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曾剛畫名山---黃山》寫生行

熱烈祝賀《曾剛畫名山---黃山》寫生活動圓滿成功。

曾老師辛苦了,又要運籌帷幄,統籌安排這次黃山寫生活動的大局,讓每一位學員衣食住行都滿意。又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創作活動中,為自己為大家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這次活動學員們真是吃的好,玩的好,學習的更好。對於沒有去的學員是很難真正體會這十天是多精彩難忘的。

黃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文人騷客文學藝術創作的主題。在煙波浩渺的歷史長河中,黃山都被寫爛了,畫爛了。如今很難在超越,曾老師敢於挑戰,勇於挑戰,寫生班的所有學員是最好的見證者,曾老師手中的彩墨山水獨闢蹊徑,用新的角度,新的高度描寫了不一樣的黃山風情。是突破,是超越。寫生班的學員們是幸運的,為這次機會倍感榮幸和驕傲。

能近距離親眼目睹實力派大師寫生創作的全部過程。每一位寫生班的學員都是由衷敬佩,心服口服。

畫院群的同學們和曾老師學習接觸有先有後,有的學習彩墨山水已漸入佳境;有的才初來乍到;有的在門口徘徊,無從下手。還有的從未曾走進曾剛,走近彩墨。做學問不能馬虎,藝術也來不得半點虛假。如果你每天都投入的學習,日積月累,日久生情,怎能不對彩墨山水產生共鳴,怎能不對作品的作者產生熱愛。

希望所有熱愛彩墨山水的朋友們有機會都能近距離的走近曾剛老師,近距離的學習一次。

彩墨山水明天會更好。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誌,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讚歎:“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1990年12月12日,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黃山的評價是: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公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讚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

2002年,被授予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2004年入選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成為同時獲得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以及世界地質公園三項榮譽的旅遊勝地。

2007年入選“中華十大名山”,列中國名山第四位,僅次於泰山、珠峰、峨眉山。

2015年1月,入選首批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綠色名錄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唐】 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崔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遺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採秀辭五嶽,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風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渡,碧嶂盡睛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鷳並序 【唐】 李白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 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裡,刷毛琪樹間。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

  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輒贈,籠寄野人還。

山中問答【唐】 李白

  問餘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黃山湯泉【唐】 杜荀鶴

  聞有靈湯獨去尋,一瓶一缽一兼金。不愁亂世兵相害,卻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祭壇鴉噪廟,獵人衝雪鹿驚林。幻身若是逢僧者,水洗皮膚語洗心。

讚美黃山的詩句(二)

  題黃山遊記【現代】陶行知

  少年生長黃山邊,足跡未到黃山前。黃山之神如有靈,應已記過萬萬千。

  我身未到黃山巔,我心已見黃山之尊嚴。三十六峰似曾到,峰峰與結夢中緣。

  泰岱匡廬雖奇異,比我夢中黃山遠不及人生為一大事來,丈夫志在探新地。

  屈指三萬六千場,歸老黃山終有日。此日終須到,此約今日立。

  黃山與我願毋違,看取方子之書助相憶。

黃山小詩【現代】老 舍

  天都奇偉海雲幽,蓮蕊蓮花高入秋。  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

題蓮花峰特寫【現代】劉海粟

  芙蓉削出疊穠華,七度攀登弄紫霞。架壑有松皆翡翠,凌霄無石不蓮花。

蓮花峰絕頂【近現代】黃炎培

  南條一脈接仙霞,江浙平分兩水涯;讀書廿年想雲海,攀天今日上蓮花;

  巉坑俯極三千界,縹緲高承萬里槎;第一茲遊快心事,名山大好屬吾家。

望黃山諸峰 【唐】釋島雲

  峰峰寒列簇芙蕖,靜想嵩陽秀不如。 峭拔雖傳三十六,參差何啻一千餘。

  浮丘處處留丹灶,黃帝層層隱玉書。 終待登臨最高頂,便隨鸞鶴五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