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中肯的评价更重要!

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孩子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于是,不知不觉中就会对他们报以太高的期待,希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给自己增加颜面;可是,当孩子的表现让自己不满意时,一些家长就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表现出太强的控制欲,甚至对孩子的评价有失偏颇。

带着失望的情绪,这些家长直接忽略孩子身上的优点,而是用尖酸刻薄的语言,给孩子一个彻彻底底的差评,给孩子贴上不成器的标签,让孩子无力反驳,最终产生自己一无是处的想法,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失去热情和信心。

家庭教育

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爸爸,因为儿子在学校调皮捣蛋,他感觉自己出了丑,于是在家长会之后,就开始数落儿子,说:“让你一定要听话,在学校好好学习,不要跟坏学生在一起玩,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害得我每次在家长会上都会出丑!”

而孩子听了爸爸说的话,似乎很委屈,他嘟着小嘴,刚想反驳:“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孩子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爸爸打断了,只听他叹气的说道:“我怎么就摊上你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在家懒惰,在学校调皮,身上没有一处优点!回家后看我收拾你!”

孩子本来还想继续反驳几句,直接被爸爸的态度压了下去,低着头默不作声,心里一定不好受。

家庭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爸爸不在少数,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能够好好学习,能够为自己的脸上增光;可是,当他们心情不好时,根本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随意把这种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虽然是言者无心,但是孩子却听者有意,不知不觉中就在心里留下阴影。

在语言刻薄的家长面前,不得法的家庭教育,时常会放大孩子的缺点,却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殊不知,在这种控制之下,在许多差评之下,正在逐渐剥夺孩子的信心,让他们的处境越来越糟糕。

所以说,在家庭教育中,要谨慎给孩子贴上固定的标签,尤其是一些坏标签、差评价,都不要轻易使用在孩子身上;更不能从家长个人的情感出发,认为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应该综合多种因素,从孩子心理发展的角度上,给孩子做出中肯的评价。

生活中的我们,难免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面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那种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却忽略他们身上的优点,从而做出差评的家庭教育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家长的一时情绪发泄,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遗憾,让他们成为一个怯懦、逃避,缺乏自信心的人。

家庭教育

从教育的角度上来看,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而且缺乏足够的主动意识;无论生活给予他们增添什么颜色,他们都会被动的接受,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被抹上黑色或者其他让人不适的颜色,而家长的作用,绝对不是落井下石,给他们以抨击,而是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做出恰当的评价,并且引导他们改掉缺点,在坏习惯中吸取教训,从而往好的方向去发展和努力。

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父母是家庭教育中的师长,他们的评价时常是孩子成长的风向标;自己如何评价孩子,那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就会种下相应的种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发展的推手。

父母对孩子评价是否得当,方法是否合理,无不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孩子启迪和暗示;那么,怎么避免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做出错误的评价,而是能够给出中肯的意见,督促孩子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呢?

家庭教育

1、孩子的成长,伴随着家长的自我修行

虽然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但是许多家长却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更习惯从个人主观意识出发,用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来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指引;有时候,即使自身陷入死胡同,都未曾察觉到。

其实,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孩子,而是给孩子足够的主动性,培养出他们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让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学习,甚至是将来的生活;只有这样,孩子才有超越父母的可能,而不是被父母的认知所局限,从而难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家长也需要不断自我提升,把引导孩子的成长,当成自己的一种修行;学习孩子心理发展的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的成长,最终对孩子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庭教育

2、把孩子的犯错,看作成长的契机

有句古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在大人的世界中,也会屡屡出现犯错的情况,更何况一个对世界懵懂未知,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孩童呢!所以说,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关键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的面对错误。

作为人父人母,都有出错的可能,所以当孩子做错了事,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糊里糊涂的给孩子做出差评;有心的父母,会借助孩子犯错,当成教育孩子的机会,让他们在教训中吸取经验,在苦难中增强认知,从而改掉坏习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孩子犯错时,正是需要被关爱的时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也会产生害怕和恐惧,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给予足够的安慰,让他们内心的创伤得以抚平的机会。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的,不是猛泼冷水,而是用爱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做错事的可怕后果,从而远离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家庭教育

3、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给孩子最中肯的引导

虽然说,孩子的主观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对于父母的评价,他们内心还是会有感触的;比如说,家长偏颇的评价,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时而久之,会与父母产生疏远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辩解的心情,失去改正的想法。

而客观、中肯的评价,却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会虚心的表示接受,毕竟,家长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对孩子具备一定的威慑作用。

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事无巨细,都不能随意给孩子贴上坏标签;而是应该站在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角度上,给他们做出公允的评价,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少犯错,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