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迎16連漲,為何還達不到平均水平?

養老金迎16連漲,為何還達不到平均水平?

2020年4月17日人社局官網已經公佈了《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調整的範圍是:對於2019年12月31日之前已經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進行基本養老金調整。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9年退休人員月基本養老金的5%確定。這意味著,我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又要喜迎16連漲。

儘管國家年年給退休人員增加養老金,但是還有人表示,自己的養老金並沒有達到平均水平,這又是為何呢?按照我國養老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就是養老金繳納時間越長,繳得金額越多,拿到養老金收入就越高。而一些老年人反映,儘管養老金年年上漲,但是卻養不到平均水平,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其一,養老金收入達不到平均水平,與你養老金基數有關。有的老人本來退休工資基數就不高(主要是退休過早,在繳納養老金時只按最低標準),那麼即使是在退休後養老金連年上漲,由於養老金本身基數太低,也趕不上現在的社會平均養老金。舉個例子,我外公在世的時候一直抱怨,他退休工資比別人低,這主要是他退休得早,讓我舅舅頂替了他的職位,這樣養老金肯定少很多。而現如今,在上海最新的企業職工退休後月收入也有四五千元工資了。

養老金迎16連漲,為何還達不到平均水平?

其二,地區差別,也拉開了養老金的差距。因為我國的養老金都是按各個省份的平均工資來分別計算的,因此不同省份的養老金差別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西藏自治區2017年人均養老金能夠達到7696元,這是非常高的一個數字了,上海、北京等地區的人均養老金也高於4000元的,而吉林省的人均養老金連2000元都不到。所以,地區發展經濟情況不同,各城市的養老金也有相當大的落差。

其三,企業退休職工與事業單位人員之間也存在著較大差距。在上海企業退休人員工資收入4-5000元,而事業單位的職工則在6-7000元以上。現在媒體喜歡報道,企業退休職工年年漲工資,但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漲幅都比企業退休人員高。所以,像在大城市雖然老人們的退休金肯定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但是還是有一部分較早退休的老人,收入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主要是退休人員中的高收入群體。

養老金迎16連漲,為何還達不到平均水平?

實際上,平均水平這個概念中,絕對要有人比它更高,有人比它更低,這需要我們國家進行調節,就是讓處於平均水平附近的群體更加龐大,而遠高於或遠低於平均水平的人數更少,這樣養老金就更加公平公正了。而西方國家,基本上也不用平均工資數據,而是用中位數這個概念,因為任何事情只要一被平均,得出的數據就會大變樣,差異性太大,不足為決策者的參考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