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大创新大发展

小创新小发展

不创新难发展

近年来

海宁有效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海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海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海宁城市面貌日益国际化

海宁人才生态反哺全市创新生态

……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在走向小康生活路上

海宁再绘创新蓝图

潮乡儿女搏击进取

勇立潮头

看海宁产业创新

勇攀先进制造业高峰

从老三篇走向新三篇

再到新兴产业战略三篇

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下

是海宁对“八八战略”中“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进一步的深入贯彻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西子重工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一系列研发成果确实给企业带来了销售增值。”位于长安镇(高新区)的西子重工所属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从事电梯制造40年,对于行业的生存发展,他认为不仅要把自己的产品做专做强,把电梯零部件做到极致,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还要与优秀的企业加强合作,深入学习,努力成为全球优秀品牌电梯的忠诚合作伙伴,这样才能“活”得久,发展得好。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区域经济调档改速、增质提效,依靠着产业创新的有力支撑。随着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许多和西子重工一样的海宁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助推着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能实现转换。

火星人厨具

“这是我们目前最先进的激光电焊技术,实现了全自动,一条生产线只配备1名工人。”在位于尖山新区(黄湾镇)的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企业经理尤文勇作着介绍,身后的工业机器人挥臂作业,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作为全国三大集成灶生产基地之一,海宁厨电产业形成了以集成灶为主体,洗碗机、蒸箱、烤箱、厨房净水设备等多产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截至2019年底,全市厨电产业共有规上企业14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0.15亿元。今年,海宁全力打造千亿智能厨电产业集群,打响了“高端灶·海宁造”品牌。

红狮宝盛

眼下,在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红狮宝盛公司生产区,飞机发动机管路管件车间热火朝天,这里专门负责航空管路管件系统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是企业今年1月开始探索拓展的新业务。这家“传统”的装备制造企业,拓宽国际视野,依靠核心工艺的突破,近年来将市场从飞机座椅配件拓展到飞机发动机配件,逐步走向航空航天产业的“核心”。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我们发扬‘一个领导小组、一套规划政策、一个产业基金、一张招商图’等经验,积极布局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仅仅几年时间,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的泛半导体产业在海宁落地生根,去年,产值就突破100亿元,在半导体业内,也逐步形成了泛半导体产业“北烟台、南海宁”的说法,一个以半导体装备和材料为主的产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看海宁平台创新

厚植区域竞争优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海宁

经济开发区、尖山新区、

高新区、经编园区、

鹃湖国际科技城等平台

就是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火车头”自身必须行得稳、驶得快

方能带着后面一节节车厢一起快速跑

经济开发区

“以前这里是大片农田,现在抬眼望去全是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厂房。”每次从海宁大道开过,市民王佳总要感慨几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海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更名为海宁经济开发区),海宁城北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如今,这里的泛半导体产业园幢幢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今年将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以欣奕华、芯晖装备等标志性企业为引领,半导体装备、核心元器件、芯片设计封装以及人工智能等产业欣欣向荣。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这里的上海漕河泾海宁分区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规划纲要,花园式的产业园区位“省际合作园区示范区”增添了一抹亮色,上海-海宁两地高企认定、自贸政策、企业注册、人才保障等渐入“一体化”。

高新区

在海宁西部,曾经的盐仓开发区等重点发展平台的成立与建设,全市经济发展逐步向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转型。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如今的长安镇(高新区),完成万亩扩容征迁,佛吉亚竣工投产,杭州湾电子信息产业园依托紧邻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优势,主要培育和发展以泛半导体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华三电子信息产业园、嘉美光电等园区企业成型,勇当杭嘉一体化先锋。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风起帆张,踏浪而行,高能级的平台建设为高水平小康提供了强劲动力。

尖山新区

1997年,当第一车石料抛向钱塘江江心,海宁人在尖山“向潮水要安宁、向海涂要空间”的壮举正式拉开了序幕。

如今,尖山新区(黄湾镇)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区在昔日钱潮滚滚的尖山滩涂矗立,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高端厨电四大产业迅速崛起,一批龙头企业竞相落地,成为钱塘江以北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鹃湖科技城

