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科技走进寻常百姓家——我市住建领域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叶晨雯

通讯员 曹彬 张勇 郑东胜

施工现场,一种绿色可降解的生物尘剂将尘土固化成壳;建筑工人拿着图纸像“搭积木”一样装配房子;通过应用BIM技术设计3D模型,可以排除90%图纸错误;建设人员在手机APP上能随时“掌控”建筑质量安全……在聊城,绿色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已经在住建领域广泛应用,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让建筑施工实现了生态环保、安全集约、健康互联,打造高品质的宜居环境,为城市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应用绿色节能新材料

“外墙保温是建筑节能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材料的应用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新材料在我市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4月25日,山东元辰建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先亮介绍说,在一般建筑保温中,用的无机保温材料主要是膨胀珠岩及其制品,如今应用的外墙保温板不断升级,除了具备良好的保温效果,也降低了工程成本,避免环境污染,能够有效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效果。

在聊城市健康科技园建设现场,一种新型技术成为工地抑尘的“武器”。这种抑尘技术能够替代绿网覆盖,由天然植物多糖成分提取,结合新型植物高分子聚合物,通过材料自身作用后,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网状高分子生物膜,将尘土固化成壳,可抗八级风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用工业吹风机对覆盖绿色抑尘剂的地面吹风来演示抑尘效果,被强风吹过,尘土却牢牢地附着在地上,没有扬尘。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绿色抑尘剂不仅可以有效固尘,还可以天然降解,能够改善土质,促进植物生长,对小区的绿化也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建筑信息化程度提高

建筑产业现代化能够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和质量,而信息化是建筑行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我们多个项目应用BIM技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提升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最终提高工程质量。”4月25日,聊建集团总工程师刘建忠说。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结合已是必然,在这变革中,BIM技术被认为将起到关键的基础作用。目前,该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市建筑项目的建设中。

“运用BIM技术对施工场地布置方案进行优化,通过3D模型以动态的方式进行合理布局,使员工对施工现场的准备及施工各区域有更直观的了解。”刘建忠说,应用BIM技术对生产性施工设施以及建设项目的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不仅能得到更佳的布置方案,并且可以实现事先预演,提高施工效率及质量,从而做到绿色施工、节能减排。

为提升建筑质量安全控制水平,目前我市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通过智慧工地管理的手段,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比如,在施工巡查中发现问题,可及时通过智能APP立即通知驻地办和施工单位以及相关安全质量负责人。

相关单位负责人收到“质量”或“安全”相关整改通知后,可及时落实处理,高效管理工程质量。

施工技术不断改进

“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更新由于居住及生活过程而污染了的室内空气,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气温时,使建筑构件降温,此类通风名为新风系统,是一种建筑节能技术。”4月25日,山东聊建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科科长付海英介绍说,当前为了让居民拥有更加健康的居住环境,我市住宅建设中有的施工单位采用新风系统,从而更为节能地实现居室通风和控温。

目前,这一系统在金柱·润景苑、新鹏都·绿岛等楼盘都已得到应用。新风系统从室外采集新鲜的空气,经过除尘、过滤处理之后,将新鲜的空气送入室内,进入室内的健康新鲜空气从地面的进风口缓缓渗入,同时将室内带有二氧化碳和浊气的空气,通过卫生间和厨房间的排风口排出。

结合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要求,我市已形成适合本地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在山东瑞坤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装配式混凝土减力墙内墙板、预制梁、预制柱、预制楼梯等装配式建筑产品正在批量生产中。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培育了10余家本地装配式建筑设计、开发、施工等应用企业。当前已投产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7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3家,年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85万立方米、钢结构构件36万吨,其产能可满足聊城市场并辐射周边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