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人,如果寫了登基詔書,還會被殺嗎?

中國歷史上誅九族是個非常殘酷的刑法,九族都包括哪些親人呢?

九族包括:

父系四族,即自己一族,已出嫁姑母一家,已出嫁姐妹一家,已出嫁女兒一家;

母系三族,即外公一家,外婆的孃家一家,姨母的一家;

妻系兩族,即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孃家一家;

以上是株連九族所包括的九族,五年年的中國歷史出現了一個例外,被株連了十族,這個人就是明朝建文帝的老師方孝孺,殺他的不是建文帝而是明成祖朱棣,這多出來的一族是老師一家。


歷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人,如果寫了登基詔書,還會被殺嗎?

方孝孺畫像

是什麼原因讓朱棣如此惱怒一定要株連十族呢?

方孝孺,字希直,明朝著名學者,文學家,思想家。朱元璋很欣賞其才華就讓方孝孺做了孫子朱允炆的老師,那個時候朱允炆還不是皇太孫。朱允炆登基後重用了方孝孺,朝廷大事幾乎都與其商議。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激怒了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起靖難之役。

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何古代的士兵敢直接造皇帝的反,難道他們真的活膩了嗎?問題就出在這個“清君側”的說法上。清君側的意思就是說皇帝身邊有奸佞之徒把持朝政,作為王爺要替天下百姓做主,清除皇帝身邊這些奸佞之徒。所以士兵們從開始作戰時就不認為是在造皇帝的反,而是認為幫助皇帝清理奸臣。這也是食君之祿為君做事的基本職場原則。

同理,皇帝建文帝要反擊,也必須拿出一份聲明讓駐紮在各地的軍隊,全國的吃瓜群眾以及已經參與造反的士兵們明白燕王這是真的造反,並沒有奸佞之臣左右皇帝的決策。這個聲明在古代叫做“檄文”,用在朱棣反叛這事上叫“討賊檄文”。這個檄文誰寫的呢,就是本文的主角,方孝孺。討賊檄文一出對燕王大軍的軍心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同時全國各路軍隊都進入備戰狀態,就等皇帝下令。

朱棣帶領為數不多的軍隊從燕京(今天的北京)往南京方向挺進,一路上遭到了頑強的抵抗,身心和肉體經受雙重摺磨的朱棣幾次都決定放棄了,派部下去求和,只要赦免自己就收兵投降了。建文帝還是有點猶豫,畢竟自己的親叔叔,而且作戰一開始就下令軍隊對燕王只能生擒不能斬殺,軍隊不能全心戰鬥。方孝孺再背後勸說建文帝,不接受燕王和解,此時不除去未來會更難,而且還有其他藩王看著呢?一向聽話的建文帝至少兩次聽從方孝孺的話拒絕朱棣的求和。最後的結局是硬生生的把燕王逼的堅持到最後,打到了南京,攻進了皇宮,建文帝生死不明。

朱棣佔領宮城後並沒有立即殺方孝孺,將其逮捕下獄。朱棣處理完善後事宜,準備登基想起了方孝孺,不知是朱棣有意報復還是欣賞方孝孺文學才華,召見了方孝孺,提出讓其寫登基詔書。據史書記載,方孝孺與朱棣進行一番激烈的爭吵,方孝孺毫不留情的罵朱棣就是反賊,上對不起你爹朱元璋,下對不起萬民,即使建文帝已死,皇位也輪不到你朱棣,建文帝還有兒子還有弟弟。最後的結果朱棣被罵昏了頭,氣到爆炸的程度下令滅其十族。共計873人被殺於南京聚寶門外。這是一段歷史悲劇。本可以避免,或許古人把氣節和生命相比,氣節更重要吧!事實證明後世對方孝孺也多是歌頌,追授“文正”建祠供奉。流傳百年!


歷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人,如果寫了登基詔書,還會被殺嗎?

方孝孺祠堂銅像

如果方孝孺寫了登基詔書,朱棣還會不會殺他?我覺得不會,方孝孺寫了,起碼能保住這八百多人生命(這裡面還有很多孩子)。

原因之一,朱棣從北平出發時,幫其策劃靖難之役的寵臣姚廣孝勸說朱棣,攻破南京城後,方孝孺這個人一定不會投降,請燕王不要殺他,否則天下讀書人的種子就滅絕了,朱棣點頭答應。

原因之二,朱棣剛登基最需要做的就是穩定民心,讓天下信服,從朱棣做皇帝后表現也可以看出,為了後世名聲一直在逼迫自己做個好皇帝。不會剛用完就立即處死。更不會株連其十族。

原因之三,朱棣很清楚,方孝孺是個忠臣,站在朱允炆的立場上,方孝孺並沒有錯,還是難得的忠臣。自己即將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他也需要歌頌和讚揚死忠來保持朝政穩定。

所以,方孝孺如果寫了登基詔書,歷史上唯一的誅十族事件就不會發生。

但這只是假設,如果歷史重來一次,估計方孝孺依然誓死不從。這就是歷史的魅力。


歷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人,如果寫了登基詔書,還會被殺嗎?

方孝孺墓當然這是後人所建


歷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人,如果寫了登基詔書,還會被殺嗎?

方孝孺種的樹後人都立碑,可見民心所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