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孩子挑食了,连吃饭的自由都没有,人生还有啥乐趣?

有天晚上,我们的育儿群里讨论起孩子挑食和吃饭难的问题。一石激起千重浪啊,惹得好几位妈妈大吐苦水。真应了那句话:爱吃饭的孩子都是相似的,不爱吃饭的孩子,各有各的难题。


尽管孩子挑食和不爱吃饭的表现各不相同,但真心爸妈觉得,解决办法其实只有一个:大人少管,让孩子觉得吃饭是特别愉快的事。

下面分享一些我和宝妈们的问答。

挑食故事一:不夹菜给孩子,孩子不吃,给他夹,更不吃,到底该咋办?

问:我儿子6岁半,近年来开始非常挑食,什么菜肉鱼什么都不喜欢吃。基本上如果我们不夹菜给他吃,他就酱油捞饭吃完一顿饭。我们夹菜给他,哪怕一根菜一块肉都很抗拒,都是强迫着吃完的。非常苦恼……

答:那就不夹菜给他。您也说了,大人夹菜给他,孩子也是抗拒,然后大人就需要强迫孩子吃,效果也并不好。

所以我建议先停止夹菜,不吃菜就不吃菜。然后,每天跟孩子讨论一下他想吃什么,“你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想吃什么就给做什么,都是他爱吃的东西,孩子就不需要挑食了。另外,不要跟孩子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较劲,孩子饿不坏的。

问:有时他说吃番茄炒蛋,最后会变得只吃一点蛋。怎么办?

答:那就吃一点蛋,也比不吃强啊。总之孩子吃饭就不能逼着吃。吃饭的自由都没有,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呢。

妈妈们总是担心孩子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会营养不够,老想着孩子能吃得丰富点,就不免总是管着孩子吃饭。但事实上,大人越是管着孩子吃东西,孩子越抗拒。我们认识一个孩子,小时候妈妈管得特别多,吃什么不吃什么都管,后来孩子个子没长起来,妈妈一看着急了,也不管孩子吃东西的事了,孩子有了吃东西的自由,个子没多久就长高了。、

挑食故事二:爷爷奶奶好担心

问:我家宝宝两岁,平时吃东西也不固定,有时就吃白粥,什么肉菜都不吃,有时就只吃一点面包,但有时候饿了或者有合胃口的饭菜,就能正常吃饭。

我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也试过管她吃东西,管的过程让我和宝宝都好累还不开心,我就没再强迫她了,想着她自己会懂得饿、知道找东西吃的,体检时个子是有点偏小,但她的抵抗力很好。爷爷奶奶总担心她吃东西少,慢慢会得厌食症,但我想着,吃喝睡是人的本能,再小的孩子都懂。

答:我觉得这样就没问题,顺其自然 孩子大人都轻松。孩子没有那么容易得所谓“厌食症”的,总是被大人管着吃东西,孩子才会不爱吃东西。正常的宝贝,哪个都知道饿,知道吃东西。

在有祖辈参与育儿的家庭中,有一种饿,叫“爷爷奶奶认为你饿”,有一种没吃饱,叫“姥姥姥爷觉得你没吃饱”。老人喜欢看孩子吃得多多的,长得胖胖的,所以总是喜欢喂孩子,让孩子把大人给准备的东西全都吃进肚里。其实这样最容易造成孩子的吃饭困难,那些四五岁了,还不喜欢自己吃饭的孩子,多数都是从小被追着喂大的。

那位妈妈还提供了一个特别宝贵的经验:

宝宝的状态很重要,像今天我和家人带宝宝去了公园玩,后来还去了游泳,她心情愉悦地玩了一天,把精力都消耗出去了,吃饭睡觉就很好很轻松的自己搞定了。

挑食故事三:不吃米饭怎么办?

