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其实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约定?

李大嘴 大嘴读史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句爱情的誓言,承诺爱情的永恒。

不过,出自《诗经》的原文说的未必就是爱情,而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约定。

来读读原文《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战鼓擂响,出征在即,前途险恶,互道珍重。

和谁互道珍重?执的是谁的手?要和谁天荒地老?这些都有说道。

东汉经学泰斗郑玄在解释这首诗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志在相存救也。执其手,与之约,示信也。言俱老者,庶几俱免于难。”

郑玄旗帜鲜明地说这句诗表达的是战友情,也就是男人之间的情谊。

到了魏晋时期,经学大家王肃向郑玄的地位发起挑战,对郑玄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批评,其中也提到了《击鼓》这首诗的解释。

王肃认为郑玄在胡说八道。“言国人世家之志,欲相与从生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与成男女之数,相扶持俱老。”

出征不是要送别吗?送别的时候和老婆许下美好的祝愿不可以吗?

虽然说王肃的影响力也很大,但作为《诗经》正统注释的《毛诗正义》并没有认可王肃的观点,还是用战友情作为主流的解释。

《毛诗正义》是官方审定的权威教材,如果你参加科举,说这是爱情,好吧,恭喜你,答错了!

到了宋朝,有个大V跳出来力挺王肃,这个大V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从这首诗的背景出发,深挖《毛序》、《毛传》,认为郑玄理解有误。不过,欧阳修的观点也只是观点而已,并没有对郑玄的解释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又过了差不多一百年,儒学超级大BOSS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一锤定音:别争了,这句诗说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

《诗集传》作为元明清八百年《诗经》学的头号权威著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解释延续至今。

如果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关于一首诗的解释,争吵数百上千年,实在是很平常的事情。从我们一般人的角度来说,也未必就一定要支持哪种说法,把诗读上两遍,分别用“战友情”和“爱情”去体会诗中的情感,得到两种不同的滋味和体会,也挺好的。

其实,关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解,除了“爱情说”和“战友情说”,还有第三种说法,那就是“基情说”,这里就不讨论了,呵呵。

把这首《击鼓》再读一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