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送春去,茗香迎夏来——记莫道新茶续篇

“清话能有几,任旧友相寻,素瓷频递,闷怀尽。”

茶叶是神奇的树叶,可“培香气,袅一缕旱烟,人静门闭”,亦可众友相聚,杯瓷频传,寻味而遇。

这次莫道的新茶品鉴会续篇便为大家提供了这么一场二者兼具的品学会。

茶会初始,谈老师先为大家讲解了这次新茶品鉴会的全部茶品,以便大家再品饮的时候更好的品味和鉴别。

从细长匀直的太平猴魁到无芽无梗、滚条匀索的六安瓜片;当然此处还有一款需要重点标注的纯粹野生茶——高树野茶;不得不提的是白毫银针,毕竟前几天的好多篇文章都在为今天的白毫银针做准备。

谈老师在课件中也提到,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白茶新国标”中提到了,白茶含水量发生的变化(由7%调整为8.5%);品类从原来的认定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和贡眉,变成了四种: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对了不得不提的是,白茶由原来的“没有标准”到“白茶产品可进行长期保存”,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国家承认了白茶的可存储性。

各种茶品的知识讲解完毕便是众所期待的品饮环节。

从猴魁开始,两种猴魁,内山和外山两相比较,90℃的水注入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中,茶叶在水的浸润下慢慢舒展。

内山猴魁香气足,兰花香明显,汤色差别不大,但口感较外山更润一些。

而瓜片区别就大了,内山的瓜片汤色碧绿清亮,而外山的则偏于杏黄色;内山的香气足,有淡淡的兰花香和板栗香,但是外山的板栗香明显兰花香不足,耐泡度也相对较好。

最值得期待的就是高树野茶,这种古树茶唯100℃的沸水方能浸出其味,有野茶的香气,也有家茶的气韵,茶汤中漫布白毫,久泡不苦不涩。

最后便是头采银针、白毫银针、高山银针和日晒银针,四种银针通过审评的方式进行品饮。相比之下,头采银针和白毫银针叶底短粗肥胖,香气足,汤感油润;而高山银针和日晒银针芽头偏于细长,香气不够,汤略显寡淡。

当然在品茶的过程中,相信大家也多多少少了解到关于这些茶品的知识和相关行情。

茶可以跟大家分享,但是知识还是要自己学。来茶会的小伙伴们想必不仅品到了茶,而且还对茶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参加这场茶会,大家感悟颇深。

想跟大家一起分享茶学感悟吗?想要学习更多的茶学知识吗?想品饮难得的高端茶吗?来莫道啊!

你没来?很遗憾,错过了这次新茶续篇的品饮与学习。不过,没关系,我们其后的茶会依旧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