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结果需要分数,更需要有温度的灵魂

某地一位优秀的高中教师,因为身体不适有几天不能讲课,于是安排大家自学。


当他强撑着安排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室一片安静,似乎有隐隐的怨气。有人小声嘟囔,有人好像叹息,也有同学打破平日的可爱:“老师,这几天你不讲课呀,就快考试了,我们落后怎么办?”

学生们的表现刺痛了这位老师的心,不知第多少次,他开始感伤,而后是习惯性的麻木。他从教多年,获得了不少的荣誉,也经历了各种人事的倾轧,他满心的热爱着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着自己的学生。

正是因为对于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热爱,有着自己对于教育的深刻的理解,所以听到学生质疑的时候,并没有轻松的放过。他强打着精神,愤闷的陈说。

“老师生病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首先关心老师?不问问老师哪里不舒服?……”

“为什么你们没有一点人情味儿?你们是重点班级,关心成绩没错,但如果你们心中没有别人,只考虑自己,就算你们上了清华北大又有什么用处?”

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不再说什么。这位老师虽然有许多话要讲,可是看到大家都开始埋头学习,也就适可而止。

之后几天,他接到了几个家长关心的电话;他有些感动,身体稍微好一点,就拒绝医生的劝阻,重返岗位。

再之后,学校领导找他谈话,嘘寒问暖,关心他的身体,还说刚刚和医生沟通过,觉得医生说的有道理,建议他安心养病,在家多休息一段时间,班级的课程,可以安排给别的老师。

他只好领受这份温暖,接受了这份关怀,因为当地政府的某主要领导,以及教育部门领导家的孩子都在这个班。

和这些孩子们的前途比起来,和学校的升学率比起来,老师个人生病是小事,任何时候都要以大局为重。

经常看到有人对当前的教育口诛笔伐,批评教育急功近利,批评教育漠视人的存在,批评教育,给孩子加了太多的负担。其实我们的教育同样也给老师套了有形和无形的枷锁。

升学指标,各种考核,无时无刻不存在。

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校之间,其实就是一场交易。在学生和家长的眼里,升学率高的学校门槛高,能让学生考高分的老师是好老师。在老师和学校的眼里呢,如果能在考试的时候考出好成绩,就是好学生,有了好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可以优先晋级,像这样的师生关系,又怎样会走的更远呢?

时下,虽然不让大张旗鼓的宣扬高考状元,但状元出在哪个学校,总是不胫而走。对学生而言,只有高分才是唯一的出路,对于老师而言,只有培养出高分的学生,才是通往名师之路。

无论怎样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第一步还是要取决于分数。

关注心灵关注成长,这是我们今年撰写的第279篇文章。原创文章,每日发布,更多阅读,敬请关注