏家在收藏奇石的過程中,希望感受到一種人工藝術的美感,三峽石的雕刻文化也就應運而生。隨著石刻技術的發展,在中國古代就對這些精美的石頭進行了一系列雕刻,在美石上雕刻漢子以及圖畫,成為"三峽觀賞石"中的高級工藝品。

三峽石不只是一塊簡單的石頭,這塊石頭是一個文化,更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這塊石頭就彷彿變成一顆種子一樣,早就到了中華兒女的心裡生了根發了芽。如今這塊石頭已經不再是當年那一塊石頭了,而是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