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寫出一首詩,用59年時間去實踐,這就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1917年9月,青年周恩來東渡日本求學,在離別祖國之際,他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詩歌: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在這首詩裡,周恩來以豪邁而又壯烈的氣勢抒寫了他的志向和抱負,詩歌中還至少體現了他的三種優良品德。寫這首詩的時候他才19歲,而在接下來的59年的人生中,他把在詩歌中寄託的理想和品德進行了徹底的實踐,為中國人民的幸福鞠躬盡瘁,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死而後已。


19歲寫出一首詩,用59年時間去實踐,這就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經典照:沉思中的周恩來

這就是周恩來,這就是我們敬愛無比的周恩來總理。

一、邃密群科——終生好學求知

1917年6月,周恩來從南開中學畢業,下一步的去向是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難題。他是個充滿抱負的青年,很想去日本繼續求學,但是家境的貧寒導致了他連路費都難以支付。還好,他的一個朋友借給他了去日本的路費。

當時有一個關於日本政府指定學校為中國代培留學生的規定:中國學生凡是能考取指定的日本大專學校之一的,可以享受官費留學待遇。所以,如果周恩來能在日本考上指定學校,學費問題也解決了。所以周恩來很是興奮,充滿著對未來的渴望踏上了東渡日本的旅程。

首句“大江歌罷掉頭東”氣勢豪邁,一方面包含著周恩來面對願望得以滿足的興奮情緒,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年輕的周恩來朝氣蓬勃、青春昂揚、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少年英氣。

第二句“邃密群科濟世窮”,抒寫了周恩來去日本留學的原因:“濟世窮”,其實就是要尋找救國之路。

周恩來成長在被列強侵略和壓迫的舊中國,民族危機刺激了所有具有愛國心的中國人,許多人都在以各種方式尋找救國之路,周恩來也是其中一個。而鄰國日本的發展和強大既刺痛了仁人志士們,也掀起了像日本學習的留學熱潮,像陳獨秀、魯迅、郭沫若等近代史上的名人幾乎都留學過日本。周恩來也是想通過學習日本而找到振興中華的方法。

這句話的前四個字“邃密群科”,意思是學習各種科學和知識。周恩來的一生,好學求知,充滿了對學習的熱情和渴望,這也是他身上的眾多優良品德之一。

從小他就在養母的指導下讀了很多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書籍,上小學和中學時,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尤其是國文成績,多次受到學校和老師的表揚。他在南開參加學校組織的作文競賽,所寫的《誠能動物論》,被南開創始人嚴修評為第一名。

在日本留學期間,他更加刻苦學習,在他所寫的《周恩來旅日日記》中,我們多次看到他留下了許多勉勵自己讀書的文字和辛勤讀書的記錄。比如:

“我一個人,除了唸書,還有什麼事做呢?用功呀,用功呀,時候不再給我留了”,“從今以後,埋起頭來讀書”,“按著我定著的表,一天睡覺用七點鐘,讀書十三點半鐘,休息同著一切事情三點半鐘”……

他日記中還有許多像“晨起讀書”這樣的記錄。


19歲寫出一首詩,用59年時間去實踐,這就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周恩來於留日同學合影,後排左三為周恩來

在以後的人生中,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年代,無論有多麼的忙碌,無論環境有多麼的險惡,周恩來都始終貫徹著“好學求知”的品德。他的座右銘就是“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

周恩來的這種優秀的學習品德使得他知識豐富,在多個領域都是行家,也使得他能夠擔當許多工作,從內政、外交、軍事、國防等各方面都給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難的不是一時的學習,難的是一輩子持之以恆的求知,而周恩來的這種品德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19歲寫出一首詩,用59年時間去實踐,這就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出席日內瓦會議時的周恩來

二、面壁十年——終生堅忍不拔

“面壁十年圖破壁”,引用了兩個典故。一是“面壁”,講的是達摩大師在少林寺面壁磨鍊的故事,另一個是“破壁”,講的是南北朝畫家張僧繇畫龍點睛的典故。

這一句緊承第二句“邃密群科濟世窮”,描寫了周恩來要立志像達摩一樣刻苦磨鍊,學好本領,尋求真知,最終希望能像被點睛了的龍一樣,乘雲飛去,獲得成功,暗指的是找到救亡圖存的道路,幫助中華民族復興。

“面壁十年”,體現的是一種堅忍不拔的品德,這也是周恩來身上的眾多優良品德之一。周恩來的一生,信念堅定,意志頑強,無論是碰到逆境還是挫折,甚至是生與死的考驗,他都始終不渝、百折不撓,從來沒有動搖過自己的信仰,一直以昂揚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念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事業奮鬥終生。

革命事業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周恩來早就知道這一點,對於危險重重、可能隨時會犧牲的革命道路,他寫過這樣一首詩來抒懷:

“壯烈的死,苟且的生。貪生怕死,何如重死輕生!……沒有耕耘,哪來收穫?沒播革命的種子,卻盼共產花開!夢想赤色的旗兒飛揚,卻不用血來染他,天下哪有這類便宜事!……”

