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長陵選址咸陽原上有何目的?看完後,覺得他太有心機了


在我國古代封建王朝,講究“視死若生”,翻譯成現在意思是把死去看作活著一樣,形容不怕死。

因此,在我國封建王朝,上至皇室貴胄、王侯將相;下至富家商人、平民百姓;對待身後事都非常注重,其中對待“視死若生”最為重視的當屬歷朝歷代的封建皇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皇陵”。

皇陵,指皇帝或皇室成員的陵墓,包括了陵墓及其附屬建築,合稱為陵寢。


漢高祖劉邦長陵選址咸陽原上有何目的?看完後,覺得他太有心機了

這是歷朝歷代每一位封建皇帝的頭等大事,皇陵的選址、開工建造時間、規格程度等,在封建王朝時代都關乎歷朝歷代的國本根基,因此歷朝歷代的封建皇帝基本在登基後的第二年,就開始動工修建自己的萬年吉地。現存後世著名的如:明十三陵、清西陵、清東陵

本章給大家講解下關於漢高祖劉邦長陵的相關事情。劉邦,作為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從一個無賴亭長搖身一變成為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自然劉邦生前一生都充滿傳奇,但是劉邦對於身後事也非常注重,這從劉邦長陵的選址上也可以看出,看完之後我們會覺得他太有心機了。

長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東約20千米的窯店鎮三義村北,是漢高祖劉邦與呂后合葬墓。


漢高祖劉邦長陵選址咸陽原上有何目的?看完後,覺得他太有心機了


劉邦把長陵的選址選擇在咸陽原又有何目的?

節省建造長陵的大部分費用

咸陽原,這裡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設郡縣,在咸陽周邊京畿要地置內史,統轄關中各縣,定都咸陽。在這裡開始建設咸陽宮,這其中包括修建阿房宮、秦始皇陵等眾多重大工程。


漢高祖劉邦長陵選址咸陽原上有何目的?看完後,覺得他太有心機了

在剛剛統一的秦朝初期,如此眾多的政治措施導致秦朝內亂不堪,於二世而亡。在秦末農民起義中,項羽率軍進入關中,對秦王朝的巨大仇怨令他失去了理智,竟然一把火將咸陽宮付之一炬,這把火足足燒了三個月,最終咸陽宮變成一片廢墟。

劉邦登基之後,蕭何建議劉邦修建帝陵,帝陵應該宏大壯麗,以逞天子之威,震懾不臣之人,但是蕭何的建議卻遭到了劉邦的反對,

經過秦朝多年苛政和秦末的戰亂,劉邦深知天下百姓貧苦許久,為了避免走上秦朝滅亡的老路,劉邦在建立漢朝初期,實行的是與民休息,順其自然的道家思想。

在西漢建國初期,國家貧窮,不能夠支撐起更多的建築,畢竟當時還要營建漢朝的宮殿——未央宮。

熟知歷史讀者知道,帝陵的營造對國家消耗巨大,容易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此這讓劉邦陷入了兩難,帝陵必須要修,而且要恢弘氣勢,因此劉邦最終選定咸陽原作為皇家陵墓區。

前面說,項羽一把火燒了咸陽宮,現在咸陽宮已經成為一片廢墟,這很可能為劉邦修建長陵提供了絕佳的場地和建築材料。

咸陽原地勢高亢,黃土深厚,秦國建都於此,正是看中了咸陽原絕佳的風水,所以劉邦對這片土地自然也是青睞有加。


漢高祖劉邦長陵選址咸陽原上有何目的?看完後,覺得他太有心機了

在劉邦看來,在咸陽宮廢墟旁邊修建長陵,經濟上可能有三大好處,其一,咸陽原被項羽燒了,正好節省大批拆遷費用;其二,咸陽宮如此浩大,即使一把火,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建築材料全部燒燬,還有很多可以使用的材料,可以供長陵需要,這樣的話,長陵的材料採購和運輸費用大大降低;三,可以通過渭橋,將咸陽原與長安連接為一個整體,咸陽原上的物資和建材,正好可以支援未央宮的營造,這樣就使得經濟難題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解決。

因此,從經濟價值的角度考慮,劉邦長陵選址咸陽原上,可以節省建造長陵的大部分費用。

戰略意義,修建長陵可以為都城長安提供防禦北方匈奴的大門。

研究西漢歷史的讀者知道,從劉邦建立西漢初期一直到漢武帝執政初期,西漢外部面臨最大的隱患就是北方匈奴對於內地的侵擾,尤其是西漢都城長安,當時河套平原已經被匈奴所佔領,這裡成為此後匈奴襲擾長安城的大本營,因此河套平原猶如懸在長安城頭上的一把刀,這一現狀直到漢武帝時期,衛青收復河套平原才得以徹底扭轉。

西漢初期,西漢無力和匈奴對抗,因此為了確保長安城的安全,也一直是困擾劉邦心頭上的一個難題。而長陵的選址,以為都城長安提供防禦北方匈奴的大門,這樣就解決了劉邦心頭上的一個難題。


漢高祖劉邦長陵選址咸陽原上有何目的?看完後,覺得他太有心機了


裴駰《史記集解》:“長陵山東西廣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長安城三十五里。”

咸陽原,位於咸陽市以東約20千米,距西安市中心約30千米,南和未央宮隔河相望;地勢遠望像山峰兀立,氣勢雄偉,北倚九山、渭二水;劉邦把長陵選址在咸陽原,同時也營建陵邑,這樣可以為長安城提供一道戰略防線。


漢高祖劉邦長陵選址咸陽原上有何目的?看完後,覺得他太有心機了


劉邦這一選址,極具戰略佈局,作為帝王,我們不得不佩服劉邦精明的頭腦和心計。

政治意義,震懾亡秦關東六國貴族作亂 彰顯自己的正統性

《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為了防止關東六國貴族作亂,生時就在長陵北建立長陵邑,將關東六國貴族和關內豪門大族遷入其中集中看管,讓其供奉陵園,陵邑戶口多達五萬零五十七,人口達七萬九千四百六十九。

熟讀漢史讀者知道,劉邦作為西漢帝國的開國皇帝,但是在稱帝之前,劉邦僅是一介布衣,最大的官是一個泗水亭長,後依靠參加秦末農民起義和歷經五年楚漢戰爭,才建立大漢王朝。

我們今天的話說,劉邦就是一個泥腿子出身。而在此之前,無論夏商周,還是春秋、戰國和秦朝,都是被世代貴族階級所統治,加上秦朝歷經七世,才得到統一,但是人沒想到的是,秦朝國祚僅十五年而亡,而滅亡秦朝不是別人,就是以項羽為首的關東六國貴族;因此為了防止走秦朝重蹈覆轍滅亡的道路,劉邦把長陵的選址選在咸陽原上,

一方面彰顯自己的正統性,另外一方面震懾亡秦後代以及關東六國貴族。


漢高祖劉邦長陵選址咸陽原上有何目的?看完後,覺得他太有心機了


因此從政治意義上講,劉邦把長陵選址在咸陽原上,我們不得不由衷佩服劉邦的心機。

結束語:

顯而易見,皇陵選址作為歷朝歷代封建王朝的國本命運,它不僅關係到一個王朝的興衰和榮辱,更可能牽涉到更多的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

從劉邦把長陵選址在咸陽原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作為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這樣做的目的,一則可以節省建造長陵的大部分費用;二則可以為都城長安提供防禦北方匈奴的大門;三則可以震懾亡秦關東六國貴族作亂 彰顯自己的正統性。

看完這些之後,是不是認為劉邦把長陵選址在咸陽原上太有心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