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近期,抗戰電影《八佰》異常火爆,不僅得到了多方關注,更是為很多愛國青年所推崇。但這部電影好在哪裡呢?激發青年的愛國犧牲精神?反映戰爭背景下各色人物的人性?

與臺灣版本的《八百壯士》相比,此《八佰》只不過是打著歷史事件的旗號,杜撰出一場戰爭電影秀。如果作為娛樂,也就罷了,但是這種嚴重不符合歷史和實際的影片,卻會影響到那些不知道這段歷史的年青人,讓他們錯誤地瞭解歷史,錯誤地理解戰爭,也讓愛國變了味。


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不可否認,《八佰》表現出了一定的愛國情節,從文學、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故事與拍攝都有可取之處,“大片”的感覺也還很吸引青年觀眾。

然而,藝術的誇張手法需不需要有一個度?由於該影片的情節基本都是一廂情願的臆想,這裡就不一一指明其杜撰之處了,以下只說幾點:

1.是為了反映人性嗎?影片一開頭就出現湖北保安團到達上海後,直接給日本騎兵送人頭,沒人反抗,只會到處亂跑,這是要為守衛倉庫的勇士作對比、作陪襯用的?

然後又以這些散兵、潰兵、逃兵為主角視角,表現了這些人的各種慫,是為了對比他們中的幾個最後終於硬氣了一把?

說實話,這種表現手法,從整體效果上來看,完全忽視了倉庫主要守備力量,88師542團1營官兵的正面形象。

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2.槍殺日軍俘虜,這是要表達什麼?是因為日本人殘忍地用中國人練刺刀,所以,中國軍人也可以槍殺日軍俘虜?這是在給日本人的罪行找平衡嗎?

3.排隊捨身炸日軍突擊隊。請參照《上甘嶺》,志願軍在狹窄的坑道口架一挺機槍防守陣地,後面的志願軍戰士排成一豎排,坑道口的同志犧牲或受傷,後面就補上。

然而,從第一名戰士跳入日軍人群中,難道他身上的炸藥炸不死日本人?還要一個接一個地跳下去,一共十幾個鬼子,就是炸不死?

歷史上確實有十幾個鬼子游水接近倉庫牆根準備爆破,為了阻止日軍爆破,我軍有一名戰士拿炸藥包跳下去與敵人同歸於盡了,僅此。

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4.日軍敢死隊(一看就是日本黑社會,一身肥肉、光膀、紋身)銜刀由水路潛入倉庫,這是要幹嘛?明知倉庫有800人,只派10幾個光膀子拿刀的“大哥”去消滅中國軍人?潛入的目的是什麼?

歷史上確實有日本突擊隊由水路潛入到倉庫牆根,但那是為了爆破,把倉庫炸出缺口,為大部隊進攻炸出突破口,這在軍事上是有意義的。但直接去送人頭是要表現什麼?

5.社會青年為了把電話線送進倉庫,一個接一個的上橋送死。導演為什麼非要用這種無知的送人頭來表現英勇呢?你都能想到用彈弓把食物彈進倉庫,就一定要用人一步一步地把電話線送進倉庫?

事實上,中國守軍是用壘沙包的形式,在倉庫和橋之間建立了一條通道,而電話線也是沒必要的。

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6.倉庫屋頂“堆人”護旗。請參照《血戰臺兒莊》,中國軍隊重新奪回臺兒莊,為了向全城傳送這一消息,要在至高點樹起一面國旗,這樣,雙方交戰人員就知道勝負已分,也是給外圍增援和阻援的人看的,這是有意義的,所以,會有很多人“堆旗”送死。

但在倉庫屋頂堆人護旗意義何在?拿生命與日本飛機比硬?為什麼不能等日本飛機飛走了,再把旗子立起來呢?

實際上,只要槍聲還在,中國民眾和外國媒體都知道,四行倉庫還有中國守軍在戰鬥,不是一定要保證24小時都立國旗的。

7.最讓人無語的是最後的撤退,就這麼無腦的送人頭,是想表現中國軍人的英勇還是嘲諷他們的愚蠢?

歷史上中國軍隊的撤退是得到日本默許的,所以並不存在最後的攻擊。影片中,鬼子的機槍封鎖了撤退的橋面,中國軍人還“無畏”地衝上橋去,一個一個地送死,這是為什麼?因為有撤退的命令,還是潰敗逃跑?

倉庫裡有足夠的彈藥,也有食物,就一定要趕在那個時間點送死?這種愚蠢的做法是在鼓勵熱血青年們更無腦的犧牲精神?還是在諷刺中國軍人的無知?