“鹃湖科技创新园累计投资7.7亿元,今年1-6月完成投资1.95亿元。园区首家企业英国天祥集团浙江总部入驻运营。”近日,尽管天气炎热,但在海宁城东鹃湖国际科技城的各个项目现场,建设进展尤为火热。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位于市区东部城市组团的鹃湖国际科技城,已经成为嘉兴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依托浙大国际校区,重点发展泛半导体、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铸造着海宁发展的新引擎。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经编园区

“建设进度如何?有没有遇到问题?”这两天,浙江明士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宏杰经常出现在三期项目建设工地上,这个项目今年5月29日摘得土地后, 5月31日就正式开工,实现“拿地即开工”。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近年来,马桥街道(经编园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培育了一批领先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企业,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筑起“块状经济”的竞争新优势。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看海宁环境创新

当好人才招引“领跑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

科技创新更需要强大的科研团队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今年21岁的郑可欣,是在武汉高校就读的海宁籍大二学生。“小时候,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赶紧长大,然后离开海宁这座小城。”但现在,谈起就业,郑可欣坦言,海宁会是她的第一选择:“海宁有城市的繁华,也有乡村的惬意。最重要的是,海宁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尤其是新出台的人才政策,很吸引我。”

“享受政策门槛低,涵盖大专生,新政2.0给予大学生的补贴范围更广,金额更大,从补贴方式来看,也更接地气,更贴近大学生实际需求。”海宁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让人才成为全面小康的“助推器”,首先要栽好吸引人和聚集人才的“梧桐树”,让更多的“凤凰栖息落脚。

2019年,有1.3万名大学生涌入海宁;2020年,海宁提出更高的目标:招引1.5万名以上大学生。作为一个县级市,海宁对人才磁场的这份底气从何而来?

答案就在《关于建设长三角人才生态最优市的若干意见》中,它也是海宁谋划一年之久的“人才新政2.0”版本,重点从加快人才承载平台建设、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优化人才发展服务生态等方面,向全球人才发出“招贤令”。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近年来,海宁持续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对人才和项目提供全周期的跟踪扶持,给予场地空间支持,还提供多维度的金融支持。海宁创新打造人才“绿卡”,人才可享受安居、出行、就医、家属就学就业等方面的生活便利;率先建设人才国际社区,为高层次人才打造美丽家园、幸福港湾,让他们留在海宁、融入海宁。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与此同时,不断创新的营商环境也为全面小康增添了发展动能。

“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机关内部等领域拓展,266项证明材料取消,427个事项全省率先实现长三角自助通办。实行“百名领导驻窗口”服务,启用杭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全省首创工业不动产贷款标准地改革,“亩均论英雄”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今朝海宁,乘风破浪

大 事 记

1992年

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快盐仓垦区的开发,将盐仓垦区确定为盐仓开发区。

1992年8月18日

在市区北部成立海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1997年12月,省政府批准海昌经济开发区为海宁经济开发区。

创建工业园区,海宁花15年时间创办了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尖山新区和7个镇工业园区和黄湾工业功能区。

1997年

尖山围垦一期试验段动工建设,至2005年封堵,两期合计围垦造地4200公顷,给海宁投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2001年

在马桥设立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2006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海宁经编产业园。

至2010年

海宁三大省级经济开发区及尖山新区累计开发面积2550.3公顷,基础投入50.11亿元,入区企业 1568家,生产性投入458.08亿元,主导产业工业产值达401.29亿元,占开发区工业产值比重达71.1%。

2017年9月28日

在第二届海商大会上,海宁市举行了鹃湖国际科技城揭牌仪式。

潮起海天阔

扬帆正当时

敬业奉献展现了潮乡儿女奋斗精神

那么全面小康的道路上

一定同样刻画着

“创新不止”的矢志追求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钱海飞

本期编辑:朱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