问:孩子三岁半,不爱吃米饭,爱吃馒头,每次吃米饭只吃几口,不叫他吃,他几乎一口也不吃,爱吃肉类,蔬菜也不吃,水果还好,体检身高体重都不达标,这种情况要怎么办?难道也不管他?

答:

不爱吃米饭,那么面食爱不爱吃呢?主食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吃米饭和吃面食都是一样的。蔬菜主要提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水果也是,所以不爱吃蔬菜爱吃水果,影响也不大。爱吃馒头就给吃馒头,爱吃水果就给吃水果,碳水、维生素、膳食纤维应该就够了。小孩子主食不能不吃,但也必要吃太多,我倒是更关注让孩子摄入足够多的蛋白质。

问:总之他想吃什么给什么,不用管他是吗?

答:是的。想吃什么给什么,别逼着吃不爱吃的,孩子才能吃饭吃得好。吃饭吃得好,自然就长胖长高了。总之,一定要让孩子觉得吃饭是特别愉快的事。

关于孩子的吃,真心家的一个原则是,先把吃饭变成快乐的事。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真心妈妈每次做饭,都会问孩子:“今天想吃什么?”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家里两个孩子口味不一,我们做饭时,就一定保证饭桌上有既有大宝爱吃的菜,也有小宝爱吃的菜,而从不劝说孩子:“这个好吃,你该吃这个。”

好不好吃是孩子自己的感受,一定是他自己真的喜欢吃的东西,吃起来才够愉悦。

挑食故事四:孩子吃肉、菜,总是嚼着嚼着吐出来着怎么办?

问:我的孩子两岁三个月,吃米饭就能吞进肚子,吃肉、菜有时嚼到没味道就就吐出来,只是吞肉汁菜汁,这样好吗?有时吃的海螺肉也很软,可他吃着吃着又都吐出来。

答:这么大的孩子咀嚼能力有限,不喜欢吃硬的,嚼不动的,试着把菜肉做得小块点、软烂点,比如肉做成丸子、肉菜做成馅,孩子就更容易吃。至于海螺肉,再软的海螺肉对两岁多的孩子来说,都是又硬又韧的,他很难全部咀嚼烂。

大人发现孩子把吃的东西吐出来,常常认为是孩子挑食或者不好好吃东西,其实两三岁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常常是因为他不喜欢那种食物的口感或者咀嚼困难,大人不能以自己对食物软硬的判断,来推断孩子对食物的感受。

那么给孩子吃肉丸子或者把菜做软烂些吃,孩子以后长大了会不会成为习惯呢?其实我们真的不用太担心,孩子的咀嚼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大人给孩子做东西,得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总是给孩子吃超出他咀嚼能力的东西,然后又觉得孩子挑食、吃东西困难,一定程度上,是大人在人为制造孩子的“吃饭问题”了。

孩子“挑食”和“吃饭难”,其实远不止是吃饭问题

真心爸妈一直认为,孩子的吃饭问题,本质上,还是爸爸妈妈是否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能否给他选择权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的问题。

越是从小享受到吃饭的自由和乐趣的孩子,越不会有吃饭困难;越是从小被管着吃饭的孩子,越是容易在吃饭问题上让妈妈纠结万分。

再者,我们常说的“挑食”,也是大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给孩子贴的一个标签。有一个说法,我觉得特别有道理:大人为什么不挑食呢?因为他们总是做自己爱吃的东西。——同理,做孩子爱吃的东西,挑食问题自然也不复存在。

再想得远一点,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建立的“吃饭合作模式”,其实是未来亲子之间在生活、学习其他方面的合作模式的雏形,吃饭的事搞不好,同样的斗争、纠结,很可能在其他方面完整、生动地重现。

能否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吃饭,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营养和健康,更关系到父母和孩子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模式。所以,爸爸妈妈们真的不能再逼孩子吃东西了!

(感谢参与讨论、分享经验的妈妈们。)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真心爸妈的育儿直播课程已经推出,请至千聊客户端搜索“真心爸妈”。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