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那章描写了众人大笑的情景,为什么关于宝钗却只字未提?这有什么用意?

一代球痞

《红楼梦》中有关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章节,可以说是相当精彩的。以至于还留下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的歇后语。

但是很奇怪,作为和王家略有瓜葛的刘姥姥却受到薛宝钗母女的冷落。

我们知道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那么和刘姥姥自然也是有点瓜葛的。但是也许是因为自己家也是客居吧,她们对刘姥姥本身也没啥感觉,所以这个刘姥姥在她们看来是毫不相干的人。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后,可谓收获颇丰,足以回家过个好日子了。从老太太到王夫人,从主子到女仆都给了刘姥姥不少好东西。但是富甲一方的薛姨妈却一分钱都没有出。

刘姥姥表演食量大如牛,连薛姨妈都笑了,独独宝钗没笑,原因很简单:在她看来,这些笑话都是粗俗无聊的,不值得她一笑。

刘姥姥回去了,林黛玉打趣她是母蝗虫。 对此宝钗评价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接着黛玉让惜春画《携蝗大嚼图》,引起哄堂大笑,湘云的椅子都差点倒了。宝钗这时候也笑了,说:“‘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妙。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

大家看看吧,宝钗说自己倒笑的动不得了!

因此薛宝钗不是冷酷无情,不是安分守己, 也不是大家闺秀的教育结果,而是人家的笑点高,高雅的高!


凡眼看红楼

原本我想淑女宝钗应该只是浅浅一笑。因为没有众人大笑种种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所以曹翁略去不写罢了。现在看来真是值得分析一下了,宝玉的最关心的是“红衣姑娘雪中抽柴”就略去不说了,只说说这场戏中的女眷们吧!

年关将至京郊村庄里的王狗儿家吃喝还没有着落,丈母娘刘姥姥为了生计老着脸皮带着外孙板儿上贾府来找王夫人,名为走亲戚实则“打秋风”。


年下刘姥姥二进贾府送来新鲜瓜菜,贾母请刘姥姥住下同游大观园。
刘姥姥配合着凤姐、鸳鸯装疯卖傻只为搏得贾母与众太太、小姐们一笑。

贾母携众人来到大观园中的拢翠庵院中小憩吃茶,客人们离开之后带发修行的官宦小姐妙玉不但马上叫人清洗刘姥姥踏过的地面,更是连刘姥姥喝过茶的成窑盅子都要扔掉才算数。

然而妙玉又专请了宝钗、黛玉进屋内喝“体己茶”,跟在钗黛后脚进屋里宝玉也来讨茶喝,“槛外人”妙玉居然拿出自己平时喝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茶。

寄居贾府的表小姐黛玉过后还不忘要送给刘姥姥“母蝗虫”的称号。

宝钗虽然是淡谈的,却在黛玉说“携蝗大嚼图”时赞了黛玉的文彩出众。

在“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场大戏中同游贾府女眷们都是怎么反应的呢?

a贾母和贾府的正主子们太太、奶奶、小姐,她们都被刘姥姥的把戏逗得笑喷了。当然其中也有跟刘姥姥女婿王狗儿家是连宗亲戚的王家姐妹王夫人和薜姨妈。

b这台搞笑大戏的幕后组织者和前台主持人凤姐和鸳鸯。

c极力表现出不屑一顾、撇清关系的妙玉和黛玉,黛玉还说“她是那一门子的姥姥。”

d与众不同始终淡谈的,最后却赞了黛玉文彩出众想出“携蝗大嚼图”的宝钗。

其实每个对刘姥姥的表演表现出不同反映的个人都是可以用她们的立场来划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呢?

