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在江阴回忆初恋(旧作)

今天(2011年4月25日)做一回标题党——

叶兆言先生到江阴图书馆演讲,把文学比作爱情,又交代说他最早有文学的感觉时正在江阴。连贯起来,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次叶兆言先生在回忆初恋。

叶老师之前和江阴图书馆预约的主题是《文学是一种注定》,但前天临时改成了《文学的用途》,而最终要表达的则是「文学没有用」。「文学的用途」这一话题是叶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这次讲座中,首次提出——这应该是我们这些听众的幸运。

讲座开头,叶老师用大量的时间讲述了他对江阴的印象。因为母亲是江阴人,所以叶老师与江阴有着很深的缘分。叶老师记得自己五六岁的时候,跟着家人来江阴。在途中,年幼的叶兆言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太阳跟着我们跑!」同行的解放军叔叔「纠正」了他的说法,并且讲了「刻舟求剑」的故事。

叶老师说「太阳跟着我们跑」的感觉和「刻舟求剑」的故事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者没有谁对谁错,或许文学的目的就是寻找那把丢失的剑,尽管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已经错了,但文学代表了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放弃的姿态。

有时候,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状态,才是最美的。

接下了,叶老师继续讲他在江阴的经历,讲到江阴的沧桑变迁。讲到这次看到「幸福江阴」四个字的感慨。

随后,叶老师小心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他今天讲「文学的用途」的目的,正是为了说明「文学没有用」。

我能够理解叶兆言先生的观点,但叶老师的表述也确实让一些人很「受伤」,他说他在表述类似观点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高中生站起来用鲁迅先生的例子来反驳。随后,叶老师说,其实鲁迅也有过类似的表述。在之后交流时间里,有一个学生站出来用韩寒的例子来反驳。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度想中止这个学生的发言,但在叶先生的坚持下,又把话筒交还给了那个学生。

叶老师的回答非常精彩,他说中国古代有「文以载道」的说法,也有「诗言志」的说法。叶老师认为,文学更接近「诗言志」的「诗」,主要是小说、散文、诗歌,这些都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而「文以载道」的「文」可以理解为实用文体,包括公文等。鲁迅是文学家,但他的武器恰恰不是文学——鲁迅是用杂文唤醒民智。

最后,叶老师总结说,说文学无用,是不希望文学被拔高、被有用——还原文学的本来面目;同时,文学很美,他值得你去爱他。

当被问及「您爷爷是叶圣陶,父亲是叶至诚,您生活中这样一个文学世家,有什么传承时」,叶兆言先生否定了「传承」一说。叶老师认为:文学不比中医,没什么「家传绝学」可言;如果文学有家传,那恰恰是文学的绝路。

为了强调文学无秘诀可言,叶老师还谈起一件趣事——叶圣陶先生不许叶兆言先生写「创作谈」之类,但叶至诚先生却悄悄地说:「别听你爷爷的,他自己也写过创作谈。」

叶老师说:我之所以在文学之路上成功了,是因为自己真的爱上了文学,文学成了生活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