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个完人吗?

Amele


颂江陵(张居正) 

内圣外王和外王内圣是儒家提高自己的两条路径,张江陵显然走的是外王内圣的路,明知前方荆棘遍道毅然决然而往,在事业时艰中锻炼精神,于风云际会间澄澈本体。观对江陵正反两面的评价,执反面者多象本人之前一样,未能深谙中华文化内涵所在,乃至于精义处一无所知。 

曾因反对张居正被下令廷杖八十的邹元标几十年后目睹吏治败坏、国运衰颓,再回想万历新政时朝廷的勃勃生机,便深切感到张居正是明朝难得的中兴名臣。他说了如下一段话:"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家之议,死而后已,谓之社稷之臣,奚愧焉?" 

熊十力对张居正这位荆州先贤的评价很高,但他对张的认识也是分阶段的。第一阶段,认为他是优秀的政治家,但晚节不保;第二阶段他也认为张居正使用了不应该由自己使用的权力,有权臣之嫌,但又不肯定。张居正使用这些权力为社稷与老百姓谋了不少福祉;第三阶段熊十力又认为张居正并没有越权行政,因为管理国家的权力,本身就应该属于宰相用的,他只不过做了中国第一人。 

熊十力与友人谈论张居正:“汉以后二千余年人物,真有公诚之心,刚大之气,而其前识远见,灼然于国覆种奴之祸,已深伏于举世昏偷,苟安无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不疑不怖,卒能扶危定倾,克成本愿者,余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窃叹江陵湮没三百年,非江陵之不幸,实中国之不幸。 

江陵学术宗本在儒,而深于佛,资于道与法,以成一家之学。……以佛家大雄无畏粉碎虚空,荡灭众生无始时来一切迷妄、拔出生死海,如斯出世精神转成儒家经世精神。自佛法东来,传宣之业莫大于玄奘,而吸收佛式精神,则诸实用,则江陵为盛。”(源自熊十力《与友人论张江陵》) 

1950年,一向不问政治的熊十力写出《与友人论张江陵》一文,批评张居正“恶理学家空疏,遂禁讲学、毁书院”之举与秦始皇之焚书无异,并以此引申说:“学术思想,政府可以提倡一种主流,而不可阻遏学术界自由研究、独立创造之风气,否则学术思想界思想锢蔽,而政治社会制度,何由发展日新?江陵身没法毁,可见政改而不兴学校之教,新政终无基也。”他还写信与老友梁漱溟论道,指出辩证法的根底在斗争,而大易之学却是以仁义为常道。 

张居正与好友谈证悟的三封信的摘录与评价: 

(张的信件所述之证得内容很实在,且有前后递进的层次表现。熊氏的解说也很精到。) 

《寄高孝廉元谷》:此行虽勉强涉世,乖其本图。近日静中,悟得心体原是妙明圆净,一毫无染,其有尘劳诸相,皆由是自触。识得此体,则一切可转识为智,无非本觉妙用。故不起净心,不起垢心,不起著心,不起厌心,包罗世界,非物所能碍。恨不得与兄论之。将试不必多作文,但凝神养气。曹孟德临敌,思意安闲。如不欲战,亦可以武喻文。 

评:详上诸书,则知江陵师心而不待求师于外。其从入处虽不背孟子阳明,然只识得心体虚明,犹未彻在。心体未尝不虚明,然含万德、备万理、肇万化,其沛然油然充塞天地者,虚而实,明而不匮,儒者故谓之诚。君子贵思诚,思者,犹云常惺惺。而存之于隐微之地,慎之于息息与天地万物感通之几,达之于事业。合内外,贯动静,莫非诚也。造化之原,吾心之实,唯诚而已。虚明者,诚之照用也。二氏徒保任此虚明,去实相甚远。实相谓本心,亦即目宇宙本体,所谓造化之原是也。儒者不偏向虚明处认识本心,从此实践中体现得来。 

