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憑本事考的狀元,憑什麼不讓我吹牛逼說出來

高考就快到了

我每天都夢到自己看著排行榜上

位列第一的我的名字

咧著嘴哈哈大笑

然後一群人瘋狂湧向我對著我鼓掌示好

那種被全世界捧著的感覺

讓我遲遲不肯從夢中醒來

直到昨天我的夢停止了

作為一名只會做夢的學渣

睡覺頓時變得索然無味

我猜測

可能是和昨天的新聞有關

在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各地嚴禁宣傳“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一旦發現嚴肅處理

。同時,各地教育部門要嚴格督促檢查,查安全保密、考場考點、信息安全、招生錄取。

這一宣佈炸出了學霸們的不滿

也炸出了學渣們的拍手稱快

學霸們紛紛表示

我憑實力考的狀元,憑什麼不然我炫耀一番?

學渣們早就看不慣大家把成績看得太重

嚴禁宣傳狀元也讓他們多了喘息的空間

否則看到自己與學霸那不可逾越的鴻溝

再加上鄰里親戚的絮絮叨叨

只會分外狼狽

來看下官方的說法——

官方

5分鐘前:

全國政協委員朱世增:“熱捧所謂‘高考狀元’始於個別商家、企業家的逐利行為,其後則有部分媒體甚至官方推波助瀾。現在到了該給熱捧‘高考狀元’鬧劇叫停的時候了。”

且不說這個引發眾多爭議的做法對錯與否

我們大中華對狀元的宣傳可是歷史悠久

早就滲入中華兒女的血液

狀元

何為“狀元”?

古漢語中,“元”有“第一”之義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

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

殿試的第一名稱“殿元”,後來通行的稱呼是“狀元”

或稱“狀頭”,其名始於唐時

“狀元”有時是皇帝御批,又稱“天子門生”

狀元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

經歷了唐、宋、元、明、清各代

直到清光緒31年廢除,歷經近1300年

彼時“學而優則仕”

文人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

中狀元稱為“大魁天下”

是讀書人的最高榮譽

古代中狀元,官府都會以極高規格對待,組織遊街示喜。遊街示喜時新科狀元頭戴著烏紗帽,身著穿大紅袍,手裡捧著聖詔,腳跨著紅鬃馬,前呼後擁,旗鼓開路,氣派非凡。

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採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宴會以後,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寫上自己的籍貫、姓名和及第時間,以顯其榮耀,也就是"雁塔題名

"。

宋代則有鰲頭迎旨。宮殿門前臺階上的鰲魚浮雕,科舉進士發榜時狀元站此迎榜,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榜眼等人。狀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飛龍巨鰲浮雕的頭部。

而民間各地流傳至今的狀元糕、狀元粥還有戲曲小說中以成功人士頻頻出現的狀元們都是對狀元郎的推崇。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曠蕩恩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狀元及第是多少學子的夢想

捧狀元已是一種貫穿古今的價值觀

所以要阻止對高考狀元的宣傳是難上加難

如今對狀元們所謂的“關注”

除了茶餘飯後的談及

似乎更多的是各地教育系統和機構的狂歡

不僅是在各種教輔材料上掛名

有的地方還組織他們到處演講

甚至叫他們為商業活動站臺

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

要榨乾這些學生的最後一點價值

之前多地驚現狀元“遊街”

而這遊街示喜居然成為了中學旁樓盤的商業宣傳

曾經轟動全城受人景仰的新科狀元

如今卻淪為商家斂財的噱頭

這莫不是如今狀元宣傳的悲哀?

高考狀元宣傳其實應該是一個正面的社會行為

它鼓勵了萬千學子勤奮學習

讓他們有夢可追,有榜樣可依

我們要宣傳的是他們的正能量

但是因為高考狀元的宣傳日漸妖魔化

甚至出現了搶狀元等教育怪象

所以宣傳高考狀元沒問題

過度炒作,才是問題!

但是因噎廢食的做法真的可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