這是一種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周恩來長期工作和戰鬥在前線,有大部分時間都在白色恐怖下的國統區工作,歷經險惡,多次出生入死。

這裡僅舉他出生入死的一個故事作為例子。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被暗殺身亡,周恩來去醫院探望,當天蔣介石臨時改變了原來商定的戒嚴時間,並更改口令,不知情的周恩來驅車到司令部的時候遭到門口警衛的喝問並突然被開槍射擊,他的司機頭部中彈,當成犧牲,周恩來機警地臥倒在車座下,司機的鮮血濺滿了他的全身,等他跳出車外並高聲宣佈自己的身份後,警衛才沒有繼續開槍。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生死麵前,周恩來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革命鬥志,從來沒有被嚇到過。


19歲寫出一首詩,用59年時間去實踐,這就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大革命時期的周恩來(黃埔軍校照)

建國以後,雖然沒有革命中的生死危機,但在黨和國家的事業面臨挫折的時候,在他自身的處境變得艱難的時候,周恩來依然堅忍不拔,保持著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熱愛,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熱愛,鞠躬盡瘁,儘自己所能,為國家和人民奉上了自己的一切。

皖南事變發生後,周恩來說出了這樣的話:

“有革命鬥爭經驗的人都懂得怎樣在光明和黑暗中奮鬥。不但遇著光明不驕傲,主要是遇著黑暗不灰心喪氣。只要大家堅持信念,不顧艱難向前奮鬥,並且在黑暗中顯示英勇卓絕的戰鬥精神,勝利是會到來的,黑暗是必然打破的”。

這就是一種堅忍不拔、信念堅定的優良品德的最好展現,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繼承和發揚這種品德,對我們自身、對我們的工作、對國家的發展,都是有著重要的作用的。

三、難酬蹈海——終生勇於擔當

最後一句“難酬蹈海亦英雄”,以革命烈士陳天華的事蹟來抒發自己的志向。1905年11月,日本頒佈歧視並限制中國留學生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留日學生髮動了抵制運動。為了表示抗議同時激勵國人,陳天華在12月7日留下《絕命書》萬餘字,次日蹈海自殺,年僅31歲。

周恩來以“難酬蹈海亦英雄”展示了自己的決心,就算尋求不得救國之路、此生壯志難酬,最終捨生取義、以身殉國,也是個英雄,充分體現了青年周恩來的愛國之志、擔當之責。而勇於擔當,正是周恩來的優良品德之一。無論在什麼時候,面對黨和國家交給的任何任務,他都勇於擔當,勇挑重擔,嘔心瀝血,任勞任怨。

周恩來的一生都處於忙碌之中,無論是在革命年代還是建設時期。而他又是一個對待工作特別負責、事必躬親的人,毛澤東曾經多次稱讚他對工作拼命。

一位參加南昌起義並一直跟隨周恩來的戰士回憶說:

“每天,當行軍休息下來的時候,因為過度疲勞,我們總是一倒地就呼呼入睡。往往一覺醒來,睜眼還看見周恩來同志在豆油燈下工作,或是踱著步子,默默沉思。”

因為過度勞累,他在大革命時期、長征路上、抗日戰爭時期都曾病倒,還差一點危及生命。但是每一次只要病好一點,就仍然繼續拼命工作。1942年6月,他患病住院半個月多,

毛澤東專門致電給和周恩來在一起工作的董必武:“恩來須靜養,不痊癒不應出院,痊癒出院後亦須節勞休息,請你加以注意”。

建國以後,周恩來更忙了,我們都學過描寫他通宵達旦工作的課文《一夜的工作》,非常真實地描述了周恩來總理為了國事日夜操勞的畫面。


19歲寫出一首詩,用59年時間去實踐,這就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晚年時期的周恩來

他擔任政府總理長達26年,同時還擔任或兼任過政協主席、外交部長等其他重要的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在長期高負荷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下,他的身體終於承受不了了,患了癌症。在生命的最後一年中,他的大部分時刻都是在病房中度過的,但是他的工作完全沒有落下,處理國事、參加會議、外事活動……這完全是用生命在工作。

“難酬蹈海亦英雄”,周恩來以他勇挑重擔、鞠躬盡瘁的品德,向世人證明了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中華偉人!他的這種勇於擔當的優良品德,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結語:

少年時代,十多歲的周恩來喊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向;青年時期,十九歲的周恩來在東渡日本前給同學的臨別贈言中寫道:“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之時”;隨後,他又充滿豪情地寫下了這首著名詩篇: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將他的優秀品德、人生理想匯聚其中,並在以後的59年的人生中去實踐,矢志不渝。

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前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周恩來總理為之奮鬥一生的的目標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我們要始終銘記像周恩來總理這樣為民族復興征程付出極大努力的民族英雄們,要學習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品德,匯聚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在不斷接力中爭取早日完成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周恩來傳》:金衝及等主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2、《周恩來早期文集》:中央文獻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