《答罗近溪宛陵尹》:学问既知头脑,须窥实际。欲见实际,非至琐细、至猥俗、至纠纷处,不得稳贴,如火力猛迫,金体乃现。仆颇自恨优游散局,不曾得做外官。今于人情物理,虽妄谓本觉可以照了,然终是纱窗里看花,不如公等只从花中看也。圣人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非意之也,必洞于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分,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人情物理不悉,便是学问不透。孔子云:"道不远人。"今之以虚见为默证者,仆不信也。 

评:详此所云,毕竟遵循儒家规范,否则高谈澈悟,终不见实际,不得稳贴也。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辱喻谓比来涉事日深,知虚见空谈之无益,具见丈近精实处。区区所欲献于高明者,下在于此。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倘能含摄寂照之根,融通内外之境,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评:至此所造已深矣。其于《中庸》涵养未发之中、合内外之道与渊泉时出之妙,已有会心也。 

另外,还有对六艺的论述 

在《答胡剑西太史》中曰: 

弟甚杨诚斋《易传》,座中置一帙常玩之。窃以为六经所载,无非格言,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自起居言动之微、至经纶天下之大,无一事不有微权妙用,无一事不可至命穷神,乃其妙即白首不能弹也,即圣人不能尽也,诚得一二,亦可以超世拔俗矣。兄固深于《易》者,暇时更取一观这,脱去训诂之习,独观昭旷之原,独复有得力处也。


新儒哲


张居正当然不是什么完人。他有勇气,能能力,有担当,但他的缺点同样特别突出。比如,他不善于处理好和皇帝的关系,一直把皇帝当成小孩子,导致最后被皇帝清算。

还有一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胸襟。比如他如何对待当时的名臣海瑞。张成居正1567年入阁。1569年在应天巡抚任上时,他在内阁中是第三名,对海瑞的行政措施就不很赞成。虽然二人在“一条鞭法”上是一致的。他特意写信给海瑞:吴中不讲三尺法已经很久了,你一下子要矫以绳墨,他们当然受不了,谣言沸腾,听的人都弄糊涂了。

1577年,张居正父亲病势,按照封建社会礼法,是必须回家守孝的,但张居正为了在位更长,最终获得了“夺情”。远在广东琼州,苏州一带的文人结果假造海瑞反对张居正的弹劾信,到处流传。到后来虽然查清和海瑞无关,张居正却恨极了海瑞。有人建议重用海瑞,他都全盘加以反对。

“门户之争”原因张居正执政期间,压抑言官(即御史,给事中等谏官),遂演成阁臣与言官的对立,由此产生门户,我者是之,否则则非,置国事不顾,争辨是非,小题大做,排斥异己。如史可法所说:“门户二字,实为祸首。从门户生畛域,从畛域生恩怨,从恩怨生攻击,而……门户之名,竟结燕都之局。”这些问题,张居正都难辞其咎。


倪说历史


张居正是完人么?我想从古至今,即便是圣人孔子,孟子,就算是释迦牟尼,即便是老子也都不是完人,那么可以想像世界上是不存在完人的。更何况张居正了。

张居正权利意识很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可以利用手段将首辅高拱排挤回家。然后在他当首辅期间,明朝政务清明,他又力主推行变法,所有不支持他的人都因为对他的不支持而受到了处分。

张居正很会享受生活。他乘坐的是一顶三十二人抬着的轿子。这顶轿子他曾经坐着回了趟老家。在京城更是往来繁忙。

张居正不能称之为一个好老师。他对自己这么优待,但是对于自己的学生皇帝,总是要求的近乎严苛,小孩子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最后估计心理都有了问题,以至于这个皇帝学生等自己老师一死,就迫不及待的将他掀翻在地。

张居正非常勤政。到最后58岁竟然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他任贤用能,将北方与蒙古接连的地方保护的坚如铁桶。将国家上下打理的国库丰盈,就算皇帝的小金库都堆满了钱币。

总得来说,张居正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的存在也帮助明朝延续了明朝的生命。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人都是完美的,那样的人是不存在的。如张居正这样的名臣,在明朝漫长的几百年时间里也是为数聊聊的。


