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需要《藥神》,也需要姜文

除了馮小剛,這兩天還有一位導演的名字被反覆提起。

那個“高高在下”的姜文,帶著他的新作《邪不壓正》回來了。

和年長他5歲的馮小剛不一樣,姜文不是一位高產的導演。

加上這部《邪不壓正》,姜文導演的電影攏共也就6部,卻常常帶著“口碑”“佳作”的標籤。

《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被許多人奉為經典,就連最“脫離群眾”的《一步之遙》也有不少擁戴。

這個夏天,人們伸長了脖子,苦苦等了四年,終於等來了這部“年度期待”

即便沒看過張北海的原著小說《俠隱》,光從崔永元在《邪不壓正》首映禮上的發言中,也能知道這部片子講述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

北洋年間,十三歲的習武少年李天然(彭于晏 飾)目睹師父一家慘遭大師兄朱潛龍(廖凡 飾)和日本人根本一郎(澤田謙也 飾)滅門。

僥倖逃生之後被美國人亨德勒醫生救下,送往美國學醫,並接受了嚴格的特工訓練。

十五年後,北京變成了北平,李天然回國執行任務,伺機報仇,神秘男子藍青峰(姜文 飾)的出現卻向他扔出了一個個新的難題。

歷史的漩渦越卷越大,北平第一裁縫關巧紅(周韻 飾)、交際花唐鳳儀(許晴 飾)也被捲入其中。

用甯浩的話說,這是一部“很姜文,很電影”的電影。

有姜文標誌性的手起刀落,

有屋頂裸奔的彭于晏,

有姿態撩人的許晴,

有一如既往美得超塵絕豔的周韻。

還有姜文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值得反覆玩味的對話。

“你寫日記嗎?”

“不寫!”“心裡話會寫日記裡嗎?”“不會!”

“寫出來的還能叫心裡話嗎?”

“不能!”

“寫出來的那叫什麼?”

“下賤!”

然而《邪不壓正》並不是《讓子彈飛》,它並不是一部能讓觀眾集體狂歡的商業大片,而是處處充滿姜文式惡趣味的一次個人表達

從影院的座椅上挪開屁股的一瞬,愛他的會覺得意猶未盡,不愛他的看完會覺得一頭霧水。

從北平城的一磚一瓦,到民國時期的衣飾裝潢,《邪不壓正》在視覺上拍得“很實”,讓人幾乎能切實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

但裡面的所有角色卻都帶有一種戲劇化的荒誕色彩,個個來無影去無蹤。

復仇的主線之外,又同時牽扯了國仇家恨和兒女情長,但無論哪一條線都留了“豁口”,似乎無始無終。

很多人會認為,這樣的處理過於“寫意”,讓人云裡霧裡。

但這些,也正是姜文電影的迷人之處,亦虛亦實,難解難分,觀眾身在影院,卻恍如身處姜文精心營造的夢境。

有些電影,是普羅大眾喜聞樂見的,有些電影,卻只有少數人才能心領神會,《我不是藥神》屬於前者,而《邪不壓正》明顯屬於後者。

你可以說“看不懂”,卻不能說他“不講究”。

“講究”這件事,彷彿是姜文根深蒂固的一種執念。哪怕是一縷陽光,一種氣味,都不能有偏差。

在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僅是寧靜掛在床頭的一張照片,他就拍了2萬多張。

這種執念也延續到了《邪不壓正》中,“屋頂”是影片中最為重要的場景之一,屋頂上是男女主角的情深意長,屋頂之下則是權力戰爭中的爾虞我詐。

影片中看起來特別酷炫的飛簷走壁,其實很不好拍。

因為“真的屋頂上不去,就塌了。北京這房頂沒剩下幾個,更不能讓你遭害“,而搭一個也不夠,得搭一片,“北京也沒這麼多地兒”。

最後,姜文選擇在雲南搭建了4萬平方米的場景,專門從北京運來瓦片,從北京找來專人鋪上,“跑一趟瓦就碎一趟”,姜文也因此落得了“較勁”的名聲。

然而,在他自己看來,“這不叫較勁“,而是”你想讓人在屋頂上跑,他就得這麼實現“。

在旁人看來”差不多得了“的事兒,到了姜文這兒,就是不行。

而這種執拗,也是源自於對歷史廣泛的考證和對事物極盡細緻的觀察,“必須瞭解得都吐了才能作出自己的表達”,在拍電影之前,姜文就已經對這部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瞭然於心”。

在《邪不壓正》裡,扮演日本兵的都是體操隊的學生,因為根據民國時期留下的影像資料顯示,日軍身高在一米五左右,“步槍一米六八,人得比槍矮一截”。

但另一方面,廖凡等主演的身高無法改變,所以姜文采取的方式是“釦子做大一些”。

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因為不這樣“就不對,就糙”。

有了對“講究”的要求,別的在姜文看來都“不叫事兒”。

“如果你的電影超預算了怎麼辦?”

“什麼叫預算?”

所以《邪不壓正》這樣的電影,只有姜文會拍,也只有姜文能拍。

面對竇文濤的發問,是否會擔心自己的電影“不接地氣”。

“給人點好東西吃,他會記著你原來對人尊重來著,您天天想著接地氣,掏人兜裡的錢,人家進步著,回頭一看 ,孫子,你當時給我拍什麼爛電影看,你這人不靠譜。“

“可要是你好心好意,人家還不領受呢?”

“沒關係,給他點時間,來得及“。

《邪不壓正》今日豆瓣開分7.3,很多人覺得姜文讓他們失望了,但姜文不在乎。

在他看來,“能不能講清楚一個故事,講得有趣,這都是技術,這都不叫事兒“,難的是“不講一個故事”。

相比於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他似乎更執著於“造夢”,而且“天真”地認為,“我以為我拍的都是他們的夢呢,我沒以為我跟他們的夢不一樣“。

這也是為什麼,在《讓子彈飛》大獲成功之後,他又拍了《一步之遙》。

《圓桌講究派》裡,孟廣美說,《一步之遙》是她最喜歡的姜文電影,但當時竟然約不到人一起去看。

但對於這樣的指摘,他也抱著一種樂觀,“我對得起你無知的時候,就夠了“

”我覺得他今天不懂,他有一天會懂的,等他懂的那一天回來想,老薑真對得起我。“

面對自己的“衣食父母”,也許沒有多少人能有姜文這樣的“狂妄”,而無論你喜不喜歡這部電影,都不可否認,中國電影既需要《藥神》,也需要姜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