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附:四行倉庫保衛戰歷史資料

1937年10月26日,鑑於在上海閘北地區抵抗已日趨艱難,蔣介石決定撤出該區絕大多數部隊,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同時命令顧祝同將軍讓其麾下的八十八師單獨留守抵抗。因為九國公約的簽字國將於11月6日召開會議,蔣介石希望以八十八師的犧牲來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

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通過參謀長張柏亭向顧祝同提議:既然出於政治目的,那麼留守閘北的部隊,實力多是犧牲,實力少也是犧牲;守多個據點是守,集中兵力守一、二個據點也是守。最後顧祝同同意八十八師留下一個團的兵力,留守地點自行處置。孫元良決定,就以四行倉庫為據點固守,固守時間為7天,這也是蔣介石向他提出的。他想來想去覺得一團兵力還是過多,在最後撤離時,決定只留下八十八師五二四團第一營這麼一個加強營。營長為陸軍少校楊瑞符;為加強領導,特派五二四團團副中校謝晉元作為最高長官。


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蘇州河北岸、新垃圾橋即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是交通銀行與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與鹽業銀行)於1931年建成的聯合倉庫。它是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建築物,建造得十分堅固。

楊瑞符營長接到從閘北前沿陣地撤退的命令,很不情願,因為他在這塊陣地上已堅守了2個月,犧牲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兄弟。當孫元良告訴他撤到四行倉庫,就一個營堅守7天,掩護全軍撤退時,他非常高興。他明知有可能與他的部下全部犧牲,卻說“大敵當前,男兒自應以死報國”。

一營兵力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經過5次補充兵員,全營撤退到四行倉庫時,包括團副謝晉元在內,僅414人。而他們的對手,是以後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的松井石根親自指揮的日本王牌軍第三師團。


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27日,當日軍第三師團先頭部隊挺進到四行倉庫前,突然遭遇到中國軍隊的猛烈射擊,一下子扔下了10多具屍體,餘部慌忙撤退。

下午,日軍在坦克的掩護下,從東西兩側同時進攻,但炮彈打在倉庫堅硬的牆壁上根本無濟於事。日軍又不敢用重炮,唯恐炮彈越過蘇州河,打到租界內。新垃圾橋(即西藏路橋)東側的蘇州河邊,還矗立著一個幾十米高的巨大煤氣包。萬一炮彈擊中煤氣包,引起煤氣爆炸或洩漏,後果不堪設想。結果日軍的兩路夾擊碰到火力迅猛、居高臨下的守軍,根本無濟於事。日軍扔下20來具屍體再次敗退。


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上海市民得知國民黨軍隊全線敗退的消息原本是十分沮喪的。突然聽到閘北傳來的槍炮聲,瞭解到四行倉庫還有一支中國軍隊在堅守,極為振奮。無數市民爬上屋頂向閘北眺望。有些膽大的市民甚至跑到蘇州河南岸觀望。由上海市民組織的各界抗敵後援會和主要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救亡協會隨即行動,十多輛汽車運來的各種物資堆積在河岸。

日軍佔領了四行倉庫一側交通銀行大廈,並在四行倉庫背面部署加農炮射擊,但加農炮對四行倉庫厚厚的牆壁無法造成致命傷害,日軍只得放棄進攻,但日軍將四行倉庫的供水與供電完全切斷了。

夜幕降臨,四行倉庫的守軍用沙袋築成一堵牆,慢慢築到了新垃圾橋邊,並派部隊駐守。他們整整花了四五個小時將市民運來的食品、水果、衣物、藥品等物資及一大袋慰問信拖到倉庫裡。同時,幾位記者也沿著沙袋爬行幾十米,來到了四行倉庫。機槍連連長雷雄代表謝晉元與楊瑞符接見了記者。謝晉元通過上海商會向美軍提出要求送10名重傷員離開戰場,美軍答應了。這10名重傷員趁著夜幕被抬離了戰場。在整個行動中有3名中國士兵被日軍槍擊身亡。

從10月27日至30日,戰鬥已經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嚴重關注。10月29日,英美等國派代表向國民政府遞交請願書,要求以“人道主義原因”停止戰鬥。


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蔣介石經過再三考慮,認為堅守閘北、堅守四行倉庫最初的目標已經達到:絕大部分的中國軍隊已經順利撤退,並重新部署;而這場戰鬥已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於是他下令部隊於10月31日撤離倉庫,並委派上海警備司令楊虎與英國將軍斯馬萊特會面,商議中國軍人如何撤退至公共租界,並與在上海西部作戰的第八十八師匯合。於是租界方面出面,與日本軍部反覆磋商,讓中國軍隊撤退。

日軍指揮官松井石根原以為四行倉庫至少應該有一個旅,二、三千人的兵力,因此他答應了讓中國守軍撤退。後來當他從報紙上獲悉,造成他的第三師團陣亡200多人的四行倉庫守軍不滿800人時,臉上立刻掛不住了。他當即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租界當局屈服了,他們解除了一營官兵的全部槍械,並將他們全部送到了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孤軍營”進行隔離。


先哥說事:《八佰》用死亡證明英勇是對中國軍人的崇敬還是嘲諷?


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在四行孤軍營操場被4名汪偽76號特務收買的兵痞刺死,年僅37歲。

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佔領了公共租界。孤軍營也被日寇接管,日軍就把四行孤軍官兵們押送到寶山月浦機場,以後轉到“龍華遊民習藝所”挖溝、護鐵路。然後又轉到南京老虎橋第一監獄。

1946年,名揚天下的“八百壯士”才從各地回到上海,總計100餘人。他們請回老團長的遺孀,在老團長的陵墓四周搭起棚子住了下來。

四年內戰開始後,“八百壯士”的倖存者們,不願打內戰,有的當了車伕,有的當了警察,有的做了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