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出血、感染……血管瘤会带来哪些并发症?

一、溃疡

血管瘤伴发溃疡约在5%左右,往往发生在血管瘤的快速生长期。口屏、肛门生殖区域的血管瘤易形成溃疡。溃疡的出现与外伤有关,溃疡出现后可产生明显的疼痛,常有继发感染,或并发出血。大面积溃疡继发感染可致大片组织坏死。下肢大面积血管瘤也可造成下肢的溃疡,经久难愈。溃疡可以是缺血性的,尤其是存在较大口径的动-静脉瘘的血管瘤,动脉血直接经动-静脉瘘而回心,皮肤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以致组织因缺氧而形成溃疡。溃疡常发生在肢体远端,边缘不规则,肉芽组织不健康。溃疡也可以是郁积性的,这是由于动-静脉瘘的存在引起了静脉高压,造成静脉回流障碍,以致发生郁积性缺氧而并发静脉性疡溃。另一方面,高静脉压增加了皮肤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渗漏到血管周围间质液内,形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围绕毛细血管,阻碍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受侵害的皮肤因缺氧和营养障碍而发生溃疡。这类溃疡线而不规则,有肉芽组织覆盖,周围有郁积性皮炎,这也是动-静脉畸形的代表性特征之一。

二、出血

常因血管瘤处受外伤或溃疡而引起,大多经局部压迫可止血。肉芽性血管瘤出血较多,有时难以控制。有研究表明,大面积血管畸形患儿往往出现低凝状态,如纤溶活性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亚因子活性下降等,这种低凝状态是机体对血管床内血流缓慢时易产生血栓的一种防卫反应,自然易发生出血。血管瘸并发消耗性凝血异常者,见于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位于消化道的血管瘤可产生消化道出血,特别见于家族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三、器官功能损害

视觉:眼眶周围血管瘸对视觉影响较大,特别是上眼睑的血管瘤,可造成难治性散光、近视、斜视。球后毛细血管瘤可致育。晚期可造成上睑下垂,眼球突出。下睑血管瘤对视觉的影响较小。

呼吸系统:血管瘤可阻塞鼻腔及咽喉部,大面积的颈部血管瘤可以压迫气管,从而产生严重的呼吸困难。患儿可有呼气期、吸气期喘鸣,口唇发绀、烦躁不安,严重时可导致患儿窒息死亡。

听觉:位在腮腺处的血管瘤可阻塞外耳道(单侧或双侧),导致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丧失。如果血管瘤不能自行退化,长期影响小儿听力,就可影响小儿语言能力的形成。

充血性心力衰竭:这是多发性皮下和内脏血管瘤婴儿的致命并发症。内脏血管瘤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肝、肺、胃肠道。无内脏血管瘤的多发皮下血管瘤,产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不高,但由于广泛细小的动、静脉异常交通,可产生显著的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因而使心搏出量明显增加,可出现气急、心率加快、心脏增大。

骨骼损害及肢体畸形主要发生在大面积的肢体和头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由于在患肢深层组织和骨骼周围存在广泛的动一静脉吻合支,以致血流量增加,骨髓内循环丰富,血氧增加,促使患肢增粗增长。骨骼血管瘤并可产生骨质破坏性改变,继之可产生病理性骨折。眼眶血管瘤可致眶骨肥大,面部血管瘤可致耳软骨、面部骨骼过度生长,颅骨血管瘤还可致颅骨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