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公主好为女道士——阆苑有书多附鹤 女床无处不栖鸾

根据史料记载:唐代公主凡212人,出家作女冠者竟达19人。如高宗女太平公主在仪凤年间入太清观为女道士;睿宗女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在景云二年(711)入金仙、玉贞观为女道士;玄宗天宝六年(747),新昌公主因驸马萧衡亡,奏请度为女冠,入新昌观;玄宗天宝年间,睿宗女万安公主入观为女道士;德宗兴元元年(784),玄宗女楚国公主请为女冠,赐名上善;文宗太和七年(833),代宗女华阳公主请为女冠,号琼华真人;又太和年间,宪宗女永安公主入观为女冠;穆宗女安康公主、义昌公主曾入观为女冠------足见唐代公主入观为女道士的风气颇盛。

这就奇了怪了,高贵的公主竟然喜欢当女道士!这是为什么?

一、唐朝道教最为发达,自从高宗尊老聃为玄元皇帝以来,历代帝王群相尊崇,并著老子的《道德经》为圣经,以道教开科取士。古语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社会上自然相习而成风气了,不但帝王卿相,学者文人,迷信神仙,连女子也被道家思潮所鼓动,唐公主每每修道不嫁,宫人更有自请出家入道的。她们最初的入道动机,一般是慕道、追福、延命以及夫死舍家与避世等。

二、公主入道,当然要带一些漂亮的宫女一同出家,以便侍奉。同时中晚唐还有有大批贵族女子、宫女及歌妓进入女冠之列。钟磬梵歌,道乐玄理本是文人所好,还有超越尘世,怡养情性,还有高山青松,幽谷云影。唐朝理念开放,而且道教不象佛教那样提倡禁欲,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更是别有一种吸引力。那么,美景、美女、才子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发生一些风流韵事,自由自在,不就是古人所追求的神仙生活吗?唐代的女道士几乎因而成了一种贵族风气。

1、玉真公主(690年代-760年代),原为昌隆公主,景云二年改封现号,法号无上真,字玄玄(一说“元元”),唐睿宗和窦德妃之女。

玉真、金仙两姐妹是同时入道的,一个约20岁,一个约23岁,当时她们的父亲唐睿宗已经当政,一母同胞的兄弟又大权在握。可以排除政治迫害这个因素。虽说是金枝玉叶,可两姐妹的生母很早亡故,从小又目睹了一系列宫廷惨剧,于是产生了远离权势中心的想法。她们自己提出的理由是为母亲祈福,态度很坚决,皇帝只得应允,并给她们一人修了一个超豪华道观,且吃穿用度都极为奢侈。

为求师悟道,公主与当时的著名道士和文人来往频繁。而道士与文人夤缘附会,则是为自己的仕途开辟一条终南捷径。两位公主时常召集文人宴饮作乐,不少朝野内外的名士、墨客众星捧月欢聚一堂。据传,大诗人李白就是通过玉真公主等人的引荐进入翰林院的。

2、关于唐朝女道士,著名诗人李商隐写过最多的诗歌,其中《碧城三首·其一》的一句“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处不栖鸾”就写出了与女道士传情书、幽会的风流之事,上一句还从居所、服饰写出女道士身份极其高贵,可能就是写公主。另外,李商隐自己也与女道士发生过情事,不过他遇见的美女道士是侍候公主的宫女。和李商隐同时代先后就有自请或被送而为道士的公主就有文安、浔阳、平恩、邵阳、永嘉、永安、义昌、安康诸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