欲话说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阿丹151014015

薛宝钗进贾府不久,作者就写了薛宝钗有病,患的热毒。我们不知道热毒是一种什么病,但是,我们知道宝钗一向对什么都是冷冷的,连她服的药都叫“冷香丸”,“事不关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钗,或许用她自己独特的冷来治她那总也治不好的热毒。所以,金钏跳井了她说或许是她不小心失足掉下去的,尤三姐死了柳湘莲走了她更是没话,直接说跟着薛蟠外出的下人该请他们吃饭了,连提都没有提一下柳尤的事。

所以,当刘姥姥耍宝似的逗大家一乐,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时候,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都笑抽了,唯 独没有提到宝钗,很正常,因为宝钗不笑啊。宝钗若是笑了,自然要提她,宝钗不笑,难道专门去写一笔宝钗不笑吗?那不是与当时的气氛太不协调了?

不过,即便如此,试想一下,大家都笑成那样,连平时不苟言笑的王夫人都笑得说不出话来,二木头迎春虽然没写她笑,却写了探春笑到手里的饭碗合在迎春身上,作者还是提及了她,唯有宝钗只字未提。一堆人笑抽了,一个人在那儿茫然四顾,或者是正襟危坐,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我们常说情境描写,你可以脑洞大开想象一下那场景。如果你是宝钗,你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如果你是别人,你会觉得宝钗这人怎么这么不合群?她的心究竟是什么长的?

这大概正合了作者所说的“山中高士”一称,一般人真的不及。

或许,这就是宝钗的天性使然吧。没有别的解释了。


苏小妮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

可见薛宝钗还是笑了的。但薛宝钗的性格就是稳重的。这样的性格造成她不可能有夸张的表现。甚至她可能还是那个去抚慰别人的人。

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


年少时候的宝钗就如此,何况又长了几岁。而且最主要以宝钗的人情世故凤姐儿和鸳鸯的小把戏,应该骗不过宝钗,宝钗有心理准备,更从容一点。

之前说过刘姥姥这一段。很多读者觉的很奇怪,明明没觉得多可笑的话,为什么把大家笑成这样?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贾府上下潜意识里都把刘姥姥粗俗的样子当成猪一样的形象,所以当刘姥姥直接将众人心中所想的喊出来,就直接点燃了笑点,让大家笑不可抑。刘姥姥的心酸也由此可见。宝钗笑了,却不夸张,虽然不一定表示宝钗心中多尊重刘姥姥,起码面子上,还保留了一丝的尊重。

就这样。


君笺雅侃红楼


对宝钗的各种黑各种脸谱化我也是醉了,曹雪芹的棺材板也要按不住了,《红楼梦》本是奇书,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除赵姨娘外,每个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这么多将奇书读成死书的人,作者白费许多笔墨勾勒出的各有特色的人物了。


宝钗聪明也有同情弱者的心,不同她们一起取笑贫老的刘姥姥罢了,况刘姥姥这样故意的讨好心态装疯卖傻,以宝钗之智岂能看不出?山中高士晶莹雪,对这样浮华闹剧并不觉可笑,只觉是各有心思和目的的闹剧罢了。



dudu1107

眾人結詩社黛玉提議各人要起個號,就是筆名。這個號可不是隨便取的。於是薛寶釵被眾人稱為「蘅蕪君」。君有兩層意思,帝王、主宰者或者君子。至於主宰者,寶釵後來在怡紅院夜宴捻花名被封牡丹,群芳之首。與此處呼應。可以看出作者對寶釵的推崇和讚賞溢美之詞無處不在。

何為君子?儒家認為「聖人之下,富有禮儀規範的人」就是符合道德高標準的人。那麼這個君子之稱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配得上的。小性兒刻薄的林妹妹,憨直不拘小節的史湘雲,懦弱糊塗迎春,冷漠麻木惜春,潑辣俠勇的探春,世故虛偽的李紈等人都稱不上君子。

這樣一位君子怎麼會和其他人一樣取笑一個被作弄的窮困年老的農婦?