阿庆还是阿庆


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完人,张居正也不例外。张居正的爹从小就是个官迷,读书多年居然连个举人都没中,张居正的爷爷比他爸爸还惨,是个看大门的小区保安,这些历史上都鲜有提及。

没想到,祖上并无做官天赋,却生出这么个天才。十三岁,张居正就中了秀才,满心欢喜的准备再过三年和他爹一起考举人。三年后,张居正得到省委书记的大力赏识,赞扬他是个有出息的人,是腰玉之人,意思就是可以当宰相的人才。



为了磨炼这个人才,以免他成为方仲永那样的悲剧,同样是江南才子的伯乐省委书记用心良苦的故意让他落榜。后来,张居正高中进士,入翰林院,翰林院毕业后,张居正突然要求改革。


他改变明朝腐败政治的请求自然不被同意,于是一怒之下,就要辞官回家,但他那个考了一辈子都没中的爹不同意,说你要回来就不是我儿子。再后来,张居正作用各种权谋,与人斗智斗勇,临危受命,让日渐消沉的大明王朝重新焕发光彩。

但是,他同样有缺点,比如重视改革,却又处处固守祖制,追求务实,却又处处遵循儒学说教,以天下为己任,却又时常贪婪的谋求私利。正所谓“艾自修,自修不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虎床。”


历史密探


明万历十年六月,长期患病的大明内阁首辅张居正与世长辞,时年58岁。张居正的身后,留下了一个中兴的大明王朝。他去世不久后,被抄家。

问题来了,万历抄张居正的家到底抄出了什么?

张居正让万历皇帝失望了。张居正的家里没有想象中像严嵩父子家里那么多的金银珠宝。万历在张的老家,挖地三尺,刑讯逼供,也没有找到几样像样的财宝。而张居正的家人有上吊死了,有的饿死了,还有一些被充军发配了。张居正死后,可谓家破人亡。

那么,张居正的人生中到底有没有污点吗?

有人说,张居正长期患病很可能与他服用一种药有关,而和记载的痔疮没有什么真正的关系。

据陈宝良在《明代社会生活史》中说,明代的士大夫中,使用春药成风。谭纶从方士陶仲文处学得宫中秘方,行之颇验。之后,谭纶把这种春药献给张居正,他因此也获得了高官。谭纶因服用此药20年,在临终前曾遗嘱过张居正,让他慎用此药。

谭纶死后的第5年,张居正身体日益枯瘠,也随着谭纶而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张居正真的服用过春药吗?

据记载,明代的春药确实很泛滥。成化年间,宫廷内流行用少女初潮炼制成一种红丸,被称为“接命上品之药”。万历年间,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也有相关记载。据说,戚继光能光宗耀祖、拜将封侯,除了能带兵打仗的本领外,还与张居正有着很大关系。戚继光和张居正的关系可谓不一般。传闻,戚继光为了讨好张居正,给张居正进献了“胡姬”和壮阳药(海狗肾)。这事虽没有明确的记载,是不是有人为了陷害张居正、戚继光而编造的谎言,我们不得知。

明代学者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张江陵当国,以饵房中药过多,毒发于首,冬月遂不御貂帽。”又一大学者王世贞在《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中写道:“得之多御内而不给,则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则又饮寒剂泄之,其下成痔,而脾胃不能进食”。

如此可见,张居正是服用了大量的春药,由于身体内热,接着又服寒剂降火,最后导致不能进食而亡。

当然,这些说法都是野史,但沈德符、王世贞都是明代有名的学者,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只是,我们不知道张居正的海狗肾到底是戚继光与谭纶谁送的?

