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发福”真是“福”?小心惹上这8种致命的慢性病!

「中年」和「发福」

似乎是一对永远无法分开的词。

发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它是女人腹部偷偷增长的“游泳圈”,

是中年大叔们掩饰不住的“啤酒肚”……

必须明确一点,发福却并非真的是“福”,而是中年危机的躯体表现。

过剩的营养成分变成厚厚的脂肪,贴在腹部、腰臀、大腿等处,还有的沉积在肠壁、内脏上,会带来脂肪肝、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

女人38男人43,最易“发福”

一项调查统计表明,肥胖者中在30~39岁开始发胖的最多,其次是40~49岁。

欧洲的新研究表明:

女性最容易发胖的年龄是38岁,35~40岁是发胖的高峰期;


男性在40~45岁之间最容易发胖,44岁是关键的一年。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的胖子也越来越多。英国《柳叶刀》杂志最新发布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女性略高于男性,中年人居多。

2个公式自测是否“发福”

想准确衡量是否发福,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才是最科学的指标。

体质指数(BMI):

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


BMI最好控制在18.5~24,大于24为超重,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大于28则属于肥胖,需要减肥。


腰臀比:

腰臀比能反应人的内脏脂肪是否超标。


腰臀比是腰围和臀围(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测得的身体周径)的比值,男性>0.9、女性>0.8,则说明你存在“隐形肥胖”,内脏脂肪已超标。

此外,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可初步判断为腹型肥胖。

“中年发福”惹来8种病

超重和肥胖的人群多数存在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进而诱发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

1.糖尿病

中国人胰岛素敏感性不是很高,肥胖会让本就不“灵敏”的胰岛素雪上加霜,极易受糖尿病侵袭,这也是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居全球首位的重要原因。

2.关节病

中国人骨骼厚度和宽度相对较小,体重增加容易引发关节炎、肌肉劳损等问题。此外,国人奶制品摄入量不足,骨骼质量相对较差,一旦胖了,对骨骼和关节都是额外负担。

3.代谢综合征

中国人肥胖并发症流行程度要高于白人,其中血脂异常风险30%,高血压风险28%,代谢综合征风险38%,高尿酸症高达48%,这些都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指标。

4.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超过标准体重,每增加5公斤体重,患冠心病几率就升高14%,中风危险率提高4%。

标准体重简便算法:

男子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女子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0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大量脂肪堆积容易导致睡眠时打鼾、水肿甚至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6.脂肪肝

值得庆幸的是,脂肪肝是可逆的,只要积极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可以治愈的。

7.癌症

《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体质指数(BMI)每增加5千克/米²,胆囊癌、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以及淋巴瘤的发病率就会明显上升。

8.抑郁症

肥胖会引发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肥胖可使女性患抑郁症风险提高三成。

3步科学管理体重

不想被肥胖毁掉身体,平时一定要控制好体重,尤其是中年人,做到以下3点管好体重,才是最大的“福气”。

1.增加体力活动

中年人更要避免久坐,平时应积极动起来,选择快步走、游泳、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坚持下去。

可以从轻量运动开始,逐渐加量,最终达到一周三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量。比如,快步走30~45分钟可以消耗100~200大卡热量。

由于代谢减缓,中年人要适度增加力量训练,增加肌肉比例,降低体脂率。平时工间可以练习下蹲、深蹲、侧抬腿、侧卧压腿等动作。

2.保证均衡饮食

与年轻时相比,每日应减少摄入300~500大卡热量。

主要方法是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少吃精米精面和甜食,不吃零食,不喝甜饮料,多吃粗粮、蔬菜、瓜果、豆类等,增加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蛋奶、豆制品等。

3.保证充足的睡眠

美国专家发现,每天只睡5小时的女性更爱“长肉”,发福几率比每天睡7小时者高出1/3。还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防止出现情绪性暴饮暴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