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榜下捉婿”之風盛行,看宋代為何如此選女婿

街鼓動,禁城開,天上探人回。鳳銜金榜出雲來,平地一聲雷。

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沖天。

韋莊《喜遷鶯》


從“榜下捉婿”之風盛行,看宋代為何如此選女婿

上面韋莊之詞,描寫了宋朝榜下捉婿的熱鬧場景。宋代科舉考試每到放榜唱名之時,許多達官貴人都會前去圍觀擇婿,因此出現“榜下捉婿”的熱鬧景象,他們不看新科舉人的生辰八字以及家第門世,只看他們是否是進士。王安石曾作詩表現這一現狀:“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看綠衣郎。”足以看出放榜之時人們內心的激動。才子一朝及第,身價百倍,女方家庭也會不斷獻殷勤,只盼新科進士能迎娶自家女兒,由此來穩固或提高自己的地位。程頤在《家世舊說》中載:“後登科,有媒氏來告,有陳氏求婿,必欲得高第者。”新科進士的等級愈高,上門說媒的人就愈多。許多達官顯貴更把目標瞄準了年輕未婚、儀表堂堂的進士。

因為,官員若是有新科進士相助就如虎添翼了,而商人若是與新科進士相交,那麼他的名氣聲望、社會地位也會大大提高。因此,無論是官至宰相的顯貴,還是富可敵國的商人,無不巴結新科進士。

從“榜下捉婿”之風盛行,看宋代為何如此選女婿

宋朝文人治國,科舉仕途暢通,是出現“榜下捉婿”的根本原因

科舉制創建於隋朝,發展到宋朝制度更加完善。宋政府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分裂割據,重文輕武以文人治國,因此需要大量的文人參政治國,而科舉取士則成為選拔官吏的重要途徑。同時在宋代,科舉中第者授官者與唐朝相比比例較高,而且很多是位高權重的宰相。朝廷對文人的厚待,前所未有。這不僅推動了科舉制的發展,而且也提高了科舉士人的身價和社會地位。

宋朝為文人打開的通達仕途道路,改變了唐朝雖有科舉但是被門閥霸佔的局面,使底層讀書人能通過科舉進入朝堂為國所用,逐漸形成“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的現象。可以說,宋代的選官制度,也影響了百姓的擇婿觀念。

從“榜下捉婿”之風盛行,看宋代為何如此選女婿

國家重視教育,百姓重視才學

大宋一朝非常重視讀書,國家自上而下形成了濃厚的讀書風氣。宋真宗趙恆就寫有《勸學詩》。告訴人們讀書改變命運。

富家不用賣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朝百姓重視才學,各地官學和私學興盛,也推動了宋代文化教育的發展。“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是對當時讀書風氣的寫照。為了配合這種社會風氣的需要,各種學校應運而生。宋太祖剛得天下便“以興隆學校為先”,先在京師興建國子監,下設學校十種: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宗學、武學、律學、算學、書學、畫學、醫學等,其中又以國子學和太學最為重要。所招學生,一年超過一年。

北宋時三次興州縣之學。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的慶曆興學;第二次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寧興學;第三次是蔡京主持的崇寧興學。他們開始了宋代大辦州縣學的風氣,他們主張打破科舉的束縛,注重在參加科舉考試前必先受相當時間的官辦學校教育,規定取士俱本於學,從而把宋代的教育事業推向了一個新高潮。到北宋中後期,“天下州郡,漸皆建學”,形成了從首都到州縣的各級各類學校網。

宋代私人辦學也興盛起來,一些封建士大夫在山林名勝之地建築書院,講學收徒其教學規模勝於官學,成為傳播文化的重要場所。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石鼓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應天書院,彌補了官學的不足。書院的發展是宋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

從“榜下捉婿”之風盛行,看宋代為何如此選女婿

嶽麓書院

官宦人家的政治聯姻強強聯手

門閥士族在宋代逐漸消亡,達官顯貴便從與豪門望族聯姻轉向物色科舉及第者為乘龍快婿。因為科舉取仕使知識新貴一朝成名,快速進入上層社會,身價倍增,而官宦之家不用投資馬上能看到收益,從而實現家族的長久富貴。榜下捉婿風氣之下,年輕未婚相貌堂堂的進士自然成了“搶手貨”。也確如後來戲曲中描寫的一樣,許多青年進士成為宰相或其他顯貴的女婿,進而官運亨通,飛黃騰達。

何扶《寄舊同年》詩云:

金榜題名墨尚新,今年依舊去年春。

花間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只一人。

有事實為證:北宋著名文人宰相晏殊的女婿是宏詞科出身的名相富弼,而富弼的女婿是連中三元的馮京。馮京於宋仁宗皇佑元年中狀元,相貌堂堂,成為達官貴人搶奪的對象。《宋史》記載,張皇后伯父張堯佐假傳聖旨,想把自己女兒嫁馮京,將他騙到家並送金腰帶,假說是皇上所賜,又拿出嫁妝給他看,後馮京推辭。外戚張耆對馮京也採取了類似行動。馮京後來成了宰相富弼的女婿,累官至參知政事。狀元王拱辰與進士歐陽修同為參知政事薛奎的女婿,先是王拱辰娶其三女兒,歐陽修娶其四女兒,王拱辰妻死後,薛又以五女嫁於他。歐陽修曾戲道:“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這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還有一些官宦及早物色,搶在士人及第之前擇婿。宰相李沆看中王沂公的才華,斷定他日後定能科舉高中,於是招他為婿,結果王沂公“唱名果在第一”。

從“榜下捉婿”之風盛行,看宋代為何如此選女婿

官商聯合利益互補

商品經濟在宋代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家產萬貫的商人比比皆是,人們對商人的認識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觀。當時的首都汴京,大街小巷,店鋪林立,勾欄瓦舍,熱鬧異常。工商業者面街而居,隨地經營。商品種類之多為前代所少有,形成一個與近代城市同類型的市容面貌,商人的富有,為天下人所眼熱。《東京夢華錄》對東京潘樓街大商人居住地進行了記載:“屋宇雄壯,門前壯闊,望之森嚴。每一交易,動即千萬。”許多官僚為了趕上富商們的生活水準,也不惜與商人為伍,甚至親自經商,成為官僚大商人。

至於新中第的士人,既沒有權勢,也沒有經濟基礎,而與商人聯姻則是解決問題的捷徑。

科舉及第意味著授以官職,新中第的士人日後也可為商人帶來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因為,官戶是宋代統治者的上層,是宋王朝的主要統治支柱。在宋代,官戶除了享有優厚的俸祿外,高中級官僚在政治上,可以通過恩蔭使其子孫親屬為官,官戶犯罪可以請求減刑或贖刑,必要時可以去官免罪(又稱“官當”)。經濟上,官戶可以免差役和勞役,交稅時可免支移、折變,北宋末還可以免科配。文化方面,按官品高低而使其子弟入某學校,享受特殊的教育。因而與科舉士人聯姻,就意味著均可享受上述的榮耀和種種特權。

從“榜下捉婿”之風盛行,看宋代為何如此選女婿


小結

宋代榜下捉婿之風盛行,折射出宋代文人治國政策下,科舉制選拔人才的方式和商業的發展繁榮,衝擊和瓦解了門閥世族,促進了階層的流動,也體現了人們對人才尊重。


文/西風談事


參考文獻

《邵氏聞見錄》

《宋史》

《東京夢華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