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说到底是民族的自信

来自:前线客户端

文化自信,说到底是民族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个整体,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要看到,文化自信是增强和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支撑保障和强大精神力量,但同时又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文化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植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土壤之中,植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民族的自强自信。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文化是观念形态,是物质世界的派生物,是第二性的;文化根源于物质世界,又反作用物质世界。任何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现象,是和经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是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是依附于国家和民族实体之上的。文化自信作为文化理念、观念范畴、意志信念,有着文化自身的因素,但归根到底是植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壤之中。文化自信力的高低、强弱,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缘由,既为经济社会状况所左右,又从文化心理的视角反映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起伏和发展轨迹。


文化自信思想理念的确立,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大背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人民生活改善、国际地位提升,物质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物质世界的巨大变化也必然影响和投射到精神世界上来,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丰富。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历史人物文化热、古代地域文化热、古典诗词文化热、汉字文化热、中国饮食文化热、中医药文化热、成语典故文化热、故宫学文化热、对外文化交流热等一个接一个的文化热应运而生,彰显着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信力。尤其是国学热和传统文化热格外醒目,屡遭冷遇和责难的命运似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是新时代发生在文化领域的一个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文化现象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而出现的,反映了我国生产力的大发展带来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大提升,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所发生的变化。
从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兴起并持续升温,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践行,再到文化自信这样一些重大思想文化理念的确立,反映了新时代思想文化发展递进的历史足迹,体现了思想文化建设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标示着我们的思想文化不断走向自觉,走向更高境界,这显然是文化自信力的增强,是文化自信力的充分展示。这说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同时要看到,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自省、自尊、自强的文化写照。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说新时代包括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在内的文化自信,说到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民族自强的文化反映,透射着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和自豪,折射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的提升。所以说,文化自信是随着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向富强和实现伟大复兴而来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来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社会进步。当然,其背后强大的支撑和力量,自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来源:《前线》2017年第11期,原标题是“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张晓林,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编辑:许海 梁齐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