电影《垂帘听政》中,咸丰皇帝把鹿血一饮而尽。咸丰想借助于得天地之阳最全的鹿血使青春永驻。后来,咸丰皇帝还是中年早逝了。咸丰的死除了他纵欲无度、骄奢淫逸等多种原因外,与不适宜地服用有壮阳的春药有直接的关系。

“春药”大多属于温热燥性类,过多服用对人体有极大危害。平素阳虚火旺体质的人,如助纣为虐。一代名相张居正属于真正的强人,如服此药,肯定无异于火上加油。

张居正的死真的因为长期过度服用“春药”而亡,是不是重蹈了谭纶的覆辙呢。

大家都知道,《金瓶梅》是明朝社会的一个缩影,西门庆过度服用春药,最后纵欲而亡。

那么,张居正的死亡,这是他个人的污点,也是历史的悲剧,对今天依然有重大镜鉴!


书房记


谢邀,首先我认真思考了一下,什么是完人?它的定义是什么?百度百科给出两个解释:1.指德行完美的人;2.指身体健全的人。我想这里应该是指德行完美的人,如果以圣人的标准来评判,我想世界上可能没有完人,至圣先师不也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见孔子对女子是有偏见的,没有做到以“万物为刍狗”。


张居正何人也?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作为大明朝的中兴功臣,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由于功高震主深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奈何明月照沟渠啊!!

张居正是个实干家,信奉“宁有瑕而为玉,毋似玉而为石”,他知道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明朝江山传至朱翊钧时,这艘巨轮已出现斑驳的痕迹,社会各阶层矛盾尖锐,已经到了需要变一变的时候。明神宗朱翊钧继位时年仅十岁,内阁首辅张居正总理一切国家大事,他在任内阁首辅的10年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财政上清仗田地,改革税制,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大胆起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国防;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整个朝廷为之肃然。



长期身居高位,张居正开始飘飘欲仙乎,有点得意忘形,他拉帮结派、贪污受贿,生活奢侈,妻妾成群,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要是学海瑞,肯定六亲不认,万劫不复,“人至察则无徒”,他也知道同流合污,而且是心甘情愿的。



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任何时候都没有错,但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喜欢就关注三藏,和你一起做有趣的事!


三藏说史


张居正当然不是个完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历史上真正能够称得上完人,应该是没有的。如果硬要说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无史可考,想怎么说都行。也许史书上记载最完美的人,周公可以算上一个,但周公真的是完美无缺,这个就要打上问号了?

张居正作为大明朝历史上成就最高的首辅之一,其能力毋庸置疑。对于万历年间的大明王朝来说,能够拥有张居正这样的首辅,无疑是幸运的。这个男人,以一己之力,将这个本已经行将就木帝国硬生生从坟墓里拉出来了。也许,张居正离拯救大明帝国,就差那么一点点。


少年时候的张居正,眼睁睁的看着正直的首辅夏言被大奸臣严嵩污蔑而死,张居正就已经明白,不够圆滑是无法混迹于官场的。而张居正在目睹恩师徐阶与高拱之间的明争暗斗之后, 更加确信,想要有一番作为,心要圆,手要黑。

成为首辅的张居正,和宫中最有权势的太监冯宝宝关系密切,和万历的生母李太后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有了这两个人在背后撑腰,张居正是有恃无恐,放开手脚开始改革,实践自己的政治理念。

张居正确实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着想的,但是张居正也是人,面对权力带来的诱惑,张居正也是毫不手软。就连戚继光这样的名将,也曾向张居正馈赠礼物,据说礼物里面包括了滋补之品。而对于这种情况,张居正并没有拒绝,而是享受,但张居正的内心是否安然,不得而知。

相对于很多两袖清风的名将名相来说,张居正的私生活确实不是那么好,但是同样的,张居正所取得的政绩,也是很多清官所望尘莫及的。


小镇月明


张居正不是完人,因为他的个人品格绝对不算高,“宽于律己,严于律人”,说的就是他了,铺张浪费,生活奢靡而且非常好色,对于古代的官员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但他自己这样,对待万历皇帝的时候却特别严格,也就难怪万历那么恨他了。


万历皇帝一直生活在张居正的约束之下,大权旁落,不论是谁都会很不舒服,所以大家都知道了,张居正死后立刻就被清算抄家。

总而言之,张居正不是完人,但也是绝对的能人,为大明续命70年的人,所以这些问题一点也影响不到我们对他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