寶釵是高情商的君子。不是毫無原則的爛好人。對於金釧的態度是不贊同她的不檢點行為,但是也不會嫉惡如仇。從她跟王夫人的對話說金釧生前穿過她的舊衣服,說明也是有來往。出事後主動來安慰姨媽,同時也想為金釧做些什麼。於理,寶釵覺得金釧該罰。於情,寶釵覺得金釧糊塗可惜。

對於尤三姐和柳湘蓮這件事,寶釵是否知道不得而知。即使知道也是寧國府的事。寶釵一個外人借住榮國府,怎麼會打聽過問?自來寧榮二府之間面和心不和關係複雜微妙,這不是謹言慎行的寶釵想觸碰的敏感話題。

事實上,書中多次描寫寶釵本性是少言寡語。每次開口或是解釋一些知識點,或是讚賞別人,或是為緩和尷尬替人解圍,或是無傷大雅地開個玩笑,只有一次懟了寶玉說她像楊妃,一次諷刺了一下黛玉和寶玉鬧彆扭。從來沒有存心尖酸刻薄抓人錯處。

和光同塵,入群不亂正是如此。但是寶釵認為不當行為是絕對不會參與。所以目睹眾人笑得前仰後合,寶釵卻如置身事外。表現出擇善固執的一面。


燈籠果



首先:刘姥姥逗笑众人的场景: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对哒,唯独没有描写宝钗,大概原因如下:

1、封建淑女,名不虚传

宝钗的角色是一位封建淑女,笑不露齿,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处变不惊,淡定从容,安分守己,这是一个封建女子该有的品格。



2、克己复礼,恪守本分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是一个异类,她时时刻刻都在克制自己,处事圆滑,就连贾母,王熙凤本人都可以放肆地大笑大闹,而她从不会忘了自己的淑女形象,这个包袱,自己与社会一起强加给宝钗的,永远都甩不掉。



于是,宝钗就成为了一个封建父权夫权制度下的“行尸走肉”,她如一个僵尸一样,在大观园里面,游荡穿行,她抛弃了自己的原有个性特征,迎合着众人的口味,只一心盯着宝二奶奶这个位置。



我觉得,书中只有二处露出了宝钗的真性情,也就是宝钗扑蝶和宝钗呵斥丫鬟那一段,这两段宝钗的快乐和生气,我觉得是有外部原因的,比如说宝钗生气,是因为她选秀失败,还有看到宝黛和好,却又来讥讽她,所以她生气了。



宝钗如大观园里黑暗处的眼睛,她充满了欲望,却披着什么都不在乎的外衣,如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伺机而动。


绛姝

這樣的喜劇,是一种低俗的惡作劇。說到底是拿身份低微的劉姥姥耍笑,有損人格尊嚴。沒有描寫寶釵,是因為作者要樹立寶釵的正統,行象,寶釵也是封建社會的衛道夫。她不隨俗,以顯示君子形相。其實是在裝,在高雅的人,也會認不住,就相趙本山的喜劇,有許多自認高雅的人,都不看, 以示自己格調高。有素質。而黛玉隨性,單純,不裝,還給姥姥起了一個母蝗蟲的稱號,太形象了。而真設計劇情的熙鳳和英英,都裝沒事人,也知自己不地道,怕人知道,有損人格。這場鬧劇,暴露了許多人的本性。





圖片來自網絡

原創


明月清风高楼望月

红楼梦真真假假,这里不写薛宝钗,如作者所说,必有深意,绝不是遗漏。但是薛宝钗到底是笑了还是没笑,我的看法是笑了,而且是笑的最厉害的一个。为什么?第一,薛宝钗从来都是随大流的一个,特别是贾母王夫人都笑了,她能不笑在那儿独自装高冷吗?第二,薛宝钗从来都是玩手段往上爬的心理,对下层人从没有真心体恤过,刘姥姥如此粗鄙,又怎能不引起她的讪笑。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薛宝钗更有笑的必要,简单的话也说不清楚,我就不写了。


汴京游子

这就是薛宝钗的精明之处。她太有心机了,可以说是宠辱不惊喜怒不形于色,她不会像林黛玉那样没心没肺口无遮拦。更不会像凤姐和其他姐妹那样跟着起哄架秧子。薛宝钗是个心中再恶毒表面也很慈祥温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